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在泥土的芳香中诗意栖居——杜永生散文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09:26
标题: [原创] 在泥土的芳香中诗意栖居——杜永生散文赏析
   眼睛走在《圩埂》上,《稻草堆子》里,《老墙》边,《无常的秋日》中,《水凼》畔,《乡下人 乡下事》或者《感受冬雨》处,这一片一片由文章连接成的土地上,都有文字的禾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倾吐芳香。即便是再迟钝的感官,也会被泥土浓烈的清香气息所吸引,所陶冶,身不由己,流连忘返。朴素而又不失品位的气息,不由你不惊讶,不由你不发现,在这萦绕了泥土芳香的背后,竟是一颗充满了柔情感念的心,正在与泥土对话,正在与环境共鸣,正在冲破意识疏远自然带来的神经蜕化,感官迟钝,表情麻木的樊笼囚禁。一个人对泥土如此深谙,必是与泥土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愫牵挂,否则,怎么解释,我的眼睛,在杜永生的散文泥土上行走,走着走着,它就醉倒了呢?

  现在,很少有文人伏身在乡村的泥土上,用泥土的清香,来检阅、度量和梳理自己的行为及思想。这是生活的细节,书写的细节,比诗句还要让人感动的细节。热爱乡村平凡细微的事物,作为一个写作者,杜永生具备了识珠的慧眼,作为一个男人,我不得不说,他脱离了加缪的荒诞,越过了萨特的焦虑和不安,走向了与泥土芳香一致的激情洋溢和幸福之中,成为了一个质感的男人。可以说,质感的印象,就是来自于他的散文《冬天 看菜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尊严的姿态,既不是道德优越论者的傲慢,也不是贫困交加者的卑微,不惮其烦地描述了大蒜、青菜、黄心乌(黑菜)、菠菜、韭菜、白菜、大葱、芹菜、芫荽、盖菜、萝卜等等的形态和生长情形,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民俗和地域风情。语言质朴,用笔简练明净,既散发出了浓郁的泥土芳香气息,又暗示出了生命的隐忍与真谛,颇有质感的味道,从而传达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更让文章成为了他忠实记录热爱乡村平凡细微事物的契机,烘托了一种悲悯、细致的仁厚之爱,显示了一种生命对另外一种生命的尊敬,以及被置在了一种高度上的人格。如是人格,就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就是如同尼采所说“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的那种纵然心口流血,也保持微笑,不失优美之态的意境所在,也是我喜欢这类带有明显笔记体散文特色的原因所在。

  我们再来触摸一下作者在《屋顶上的树叶》一文中的句子。“在这个深秋里,最为引人遐想或最不值得注意的是家家户户的房顶。平时你可以不在意,可是,当你真正地凝神谛视了,就会发现这里仍有一种特别的景致等待着你的梳理、观瞻和沉思、感悟”,“这些或大或少、或黄或青、或干或湿的树叶本该是坠落在地的,可是它们却执拗地依恋着房舍,或许这些树叶是在渴念从房屋的气息中感受那么丝缕的温暖而驻扎下来的”,“温情的阳光似乎在可怜这些落叶,也极不情愿地将这些树叶身上残存的水分吸干殆尽啊”。诸如此类的句子,是《屋顶上的树叶》一文的神经,是他构建的细胞材料,更是本文流淌的血液的全部暗示的秘密所在。当写作中大量粗鲁的暴露,使艺术中最为优美的“暗示”(也就是隐喻和含蓄),被认为是过时而遭到遗弃的时候,当人们习惯于追求浅表的感官消费,不再体味和寻觅内在的象征与含义的时候,这些句子,成了敏感的暗示的花朵,在《屋顶上的树叶》里栩栩绽放,彰显出了难能可贵的优美姿态。一般来说,一篇优秀的散文,应当做到内情与外物的高度融合,而暗示,正是让这种融合得以完成的一架桥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暗示的手法,让作者的思绪与笔墨同时荡漾开来,凭借暗示的勾连,落叶,这个被作者视为情感依托的对象,与人生、与尘世有了一种自然的沟通,有了一种类似泥土清香的自然气息。并且,这些落叶,在作者的感情驱使下,不断地变换着形态、角度和时空位置,它的变换,使得作者的文章意境愈加丰厚起来。这些美妙的句子,这些听不见声音涌动的激情,都能够让我们触摸到流水一样的清香质感。这是不是他个人的内心倾诉?抑或不仅仅是?暗示的深远与辽阔,在《屋顶上的树叶》中找到了准确的对应。准确,除了准确,还能够是什么?

