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读房子《假像》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深院梧桐
时间:
2007-8-27 23:43
标题:
[原创]读房子《假像》有感
没法一下子读懂房子的作品。
读《假像》也是如此。尽管读后一片懵懂,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说不出所以然。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喜欢的!
《假像》给我很涩的感觉,作者把营造陌生、孤独、乃至恐惧作为唯一目的,但似乎又不拒绝外部世界的诱惑,与外部世界保持着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站在这些交错覆盖着地面的叶子跟前,看着枯黄的颜色,觉得出鲜艳。我没有弯腰去动它们。我的眼睛里,有着一种潮湿的鲜亮。
*在树体支起的空间内,支撑着树下一片清凉,我站在影子上,看着此刻的寂静。寂静,让我在外围看到枝繁叶茂,成为一种外在的现象。
*安静和环境能给我另一种状态,我去觉察到自己的背后,隐藏在薄雾和烟尘当中高低搭建的楼群,那片模糊的影象。
*只是为什么,当我看到叶子时,知道人犹隔世的孤独。
*夕阳落下,在剥落残旧记忆的许多地方,留下在过去时空的所遭遇的一切。我郁郁而行,将走到何处。
*没有想到多年之后,在孤身一人的地方,我所遇到的另一个人。
*而在白天,我读到这个人的文字,常有一些奇妙而深刻的见解。
••••••
这很象音乐里的复调,多重声部,但孤独自始至终是主旋律。然而,作者以其文静、洒脱玩世不恭的笔墨唱响的同时,并没有真正把那扇与外部世界沟通的门打开,仿佛有一堵看不到的墙,始终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保持其某种疏远和陌生,以锁住作品的内心世界。
看似有些悖谬。但我认为这是作品的精髓和华彩。
文章的第二个看点在于,作者试图在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虽然娓娓地叙述着,却只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其实什么都没想说明白。作者以这样一种非逻辑、非正常甚至是跨越时空表现形式,来表达不可捉摸的诡异。唯一的解释就是作者不愿意对其作品平铺直叙或者做出原本没有任何解释的解释。法国荒诞派作家加缪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诞》中这样写道:“卡夫卡的全部艺术在于使读者不得不一读再读。它的结局,甚至没有结局,都容许有种种解释••••••如果想把卡夫卡的作品解释得详详细细,一丝不差,那就错了。”作者大概也是想制造这样效果:没有普遍认同结论就是结论,没有终极的意义便是意义,没有正确答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房子在《假像》里营造了一个象征、神秘、梦魇的世界。人物、场景,植物,无一不离奇古怪。大跳跃的空间、大跳跃的思维,大跳跃的行为。恰恰是这样的荒诞,使模糊具象化,其实存在的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房子笔下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时而游离的,时而交织,而渗透的时候又各自是独立清晰的。这样另类的非传统的悖谬表现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较其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的认识或思考都要深刻得多。
卡夫卡的作品不可做寻常的读。
大概房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也在于此。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7-8-28 08:08
房子笔下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时而游离的,时而交织,而渗透的时候又各自是独立清晰的。这样另类的非传统的悖谬表现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较其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的认识或思考都要深刻得多。
解读透彻的评析文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8-28 09:02
散文版欢迎和积极鼓励会员之间就文章进行交流和评论的文章发表,这篇解读文章有作者的个性,借鉴了.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7-8-28 10:09
好评!
鼓励这样的文章,同时,对你这么认真地读会员的文章而感觉到你的勤奋和善于思考。
问好!
作者:
深院梧桐
时间:
2007-8-28 17:20
多谢斑竹们的鼓励!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7-8-28 18:21
首先感谢深院梧桐朋友对《假像》的理解和评论。
坐在一个极其阴郁而、暗淡几乎静止的空间内,我会觉得出自己对环境和人世投影到内心世界的挣扎。那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不可言说的东西,令自己的内心分外疼痛。物质的隔离与精神的纯净,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矛盾。它们在我的内心撕扯。
在这个外表充满假像的世界里,个体的孤独才是真实的,它会让一个时刻关注内心的人产生透视而想挣脱却无法挣脱的感觉。如果说出这样的细节的真实,那通常和现实的表象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写作不是仅仅说出我们现实经历的遭遇,不是个人狭隘的私情。我理解它是一种更广泛的大众的所遭遇的东西。卡夫卡的城堡,实则也是人所遭受现实创伤的变异现象的外化。它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东西。仿佛一面镜子照着去看的每一人,而每一个人都几乎在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隐秘的伤痛和变形。
因为文字所描述的细节的真实感觉,赢得了我们的内心,它反抗了我们常规的惯有的正常逻辑,而这和现实给我们内心造成的感觉产生了吻合。我们可以做成非常明了的文字事件让我们自己相信,但和现实却有距离,而也不尽真实。我想,我所以这样写出来,实际上也是忠于内心的真实感觉,也许文字的能量也在这里吧。
非常感谢深院梧桐朋友跳开文本本身给于这个东西的理解,这让我把这个东西放在大家面前,减少了一点惶恐和不安。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7-8-28 18:44
不寻常的阅读!!欣赏有高度的解读!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7-8-29 07:01
欣赏了!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7-8-29 08:19
支持这样的解读。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7-8-29 09:47
其实,还可以再延伸开来进行解读的。比如可以运用一些解构主义方法——但总的看来,还是要肯定这样积极的尝试。
作者:
凤凰于飞
时间:
2007-8-29 2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ohai66666
时间:
2007-8-29 23:48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不寻常的阅读!!欣赏有高度的解读!
作者:
深院梧桐
时间:
2007-8-31 21:15
谢谢朋友们浏览点评!
作者:
深院梧桐
时间:
2007-8-31 21:22
最初由 何也 发表
其实,还可以再延伸开来进行解读的。比如可以运用一些解构主义方法——但总的看来,还是要肯定这样积极的尝试。
多谢!
一时的想法,是有些仓促。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