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差不多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2 22:37
标题: [原创] 差不多的
  近来,读了一本明代风俗的书,其中有官场交往内容一节。读后,内心涌动着,想写出以下文字来。

  一

  迎送

  明代,地方官到任、离任,属官、新旧交替的官员、乡绅,便会进行迎或者送的工作。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吃喝了。大摆宴席,大吃二喝。花费的,自然是百姓的脂膏。虽然,《大明律》上写着:“凡上司官及使客经过,若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出巡按治,而所在各衙门出郭迎送者,杖九十。其容令迎送不举者,罪亦如之”;但是,时间一长,这些话便成了虚文、具文,在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吃吃喝喝,笑笑乐乐,友谊加深,上下恬然,人人愿为;于是,大家何乐而不为。说是“罪”,又有什么人去治这样的罪呢?没有。

  现在,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君不见,凡有上面的官员来时,下面的官官们都慌作一团,去行政区划边界迎,去高速路口迎。迎来后,交警、武警站岗;所经街道清除行人。然后,再迎入星级宾馆,海参、鲍鱼地吃起来。虽然,中央也曾三令五申地下过戒酒令、也曾严煞过吃喝风;但是,作用也是极小。迎要吃,送,自然也要吃了。吃完喝完,大车小车地一装,官员便走人了——或升官,或平调。

  差不多的。

  二

  酒席

  明代的地方官到任,要连着酒席好时间。乡绅请、诸生请、下属请,附近州县同样级别的官员请。谁若不请,地方官记在心里,早晚找你一个麻烦,就够你受的。官如狼,官如虎,小羊一样的人物哪能得罪得起?

  现在的官员到一个地方任职,除了当地各种人物大请特请外;原来任职地方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同学、同乡之类,本来官员离任时已经欢送过了的。但是,感觉还是不过瘾,地是便撵到新任职的地方,再做一番庆贺。每辆车上,都装有各种土特产。面对从老远赶来的老伙计们,官员一激动,便出手大方地让客人吃好喝好。唉,自然还是群众的血汗之钱。

  差不多的。

  三

  供具

  明代官员,在赴任途中,经过哪里,哪里都得供应食宿。沈应龙在北京受到弹劾,回原籍时路过湖州,便寓居起来不走了。乌程知县张冕,便送给他果酒盒一副。也有送给过路官员银子的,一两到几十两不等。

  现在,交通发达,一千多里的路程,坐车一天便到;几千里呢,飞机一天便到。好像,没有了途中供应一事。但是,凡事变化着看,你就知道古今还是同调的。如果官员没有带家眷,你看看吧,首先得给他租赁一个单元住房,一应家具俱全。其次,便是安排专人打扫卫生什么的了。有的,干脆就被安排在政府管辖下的招待所。这样,不只吃得好;睡觉,也比家里要好得多了。今年闻名全国的段义和,于某地任副书记时,便是住在招待所里的。住着住着,床上便多了一个小佳人柳海平。

  差不多的。

  四

  寿仪、葬礼
  
  明代的大官,好做寿。万历初年的首辅张居正做寿,送礼的官员无数。他的父亲张文明去世后,湖北附近的大小官员,只有一个没去参加葬礼。时隔不久,张居正回到北京后,找个理由,免了那位官员的职务。

  现在的官员做寿,我没有听说过,不好任意编排人家。只听说过官员死了爹、死了娘、死了老婆,好家伙,你看吧,那排场之显赫,羡慕得小民眼睛红红的。如果官员的老家离大公路较远,便会在各个路口标有“去某某长家请经此”字样,还画有红色箭头指引。小车,一辆一辆的经过。车内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出:红光满面、脑门锃亮。出手,五百一千地随礼。丧事的主人,如果是死了爹娘的,照例会哀哀地哭上一哭的。死了老婆的呢,则连哭声也发不出来了。有的,只是满心的欢喜——侍候了好多年,终于解脱了,也终于到了另寻新欢的时候了。

  差不多的。

  五

  同门、同年

  明代官员,极善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大家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那便是同门了。走上仕途之后,便相约相互照顾、提携。如果是同一年中的举人、进士,那就是同年了,关系也不一般的。这样,官场中便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集团。遇事,小集团利益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什么大明江山,管他呢?我们这一伙稳稳当当的,持有俸禄再说。

  现在,虽然同年的关系不那么明显了。但是,同乡、同门(学)的关系却是极其厉害的。哪一个地方出了大官,时间一长,哪个地方的人当官的也会多起来。同学当中有发达的之后,会对职位较低的同学进行提拔——年龄过了要用,水平一般也要用。用谁都是用,为什么不用老同学呢,知根知底啊。

  差不多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莫明    时间: 2007-9-23 09:11
标题: 呵呵
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3 09:19
标题: 回复: 呵呵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其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实际上是这样.