  流连在作者用文笔构建的《老韩》,《老墙》,《秋夜,我在乡村度过》,《深秋原野》,《忆念那几口水塘》,《菜籽油》和《耕耘的日子》等一处处诗意栖居的场所,我越来越明晰地感觉到,作者笔耕散发出来的类似泥土清香的原生态气息,都是来自于他的生活,或者是遵循自然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牺牲、奉献和殉道,而是生命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不朽与永恒的幻觉,而是生命的本能。这种意志,不是勇气的炫耀,而是自信和尊严的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常态的生活方式,被诗性思维的文字驮运,从而由俗常事物的体验,抵达了超验把握的高度。这是悉心观察后的瞬间体验所获得的意象。它不可多得,它片面而又深刻,是只有感恩的心才能够安静思考获得的结晶。作者所要寻找的,就是生活的常态。只有生活的常态,才能够引发一个作者的灵感或遐想,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的命运攸关,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心跳和抉择的痛苦。现在,就让我们凭借一条河堤,还有生长在河堤上的植物,去《圩埂》里感受一下作者的生活常态。

  《圩埂》表面上看,是一篇文风朴实平淡,题材普通平凡的文章,实际上却是一篇具有感人至深力量的抒情文章。作者通过一条河堤的具象描述,还有生长在河堤上的杂草的生动细腻记叙,采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酝酿和储备真挚的情愫,让人与自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深情和真意,在诸如“ 整个圩埂斜坡上,弥望是厚沓的枯黄的又相互扭缠在一起的各种杂草,而埂上全部都由一层密实深厚的巴根草覆盖着,经年累月,宛如就是一块多姿多彩的毯子”,“混杂在巴根草丛中的荠菜,没有那些生长在田间、地垄里嫩娇娇、丰腴肥厚的外表,显得营养不良,瘦小饥黄,有些拘束有些忸怩”,“ 看它们的花朵开的从容不迫,开的落落大方,倏地,我感觉到这些看似羸弱、小巧而又毫不起眼的花草具有一种精神,或许说就是一种品质,它们心无尘翳,就是要穿越这贫血的季节,盛开出流淌绿色的生命,它们自然无须伪装,真诚而不矫饰,在初冬的肃森中,绵延罔替,浑朴生动”,还有“ 在季节的交替中,圩埂始终默默而又孤寂地矗立在田野里。简约、质朴,始终挺拔着身躯,虽不雄宏但气势坚韧,虽不起眼,但却深深地根植在农人的心中”等等的不动声色的描述里,悄然绽放出了真挚深沉的花朵。没有任何累赘的形容和夸张,没有丝毫的粉饰与溢美,更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号和慷慨激昂的陈词,除了干干净净的白描映衬而出的实实在在的情感。我以为,这恰恰就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剔除了伪饰、矫情、做作成分的自然淳朴之美,是文章漂亮的文眼所在,更是生活的常态所在。

  许多时候,我相信阅读散文,就是对作者内心的一次阅读,一次检阅。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动的时代边缘的姿势。这意味着,作者虽然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最细微、最柔弱和最不引人注意的方面,然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境,却是高出了他自己,也是高出了这个喧哗萌动的时代。透过作者以文字为思想揩抹灰尘、以泥土的清香为鼓噪的行为烫平皱折的散文,一种写作精神,也就是将作者自己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纳入到泥土的心跳和呼吸之中,让笔墨的清香,与泥土的清香,彻底融合,而不是被尘世的表面喧哗所覆盖的情形,得以栩栩如生地展现。我一直认为,有生活,就有生活的观察者和描绘者,否则,生活也会像世间的万物一样,被动地接受大自然残酷的“流逝法则”,成为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现的事物,那么,事物的价值,也就必定被再次怀疑——价值本身就意味着某种恒久性,它的核心必须被某种力量固定下来,成为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依据。写作精神,无疑就是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依据之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12-15 09:40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周六大清早,享用了精美的精神大餐,感谢敬班,感谢杜兄!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7-12-15 09:41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动的时代边缘的姿势。这意味着,作者虽然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最细微、最柔弱和最不引人注意的方面,然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境,却是高出了他自己,也是高出了这个喧哗萌动的时代。

