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我是一只蝉 [打印本页]

作者: 茅舍    时间: 2007-10-4 09:13
标题: [原创] 我是一只蝉
          我是一只蝉
          □王庆云

   退休后,与老伴朝夕相处,她见我还是忙进忙出,时常在文化、旅游部门邀请下,不断接待外地游客和一些文人的造访,似乎仍然还是个“上班族”,心思静不下来。特别是“树老桠多,人老话 多”,对儿女们说这道那,让人感到有些烦。有一天她气不过,骂我:“你就像个‘喳楞’”。喳楞者,蝉儿也。也许就是这么一句骂,倒勾起了我对蝉鸣的研究兴趣来。

   凑巧案头有一本胡延武先生著的《九听》的书,其中有一听就是“听蝉”,说的是他小时在家乡白马镇初中班读书时,遇到一位名叫高悦秋的音乐老师,他有一个癖好,就是喜听蝉鸣。“夏天燥热难当,蝉从太阳出山就叫起,一直叫到太阳落山,这更增加了人们的烦躁。学校的老师同学们都远离蝉声,在屋子里面躺着,或以长长的午睡消磨永昼。惟独高悦秋是最高兴的……中午或下午没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高老师躺在树底下的一把竹躺椅上,半闭着眼睛专心地听蝉,旁边的一只木凳上放着茶水,手里拿着把扇子,有一下无一下地扇着,有人说他过的是神仙生活。”高悦秋老师不仅爱听蝉鸣,还对蝉有一番研究。书中记述了他给学生讲的一堂生物课,就是讲蝉。他说蝉有1500种之多,而我们所知道的不过一两种,蝉的卵是产在本质的组织内,幼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树汁为生,它们一般要经过五次蜕皮,需几年时间才能成熟,而蝉蜕化以后大约只可以活五个星期。由此可见,蝉的生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多么地短暂。蝉之所以放声歌唱,那是因为它要显示自己的存在,珍惜自己的生命。读过这段文字,我就在想,蝉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蝉用放声歌唱来显示自己的存在,人又何尝不是在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么一对照一研究,倒使我对这只小小的昆虫有了一丝好感。

   其实,蝉鸣也是很好听的,而欣赏蝉鸣又大有讲究。听蝉要像听音乐会那样:要静,静静地听几次之后,就会听出蝉鸣的千变万化的旋律和韵味来。我开始听蝉,似乎只能听见一片千百只蝉创造出来的、乱七八糟的、无休无止的嘶鸣。但静静地听了大约十分钟之后,渐渐地我发现,蝉声就像轻音乐,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有时宽广无垠,有时汹涌澎湃。那声音、那气势,一次又一次地淹没了我们,淹没了森林,淹没了山野;不时地,在一个音潮接上下一个音潮之前,会有一声两声高音的鸣唱突然响起,就像河流中,有一、两朵浪花飞起来,溅到我的衣襟上一样,令我一阵惊喜。我想,这大概就是书中所说的听蝉的韵味了。事实上,要是夏天没有了蝉声,人们才感到奇怪呢,因为蝉声是夏日三重唱(鸟语、蛙声、蝉鸣)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

   蝉,古人说是宫人的魂化的,所以就有“一襟馀恨宫魂断”的句子。蝉最早出现在《诗经、幽风、七月》篇中,“五月鸣蜩”,蜩为蝉之别名,那时人们记住这些物候,是为了不误农时。由于古时的那个传说,自古咏蝉之诗词,多是发之哀吟,唯有南北朝的王藉曰:“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说,蝉叫的声音越喧闹,森林就愈静,鸟儿的声音越谛鸣,山就更幽静,实可谓寓意天籁自成的千古名句。动物学家还说,蝉鸣不是用嘴来进行歌唱,它是用靠近腹基的震动膜来发音的,这种声音就近乎人类发自肺腑的声音。

   一只小小的蝉,细细研究起来,竟有那么多传奇和韵味,而且寓意人生还能启迪心智。于是我开始怀疑,人们对蝉鸣的厌烦是不是有些不近情理。说句心里话,这时候的我,不仅不厌蝉,而且喜欢蝉,甚至还想自己能做一只蝉。因为我有与蝉相似的性格——外向,爱管闲事、爱说话。我有与蝉相同的志向——认知自己年愈花甲,生命短暂,仍想奋力一搏,就像蝉那样,只要存活一天,就要放声歌唱一天

    所以,在老伴说我像“喳楞”时,我不仅不怨怪她,还理直气壮地大声回答说:我就是一只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10-4 13:31
较有趣味的随笔。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10-5 18:39
古代文人对蝉多有咏赞之语。主要是说它清高。默默无闻是一种品格,张扬自己也是一种风格。蝉本来没有什么,主要是人给它什么寓意了。
文章很耐读。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10-6 16:15
  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蝉的知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