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读书笔记1:真正地读书--《梁实秋读书札记》读后 [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晓寒深处    时间: 2007-8-13 14:47
标题: 读书笔记1:真正地读书--《梁实秋读书札记》读后 [原创]
  读完梁实秋先生的《读书札记》,在景仰先生学问之渊博,知识之深厚之余,忍不住满心羞惭:这些年来的书算是白读了!

  当然这羞惭不是指自己所学之浅薄,这已是天壤之别,是毋庸比拟的,我羞惭的是自己的读书方法。原来自己一向以为的读书实在不能称之为读书,不过是翻书罢了。一本书在手,通常是一目十行而过,至多是在特别喜欢的段落章节停下来回顾一二。倘若遇上生僻不识的字词,也难得会特意去翻查字典,甚至还自以为理解力颇强,上下文一对照不是就明白了八九分么?更别说作其他的助读功夫了。

  可先生是怎样读书的呢?单是杜诗,便能翻检出那许多疑问来。比如众所熟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中之“剑外”二字,从课本的解释里我们大概都知道是指剑门之外,可谁还会去深究此剑是指剑北还剑南?二者的距离可不太近。再如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船”一般都解释为舟船的船,谁会去探究这船还可指鞋、帽、衣襟等,“不上船”恐怕表示的是衣服没有穿整齐?当然,这样的疑问,对国文没有深厚功底的我辈中人肯定是查之不出的。

  再比如自己读莎士比亚,也曾经被其中的剧情所深深吸引,也曾为那瑰丽的语言所震撼,甚至还会去背诵下其中著名的段落,但终究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好像从没想过还能从作品中发现出一些别的什么来,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总之,只是读,只是欣赏,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而先生却能从中发现出许多问题来,比如关于时代和地名的错误。虽然这些错误瑕不掩瑜。但没有一定的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又如何能做到?当然,作为莎士比亚文集的译著者,他对莎氏作品的研究了解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若不是学贯中西,他又如何能译得了如此巨著?更重要的是,倘若先生没有抉隐发微的精神,译便译了,又如何会发现这些问题?

  而这深厚的文化功底并不是横空得来的,也正是通过认真地读书,细致地研究,经年累月之后,才一点一点积淀下来的。所以,我们在佩服先生学贯古今之余,是不是也该学习学习先生读书之认真之深入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杨林海    时间: 2007-8-13 16:30
对“什么叫读书”这个问题阐释得非常好。
我觉得,在自诩自己是读书人的100人中,至少有90%的人不是读书人,这90%的人只不过是一些翻书虫而已,如老鼠,它虽然不懂文字,但却又很喜欢咬文嚼字。尤其是在现在网上文章铺天盖地多如牛毛的情形下,面对一些文章,更多时候更多的人连翻这个动作都省去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7-8-13 16:39
敢于以书为镜对照自己,是这篇散文的亮点.惟其如此,人才可能奋发向上.不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8-13 17:58
不错的文笔,问好!
作者: 晓寒深处    时间: 2007-8-15 17:02
最初由 杨林海 发表
对“什么叫读书”这个问题阐释得非常好。
我觉得,在自诩自己是读书人的100人中,至少有90%的人不是读书人,这90%的人只不过是一些翻书虫而已,如老鼠,它虽然不懂文字,但却又很喜欢咬文嚼字。尤其是在现在网上文?..


是啊,现在开始学着如何读书。
问好!
作者: 晓寒深处    时间: 2007-8-15 17:03
谢谢高版和敬版关注,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8-16 11:48
希望继续读到你的这个系列文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