细腻的点评,让读者更清楚的了解了作者散文的特色!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12-15 09:56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又是一段绝妙的文评,同样——高班对杜永生的散文也有准确的把握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10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11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十分感谢高版给予我这篇评论文章的肯定和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12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QUOTE]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

你说得在理。再次问好!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7-12-15 10:13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12-15 10:14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班班甘作绿叶衬红花,一腔深情励后人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7-12-15 10:26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7-12-15 10:26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7-12-15 10:26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32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十分感谢许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33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评析和推荐会员朋友的散文,一直是我们散文版主们的工作之一,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班班甘作绿叶衬红花,一腔深情励后人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我做得不够,还请多督促~~。我也一直在关注你的散文。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0:34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谢谢永红朋友的支持,身体康复了吗?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7-12-15 10:35
这方面敬斑竹做得很耐心,我们都在关注您,呵呵,谢过!
作者: 雨点    时间: 2007-12-15 10:38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敬老师的评论文章一直就很有特色,也很专业,学习欣赏!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7-12-15 10:39
俺总是从他人的点评中去进一步认识作者及他的文章。这次也不例外。斑斑的点评让我更懂得这文中被点评作者及其文
作者: 田瞳    时间: 2007-12-15 10:45
好评!顺便说一句,永生在论坛上的帖子也很好,评点别人的作品很有见地。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12-15 11:13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我做得不够,还请多督促~~。我也一直在关注你的散文。

    班班错爱了,我写的还很嫩
作者: LWLAG2006    时间: 2007-12-15 12:09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向杜老师学习,向敬版致敬!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7-12-15 12:39
永生的文章很是让人喜欢,尤其是他专业认真的点评,让人佩服。敬版主撰写永生文章的专业点评,我辈的认识又深了些。问候敬版!
作者: 南来之风    时间: 2007-12-15 12:59
永生的文章的确写得漂亮,敬版的评论恰如其分。春夜佳作不断,新人倍出啊。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12-15 13:12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QUOTE]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



一直在关注散文版的这个做法。之前有读家龙女斑斑写的几篇,确是不错。今再看敬版此篇,感慨颇多。其它版块都能以此为样板,打造版块魅力是对中财整体实力的一大推动。
作者: 禅房檐雨    时间: 2007-12-15 15:04
本文作者始终以理性与诗意的眼光,耐心而细致的品读,热情而建设性地为坛上的写手拨云指路,从而引领出,培养出一批写手,杜永生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很是幸运。因为,中财论坛有一位不计成本的修正文字的一兵斑主。
大家有目共睹,对杜永生的点评,从其题材 到他的文风,还有杜永生那浓重的泥土情结,兵斑主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除了对杜永生这一勤勉写手的肯定之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浓浓的关怀与支持。
文章不仅说了杜永生的文字,我们不难从那一句句饱蘸深情的字里行间,体味到一兵斑主也暗自推陈了杜永生为文的内敛与深厚的学养。这也许就是一兵斑主想要给我们大家说的。斑主认为,文如其人,尽管我们写作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但这其中也是有着不同品味的。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6:54
上午临走之前,打开电脑,看到敬老师写的这篇文章。非常感动,因为时间紧,也没能登陆回复。现在再来认真仔细看过,内心涌动的不仅是最温暖的感受,更多的确实被敬老师这种敬业,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一直以来,他对每位朋友的文章都是那么热情,认真对待,给我们予精神上的充分鼓励,同时也扶持激励着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走稳每一步。我生长在农村,虽然我18岁就离开了家乡,可是这么多年来,我心里装着的就是我的家乡,我的乡亲。他们那淳朴、纯净的性情,善良、隐忍的生活始终是我所敬仰的。能用手中的拙笔写出自己最深切的心声是我人生的最大快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00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如醉;细细品味,瑞光四射。抚之玩之,豪情万丈。有一个人,语言暮鼓晨钟;有一个人,声如山洪。就是这个人,无论你把他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都是无比的和谐,无比的完美。就是这个人,兼有了女子的品性,男子的深沉,刚柔相济的内心。这个人,就是敬一兵!
作者: 好孩子    时间: 2007-12-15 17:10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4
最初由 田瞳 发表
好评!顺便说一句,永生在论坛上的帖子也很好,评点别人的作品很有见地。

感谢田版主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5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

感谢跃农的鼓励!在敬老师的扶持和鼓励下,我努力着。。。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6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杜永生的佳作,有了敬版的精彩点评而锦上添花,也为这种伯乐精神喝彩。

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您说的非常好!中财的散文大有万马奔腾的前景……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6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感谢高版主一直以来给予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7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


评论文章也很到位,一并学习问好!

