中财论坛

标题: [转贴] 奇瑞管理的幕后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支几    时间: 2007-7-12 03:54
标题: [转贴] 奇瑞管理的幕后故事
(2007-7-11 上午 09:28:00) 来源:中国企业学习网 作者:

    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轿车年销量突破30万辆公司的幕后故事

    当尹同耀还在长江边上的一所中学上学时——那是1970年代末的中国,德国大众正在和这个国家的政府谈判是否能引入一条轿车生产线——中国汽车工业的圣地是北方的长春,和长江上游的武汉。很快地,尹从安徽巢湖出发,成为省会合肥一所工科院校的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并随后进入一汽集团成为一名工艺员。1996年,当他离开一汽与大众的合资公司时,在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汽车还难得一见。


    45岁的尹同耀,现在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与10年前相比,这位汽车工程师的命运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几乎在一片荒原上,他和他的同伴建起了一座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庞大汽车城堡,并成为中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和最重要的出口商。2004年以来,奇瑞不仅度过了行业萧条,摆脱了跨国企业知识产权官司的羁绊,并且成为政府鼎立支持的自主创新榜样企业,还将产品打入5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而有点书生狷狂气质的尹,还保持着一个汽车迷的习性:喜欢闻汽油那种清刚明亮的味道,喜欢穿工作服胜过西装,且对那种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呆在办公室吃盒饭的生活乐此不疲。

    但是,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就一家希望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而言,奇瑞目前拥有的技术和经验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在世界各地销售、推广和维修汽车的全球性业务。“每个厂商都努力以它们所能的最快速度发展,以成为竞争的幸存者之一。”曾经高调宣称将把奇瑞汽车带入美国市场的马尔科姆·布鲁克林(MalcolmBricklin)在去年11月公开说,这使得中国公司很少有时间来考虑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上销售所需要达到的苛刻的环保及安全要求等问题。

    这可能点中了令尹同耀寝食难安的“死穴”。2006年开始,尹同耀与往年一样,以他特有的说“狠”话的方式,强调了质量。今年初,在奇瑞年度质量大会上,尹又再次强调,质量工作处理不好会是奇瑞最大的瓶颈,做好了可以让奇瑞“冲”上去;做不好也许就是一瓶“毒药”,会害死奇瑞。

    “在中国达到30万辆,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以支撑奇瑞发展,品质今后更是奇瑞重中之重的工作。”尹同耀告诉《环球企业家》。

    新征程已经开始。对奇瑞来说,未来最需要的是更优秀的管理人才、更完善的管理模式、更出色的生产模式,这种软实力的提高对奇瑞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迈克·邓恩(MichaelDunne)回忆起他到奇瑞参观时的印象:“每次我到他们那里去,都看到他们为汽车工程的某个方面增添了新的设施,这表明,他们的确想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

    救火队长

    在奇瑞,有一条明文规定,每周一下午4点,两个轿车厂必须召开质量会议,把一周的质量问题进行公布,并探讨解决方法。

    尹同耀只要在芜湖,都尽量参加这个会议,工程师出身的他更喜欢下车间,给自己的产品找毛病。“质量工作做不好已经不是被同行超越的问题了,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了。”尹告诉下属。

    在奇瑞,每个月末还要召开一次大的质保会,公布各车型质量状况和各个部门的考核情况,12名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在奇瑞内部报纸上,还定期公布质量抽查情况。

    2006年,这个质保会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多数人没有见过的身影。

    徐爱民,个子不高,但精力充沛,在武汉一家合资汽车企业积累了10年零部件管理经验。2005年11月,受尹同耀力邀,徐爱民从武汉来到芜湖,尹同耀给他的这位大学同学的任务只有一个,把好产品质量关。

    徐爱民首先负责的是采购部,当时是奇瑞最重要的质量环节,对奇瑞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采购部是一个大而全的机构,而采购质量控制又是门很深的学问,奇瑞的供应商群体庞大,水平参差不齐,要保证每个零件达到奇瑞要求,很难。