留点余地吧.主要是'差不多的"这几个字,好像鲁迅说过,所以就用了.
来贴稿!问好.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9-23 10:29
  对比着写,以古诊今。

  “差不多”既为题目,又为主题,也是线索,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匠心可见!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7-9-23 19:28
借古讽今,手法新颖,文字厚重,诚如武版所说,用"差不多的"是留有余地了,让大家通过对比,更能认识到武版用"差不多的"这句话作为线索的妙用.学习.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9-23 19:44
官场上的歪风邪气总是相似的。欣赏武版的好文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9-23 19:57
仔细读了两遍武版的文章,确有迅翁的写作风格。明代的官场也是个混乱的大市场,而最为彻底的几位遗老,在过度满清的时候,精神痛苦的极端表现正是对这几多“差不多的”的真实再现。

学习武版的文章。问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4 08:23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对比着写,以古诊今。

  “差不多”既为题目,又为主题,也是线索,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匠心可见!

谢谢跃农!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4 08:24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借古讽今,手法新颖,文字厚重,诚如武版所说,用"差不多的"是留有余地了,让大家通过对比,更能认识到武版用"差不多的"这句话作为线索的妙用.学习.


谢谢春山!
自然,这四字有点苦味。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4 08:25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官场上的歪风邪气总是相似的。欣赏武版的好文章。


相似,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不是标榜先进吗?进到哪里去了。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4 08:27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仔细读了两遍武版的文章,确有迅翁的写作风格。明代的官场也是个混乱的大市场,而最为彻底的几位遗老,在过度满清的时候,精神痛苦的极端表现正是对这几多“差不多的”的真实再现。

学习武版的文章。问好!


谢谢一水。
写作,也许是作者心境的自然流露。作者的寂寞、孤独,也许越大越好。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9-25 15:55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QUOTE]最初由 一水 发表
仔细读了两遍武版的文章,确有迅翁的写作风格。明代的官场也是个混乱的大市场,而最为彻底的几位遗老,在过度满清的时候,精神痛苦的极端表现正是对这几多“差不多的”的真实再?..



我非常赞同武版的观点。读书、写作其实是痛并快乐!

问候斑斑节日快乐!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6 08:29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QUOTE]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QUOTE]最初由 一水 发表
仔细读了两遍武版的文章,确有迅翁的写作风格。明代的官场也是个混乱的大市场,而最为彻底的几位遗老,在过度满清的时候,精神痛苦的极端...


谢谢!唯学才能作文!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7-9-26 19:29
这是明代后期吧?如果是前期,定有一点不同了:明朝曾杀死大量贪官,而现代还没有这种希望。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9-26 19:35
再读武版的好文章。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7 08:07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这是明代后期吧?如果是前期,定有一点不同了:明朝曾杀死大量贪官,而现代还没有这种希望。

明代建国初期,实行严刑峻法。对于贪官剥皮暄草,但这并没有吓唬住人,因为被抓到的毕竟是少数。
后期,贪污几乎公开化了。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7 08:07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再读武版的好文章。

谢谢老兄!
作者: 心静如水    时间: 2007-9-27 10:13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官场上的歪风邪气总是相似的。欣赏武版的好文章。


早读过,没留脚印.
作者: 纯美女人    时间: 2007-9-27 11:20
欣赏斑斑的好文章。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9-27 15:57
向武版主学习!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8 10:18
最初由 心静如水 发表
早读过,没留脚印.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8 10:18
最初由 纯美女人 发表
欣赏斑斑的好文章。

谢谢,请多来!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8 10:19
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向武版主学习!

您太客气了。
作者: 黄杰    时间: 2007-9-28 10:58
好文,让我学习了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7-9-28 20:29
总见你读书,这样读下去“破万卷”冇问题。
读了再写写你的读后那就更好了。希望看到你更多的读后随笔。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9 09:26
最初由 黄杰 发表
好文,让我学习了

大家相互学习!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9-29 09:28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总见你读书,这样读下去“破万卷”冇问题。
读了再写写你的读后那就更好了。希望看到你更多的读后随笔。


呵呵,总见读书?其实也不是的.
读后?其实哪篇文章后,都蕴含着读书,只是显与不显而已.
明年,我的"读后",便出来了.呵呵,就不是一千多字的文章了.
问好,来贴文章.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07-9-30 14:00
文笔老辣,趣理盎然。
作者: 南来之风    时间: 2007-9-30 20:49
武版慧眼慧心啊.节日快乐!
作者: 脂砚    时间: 2007-10-6 10:00
淡淡的文字,却极富讽刺意味。好一个差不多的!学习好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