感谢你的鼓励!你的文章也非常好。喜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8
最初由 曹红 发表
俺总是从他人的点评中去进一步认识作者及他的文章。这次也不例外。斑斑的点评让我更懂得这文中被点评作者及其文

感谢朋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19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向...

感谢你的鼓励。你说的非常好。我只是文学路上的新兵,有这么多朋友的鼓励,我非常感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20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永生的文章很是让人喜欢,尤其是他专业认真的点评,让人佩服。敬版主撰写永生文章的专业点评,我辈的认识又深了些。问候敬版!

感谢!我想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一定不负众望!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20
最初由 南来之风 发表
永生的文章的确写得漂亮,敬版的评论恰如其分。春夜佳作不断,新人倍出啊。

感谢!还望多批评指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21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QUOTE]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

确实。如果其他版块也能这样,那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5 17:22
最初由 禅房檐雨 发表
本文作者始终以理性与诗意的眼光,耐心而细致的品读,热情而建设性地为坛上的写手拨云指路,从而引领出,培养出一批写手,杜永生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很是幸运。因为,中财论坛有一位不计成本的修正文字的一兵斑主...

感谢您的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8:30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这方面敬斑竹做得很耐心,我们都在关注您,呵呵,谢过!

言重了,我也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7-12-15 18:30
好文好评,敬版好身手!
受益颇多。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5 18:31
最初由 雨点 发表
敬老师的评论文章一直就很有特色,也很专业,学习欣...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银杏王    时间: 2007-12-15 19:18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如醉;细细品味,瑞光四射。抚之玩之,豪...

能够悉心地写出这样既专业,有具有点拨意义的评论文章的人,非敬版莫属!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7-12-15 19:33
欣赏敬老师的为人为事,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 银杏王    时间: 2007-12-15 20:28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向...

杜永生朋友的散文写得好,敬版的评论评得妙,一并学习!
作者: 闲云呵呵    时间: 2007-12-15 21:13
杜老师文章精彩,斑斑的评析也很精彩,欣赏学习!
问好:)
作者: 小只只    时间: 2007-12-15 21:26
许多时候,我相信阅读散文,就是对作者内心的一次阅读,一次检阅。
÷÷÷÷
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评论文章,不仅概括了作者的文字特点“在泥土芳香中诗意栖居”,更重要的是说出评论者自己对散文写法、散文特点的看法,对于散文的写作有着指导意义。很好的很认真的一篇读书笔记!学习!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7-12-15 22:02
好评评好文,读来均受益。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7-12-15 22:36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如醉;细细品味,瑞光四射。抚之玩之,豪...


作为四川的作者,我有幸见过一面敬版,确实如此。杜先生的比喻一点不为过。每一次在阅读敬版的文字时,都能感受到激情和理性的聚合,并在自己的内心聚合成强大的鼓舞力量。
至于每一次都要给踹出来,重新进入论坛的情形,我还是希望谁能给我支个招。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7-12-16 00:57
文章能让敬版写评,我想杜永生文友该感到幸运。
您的文章我读过很多。佩服您的灵感与快速出文的能力,同时欣赏您对各位文友的有个性的点评。
体会并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21
最初由 曹红 发表
俺总是从他人的点评中去进一步认识作者及他的文章。这次也不例外。斑斑的点评让我更懂得这文中被点评作者及其文

还请你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27
最初由 田瞳 发表
好评!顺便说一句,永生在论坛上的帖子也很好,评点别人的作品很有见地。

你说得在理。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28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班班错爱了,我写的还很嫩

呵呵,谦虚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29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向...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29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永生的文章很是让人喜欢,尤其是他专业认真的点评,让人佩服。敬版主撰写永生文章的专业点评,我辈的认识又深了些。问候敬版!

