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食之三味 [打印本页]

作者: 找不着北    时间: 2007-8-11 08:40
标题: [原创]食之三味
  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了“三味”之义,是从古语“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读经书好比食用粗茶淡饭,读史书又进一层,好比又增添了菜肴,读诸子百家更进一层,好比又增加了一些佐料(醯xi,醋;醢hai,酱)。近日,忽然想到,人们吃食物大概也需历经三个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借用到吃食物方面来说,一是食不果腹时,人们追求的是,凡能食用填饱肚子的,一概遍寻,饥不择食,仍然是面黄肌瘦;二是温饱不愁时,人们不再为果腹而奔波,吃饭开始上档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个个油光满面,腹满膘肥;三是衣食无虞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讲究起来,吃得要有品味,精而且营养价值高,不能增加胆固醇,不能增加血糖,粗茶淡饭、山珍海味啖之如饴,甚或原本不屑为之的东西也都摆上了餐桌。
   
  据本人的生活经历,生活困难时期,地瓜和地瓜面是主食,黑窝头、地瓜干、拉拉鱼儿(地瓜面制作的条状面鱼儿),一天三顿不断,地瓜秧子叶蒸着吃,地瓜简直就是庄户人家的“救命饭”。直到现在,看见地瓜之类的食物就反胃(地瓜粉条除外)。只有到中秋节和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玉米面窝头。小麦、玉米两掺的发面馒头能吃上一个,就是口福不浅。那时吃上植物油就是奢想,买上一块猪板油间或羊脂,炼一炼,炒菜用。后来,玉米面成了主食,再后来,小麦面粉也终于成了主食。吃饭不再发愁,饭桌上也就开始除老咸菜之外又有了一个炒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大多种植棉花,棉籽油不但本家用不完,还可以卖掉一部分。饭桌之上,在过节过年的时候可以见到猪肉了。农村的生活逐步从饥饿走到了温饱阶段。过春节熬一锅肉,至今还是农村老家的一个习俗。家境富裕一些的,几乎天天有肉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至于大鱼大肉也不再是什么奢侈品。
   
  偶然读到明朝大宦刘若愚的《酌中志》一书,其中写道:“内臣最好吃牛驴不典之物,曰‘挽口’者,则牝具也;曰‘挽手’者,则牡具也;又‘羊白腰’者,则外肾卵也;至于白牡马之卵,尤为珍奇贵重不易得之味,曰‘龙卵’焉。”牛驴的称谓,雄的叫“牡”,雌的叫“牝”。在鲁西平原的方言里,牛者,雄的又称“牤牛”,雌的称“兕牛”;驴者,雄的称“叫驴”,雌的称“草驴”。雄的牛驴器具一作“鞭”,一作“白腰”或外腰,与肾之称为“红腰”相对。驴的那玩意儿在切食的时候,又美其名曰:“金钱肉。”牛驴之与羊相比,价钱大概便宜一些。这些东西,在生活困难时期,人们是不屑食用的,能够吃上肉就是罕事,挑肥拣瘦的原意大概即出于此,更不用说家畜身上的少见之物。近年来,这些东西忽然之间与鲍鱼、海参一般成了上乘菜肴,没有则显得一桌菜低了档次。明朝的太监们大概是因为没有了那东西,便有了一种“食物崇拜”,所以好吃。但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趋之若鹜,可能是心理上在作祟。中医讲究“吃啥补啥”,“药补不如食补”,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累了吃点补充补充,也在情理之中。也难怪在大排档里,男士们吃着烧烤的这鞭那鞭,红腰白腰,津津有味,满面红光,乐不思“束”。
   
  其实,食物就是食物。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俗,已经明确告诉人们,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但是,时光的流逝似乎又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中注入了太多的精神追求,一顿饭也要讲究营养,讲究档次,讲究品味,“饮食文化”必须不断地发扬光大。因为,这是人们生活日见美好,钱包日渐鼓胀,地位愈发提高,品味愈显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农作物生产、家牲家畜喂养、水产养殖等已经有过多的化学药剂、饲料、肥料的侵入,已经在严重地侵蚀人类的免疫能力,已经在明显地危害人类的健康。俗话说:“病从口入。”人类只有管好自己的嘴,才可能杜绝类似2003年那场非典带来的劫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8-11 10:45
先问一个事:<酌中志>,你是从哪里购到的?
下午再细看.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7-8-12 19:19
读过!学问值得佩服!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8-12 21:11
吃的东西,只要能维持身体的营养物质就行了。营养物质多了少了都是不行的。现在,有些人吃的过分精细或乱七八糟,这反而不好。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7-8-13 07:58
在中国,吃之豪奢是上不封顶,这就是中国的地主和西方的贵族之区别。
作者: 找不着北    时间: 2007-8-13 08:03
武版主:
    网上也有。www.1368—1664.com/bbs/archiver� ... N乙丫略叵吕戳恕�
    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作者: 找不着北    时间: 2007-8-13 08:05
大明论坛/明朝/明代—大本堂—《酌中志》,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十月”一段末尾。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8-13 08:14
最初由 找不着北 发表
武版主:
    网上也有。www.1368—1664.com/bbs/archiver� ... N乙丫略叵吕戳恕�
    谢谢各位朋友的...

我已通过孔夫子旧书网邮箱了.还有一本万历野获编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