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从金融业发展看:企业利益最大化之外的公益
[打印本页]
作者:
杨秀芸
时间:
2007-8-10 18:47
标题:
[原创]从金融业发展看:企业利益最大化之外的公益
8月6日的《经济观察报》头版刊登了《外资的公益“生意”》一文。高盛、雷曼兄弟等国际著名投行已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公益事业中来。外资为何这样热衷于中国的慈善事业?这个以资本命名的行业缘何与资本背道而驰?
投资银行享有最为丰富的资源,它们占有并整合资源。从能源到金融,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它们已经全面渗入中国经济的细胞。如果说,获取利益最大化是它们的终极目标,那么参与慈善事业其实是它们迈向终极目标的一块垫脚石。
其一,参与慈善事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资本的积累必然经历从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到资本积累的社会化的高级阶段。享誉全球的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的红色弧形商标价值七百多亿美元,比尔盖茨的微软技术更是这个亿万富翁的生财之道。而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称无形资产。而今,投行的动作,让我对“狼来了”话语产生警惕,当社会公益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即将成为资本的又一大优势。而落后一步甚至还多的国内产业经得住如此迅速的观念更迭吗?
其二,公益事业将带来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员工从公益事业中获取更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很显然对提高效率,推动企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之作用。雷曼兄弟设有社区及慈善事业管理部,在各区域的办事处都设有慈善委员会,策划志愿者项目,对志愿者项目的操作进行指导。员工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参与。员工也有心里上的需求,除了体现冷冰冰的资本价值,他们还需要实现社会价值,从社会中得到认同感和满足感。
高盛已经涉足慈善领域十一年,而我们的企业,直到今日,还在同资本做斗争。以银行业来说,随着外资银行的涉足,沿海的银行已将服务和产品多样化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而内地银行却还普遍存在着“我是老大我怕谁”的心里。即便是沿海城市,银行业也还欠缺人性化管理,许多银行在对社会,对员工,仍然缺少关怀。而这种关怀,已被外资纳入了无形资产的领域。
国内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也该关注各种形式的无形资产,把各种形式的无形资产作为竞争砝码,参与到今天全球化资本竞赛中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杨秀芸
时间:
2007-8-12 10:36
谢谢版主认真点评。
作者:
吴安臣
时间:
2007-8-12 11:58
不愧是在金融业干过,这种理念真的很能让人深思。我们的传统观念真的该变下了。问好。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7-8-14 11:55
新稿多多益善。欢迎。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