也向你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0
最初由 南来之风 发表
永生的文章的确写得漂亮,敬版的评论恰如其分。春夜佳作不断,新人倍出啊。

还请多提意见。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1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QUOTE]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

欢迎你常来散文版交流,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2
最初由 禅房檐雨 发表
本文作者始终以理性与诗意的眼光,耐心而细致的品读,热情而建设性地为坛上的写手拨云指路,从而引领出,培养出一批写手,杜永生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很是幸运。因为,中财论坛有一位不计成本的修正文字的一兵斑主...

十分感动于你如此认真细致的评点和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5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如醉;细细品味,瑞光四射。抚之玩之,豪...

呵呵,言重了,希望我能够做得更好~~。感谢永生朋友对我的评价,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6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好文好评,敬版好身手!
受益颇多。

谢谢昙花斑斑的热情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37
最初由 银杏王 发表
[QUOTE]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

言重了,我做得还不好,还要继续努力。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50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欣赏敬老师的为人为事,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还请多提意见,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51
最初由 银杏王 发表
[QUOTE]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

再谢你的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09:51
最初由 闲云呵呵 发表
杜老师文章精彩,斑斑的评析也很精彩,欣赏学习!
问好:)

也向你问好!
作者: 李伯玺    时间: 2007-12-16 09:58
喜欢杜永生的散文。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7-12-16 09:58
敬版主的这篇评论,触摸到了杜老师心灵的温暖,触摸到了文字灵魂的深度,我喜欢杜老师的文字和对朋友们文字的点评,更欣赏敬版主大气厚重的点评,一并学习!问好,握手!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7-12-16 10:17
永生不仅文章写得精彩,给文友们文章的点评也很细致,到位;敬版的这篇评析文章很精准,能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永生文章的内核和风格,学习并问好!
作者: 枯木    时间: 2007-12-16 11:49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敬版主的这篇评论,触摸到了杜老师心灵的温暖,触摸到了文字灵魂的深度,我喜欢杜老师的文字和对朋友们文字的点评,更欣赏敬版主大气厚重的点评,一并学习!问好,握手!

你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嘿嘿。一起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18:09
最初由 小只只 发表
许多时候,我相信阅读散文,就是对作者内心的一次阅读,一次检阅。
÷÷÷÷
是一篇很有意义的评论文章,不仅概括了作者的文字特点“在泥土芳香中诗意栖居”,更重要的是说出评论者自己对散文写法、散文特点的看法...

十分感谢你的悉心评点和热情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18:10
最初由 潇湘珍珠 发表
好评评好文,读来均受益。

希望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18:11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QUOTE]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如果说兰出于幽谷,菊隐于田圃,梅堆香雪于溪流,竹扬清芬于窗舍,那么,敬老师的人品足于让人景仰。读一个人犹读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岩平仄的韵脚,朗朗吟之,如痴?..

谢谢你的认同与支持,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6 18:12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文章能让敬版写评,我想杜永生文友该感到幸运。
您的文章我读过很多。佩服您的灵感与快速出文的能力,同时欣赏您对各位文友的有个性的点评。
体会并学习。

感谢龙女斑斑的支持,你说得不错,永生朋友的文章确实有特色.
作者: 流浪者    时间: 2007-12-16 18:17
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又是对杜先生散文创作的解读和总结。
向...

好文好评,一起欣赏!
作者: 赵晓梅    时间: 2007-12-16 18:45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动的时代边缘的姿势。

敬一兵老师的评论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杜先生的散文特点。
作者: 俊子    时间: 2007-12-16 19:25
一兵地道的赏析与评论。
作者: 草月儿    时间: 2007-12-16 20:54
写得真好!对读者品味和学写散文大有帮助。
  字也较大,看得舒服。
  问好!
作者: 浇洁    时间: 2007-12-16 21:25
杜永生的文章我看过一些。的确是一个写出泥土味的质感男人!感慨敬老师的认真。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24
最初由 李伯玺 发表
喜欢杜永生的散文。

感谢您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25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敬版主的这篇评论,触摸到了杜老师心灵的温暖,触摸到了文字灵魂的深度,我喜欢杜老师的文字和对朋友们文字的点评,更欣赏敬版主大气厚重的点评,一并学习!问好,握手!

感谢沙洲的鼓励。以后就叫我永生。呵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26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永生不仅文章写得精彩,给文友们文章的点评也很细致,到位;敬版的这篇评析文章很精准,能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永生文章的内核和风格,学习并问好!