    不过,依靠以前的管理经验,徐爱民还是搭起了采购质量新的控制体系。几个月后,他成立了现场批量科、发动机科、项目科等新建制,对所有进入奇瑞的零部件质量开始进行细分性控制。机构细化了,职责细化了,考核强化了,零部件质量开始得到改善。

    而最让徐爱民惊讶的是,他发现奇瑞过去发生因质量问题的赔付时,总是由奇瑞自己承担,但很多问题实际是因供应商零部件导致的,因为没有把责任延伸到供应商身上,后者既不用承担赔付代价,改进质量的动力也不足。

    2006年初,徐爱民申请成立索赔科,专门负责分析销售部门的索赔情况,厘清因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赔付。

    此外,为了加强供应商管理,徐爱民还制定了更加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手册,条款多达180多条,“以前不管是好供应商还是坏供应商,出现问题说说就完事了,现在要把他们的质量管理起来。”徐爱民告诉《环球企业家》。

    具体来说是强化了奖惩制度。比如针对安全件的供应商如果造成奇瑞停线一分钟应该罚多少钱等,都制定了清晰的条款。对于罚款这种方式,徐爱民考虑了很久,合资企业对供应商不实行罚款,而是实行红黄牌制度,两次红牌便取消供应商资格,“开始我也不想罚款,但我发现奇瑞很多供应商的基础差,不罚款不能推动他改进”。

    不过,2007年,徐爱民正在考虑改善这项决策,希望通过罚款能够帮助到供应商,而非仅仅作为事后惩戒。徐的设想是,用供应商交来的罚款为其请相关专家深入供应商的生产线,帮助它们改善产品质量,还给它们做培训,把罚款变成“学费”。

    而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徐爱民又兼任了质量保证部综合管理部部长。

    质量保证部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机构,对奇瑞来说质量工作关系身家性命。徐爱民依然借鉴以前的经验,首先理顺机构职能,目前质保部已有五个机构:综合管理部、质保一部、质保二部、质保三部、质量技术部,以及即将成立的质保五部,分别对发动机、三个生产工厂以及研发设计流程进行监管。

    徐爱民的这个工作并不好干,毕竟奇瑞生产工人太年轻了,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实习生,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必然会对产品质量提出挑战。

    不过,对质量保证部来说,除了检查督促,更重要是做培训学习,鼓舞员工提高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质量改善,其实这就是奇瑞正在推行的AUDIT(整车质量评审)、TPM(全面生产管理)和TPS(丰田生产模式)。

    TPM最早在日本企业中推行,提倡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强调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整个活动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等6方面组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除了进行TPM考试,奇瑞要求所有员工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善流程,并为此坚持不懈。

    与此相配合的,是生产管理专家寺田真二推行的丰田生产模式(TPS),这位来自日本三菱汽车的专家在奇瑞成立了TRMS小组推行TPS,最初选择东方之子生产线作为示范线。这是一项琐碎而单调的工作,就是反复地教学徒们操作动作,一遍一遍,要把每一个人的动作习惯培养到最优,还要让学徒们养成良好的协调与问题解决方案。

    据说,在寺田真二身边长期都有10-20个学生,每天围着他学习操作和流程中的点点滴滴,看他如何操作,也看他如何把技能交给别人,看他如何处理员工正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寺田觉得谁及格了,就到生产线当班组长,然后公司立马再挑出一批来,把这名额填满。目前,TPS已经开始在所有的奇瑞生产工厂导入。

    实际上,奇瑞正在试图将TPS和TRMS等生产管理与模式进行融合,通过不断探索标准化作业流程,形成自己的CPS(中国生产模式)。在他们看来,CPS就是追求物质制造的合理性、彻底排除浪费、达到降低成本。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7-7-29 22:09
这也是奇瑞走俏市场的幕后力量吧.
作者: 择水甚于茶    时间: 2007-8-10 00:52
我喜欢看管理方面的资料!
作者: 支几    时间: 2007-8-10 12:06
最初由 择水甚于茶 发表
我喜欢看管理方面的资料!


热情欢迎择水甚于茶!握手问好!你可以择水而居!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