感谢春山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27
最初由 浇洁 发表
杜永生的文章我看过一些。的确是一个写出泥土味的质感男人!感慨敬老师的认真。

感谢你的鼓励。还望多批评!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29
最初由 赵晓梅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感谢赵晓梅的鼓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08:32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文章能让敬版写评,我想杜永生文友该感到幸运。
您的文章我读过很多。佩服您的灵感与快速出文的能力,同时欣赏您对各位文友的有个性的点评。
体会并学习。

感谢龙女版主的鼓励。确实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5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敬版主的这篇评论,触摸到了杜老师心灵的温暖,触摸到了文字灵魂的深度,我喜欢杜老师的文字和对朋友们文字的点评,更欣赏敬版主大气厚重的点评,一并学习!问好,握手!

十分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5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永生不仅文章写得精彩,给文友们文章的点评也很细致,到位;敬版的这篇评析文章很精准,能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永生文章的内核和风格,学习并问好!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6
最初由 枯木 发表
[QUOTE]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敬版主的这篇评论,触摸到了杜老师心灵的温暖,触摸到了文字灵魂的深度,我喜欢杜老师的文字和对朋友们文字的点评,更欣赏敬版主大气厚重的点评,一并学习!问好,握手! [/...

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7
最初由 流浪者 发表
[QUOTE]最初由 LWLAG2006 发表
 杜先生的文章读了一些,收益不少,但认识、理解和把握完全没有达到敬先生的境界和高度。

  班班的评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独到的见识;既是对散文理论的探析和研究...

谢谢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7
最初由 赵晓梅 发表
杜永生的散文,让他的情愫,在其间获得了淋漓的展现和自由的翔泳,同时,他也用散点透视式的方法,以乡村、僻静的荒野或者黑黝黝的泥土为背景,向我们展示出了卑微的、如草芥一样默默无闻的生命常态,行走在喧哗和萌...

谢谢你的跟帖!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09:48
最初由 俊子 发表
一兵地道的赏析与评论。

感谢你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07-12-17 09:56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喜欢敬老师的评论,细腻而富有启迪意义。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07-12-17 11:08
多次拜读一兵兄对永生文字的评论,中肯,到位,为兄奖掖后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永生在一起喝过酒,吹过牛。永生是一个实在人。文如其人。永生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正宗的原生态文字。穿行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中,读永生的文字,不啻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永生也很勤奋。也许,生活本身就给永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吧。永生为人热情,这从他给朋友们的文章的跟帖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相信,有中财论坛这样的平台,有一兵兄这样的诤友,永生一定会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14:36
最初由 薛暮冬 发表
多次拜读一兵兄对永生文字的评论,中肯,到位,为兄奖掖后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永生在一起喝过酒,吹过牛。永生是一个实在人。文如其人。永生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正宗的原生态文字。穿行在都市的钢筋水泥...

非常感谢老师的鼓励。还请多批评!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14:37
最初由 杨灵燕 发表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喜欢敬老师的评论,细腻而富有启迪意义。

感谢您的鼓励!
作者: 孙荔    时间: 2007-12-17 15:17
好的散文同时需要好的伯乐!欣赏!
作者: 吴安臣    时间: 2007-12-17 16:03
一直都比较喜欢永生的文章,质朴,自然,不做作。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这样宁静写作心态的人不是太多了。 更欣赏一兵兄的评论水平。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7-12-17 17:08
最初由 吴安臣 发表
一直都比较喜欢永生的文章,质朴,自然,不做作。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能保持这样宁静写作心态的人不是太多了。 更欣赏一兵兄的评论水平。

感谢安臣兄的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17:58
最初由 草月儿 发表
写得真好!对读者品味和学写散文大有帮助。
  字也较大,看得舒服。
  问好!

还请朋友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17:59
最初由 浇洁 发表
杜永生的文章我看过一些。的确是一个写出泥土味的质感男人!感慨敬老师的认真。

谢谢你的跟帖支持,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18:02
最初由 杨灵燕 发表
喜欢杜先生的文章,确实充满了泥土味,耐读而畅达。喜欢敬老师的评论,细腻而富有启迪意义。

谢谢你的支持,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2-17 18:03
最初由 薛暮冬 发表
多次拜读一兵兄对永生文字的评论,中肯,到位,为兄奖掖后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永生在一起喝过酒,吹过牛。永生是一个实在人。文如其人。永生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正宗的原生态文字。穿行在都市的钢筋水泥...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握手致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