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55|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土地系列之四:盘山子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8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土地系列之四:盘山子地

             
              汤如浩

  严格地说,盘山子地甚至不是我们村的地,是西南面邻近的邓庄村的地。邓庄靠近祁连山的双树寺峡口,盘山子是他们村的地界。盘山子位于峡口的东岸,是一个高约八九米小土丘,南北走向,顶部比较平坦,邓庄人开辟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地块,我们就叫它盘山子地。盘山子东侧是邓庄村,每次到邓庄走亲访友路过,我们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遥遥就可以看得见它,它高高在上,感觉很远,与一般的地很不一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也说不上,可一般是没有工夫去探究的。

  只有到了暑假,经过一冬一春的消耗,家里草垛上的黄麦草、豌豆草、土豆秧,甚至用石磨碾成的豌豆瓣都被牛马吃得所剩无几了,而荒地田埂的牧草却正长得旺盛茂密,蓄势待发的样子,似乎在隐隐地招引诱惑着食草动物,这时候,牛马们仿佛得到了什么感应,就在槽头呜呜哇哇发出抗议,动辄施以蹄子和口唇的夸张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走向田野的强烈意向,脱土坯泥院墙的重活孩子们搭不上手,薅草拔野燕麦的轻活孩子们又不得窍,只会添乱帮倒忙,大人们看着被牛马弄得乱七八糟的槽头,目光自然转向了我们,经过一番反反复复的嘱咐,牲口们就该上地了!

  那时候,队里经过集体的研究讨论,一致决定本大队的地上不允许放牧牲口,理由是怕牲口糟踏庄稼,这叫断埂。若有人胆敢违反,也是有极强硬的措施的,除非幸运,一旦有人举报或者被村干部抓住,要根据牲口数量的多少和放牧时间的长短,派专人到肇事者家里,强行从麦囤子装一袋子甚至更多的粮食作为惩罚。惩罚所得,大部分作为集体的收入,另一小部分,则要加以变卖,根据出勤的多少,分发给举报者以及操办此事的人员,此举,不啻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你要知道,开始包产到户的时候,是没有打工一说的,村里的闲人很多,这也是一笔收入,于是乎,不少人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很是乐意做这样的事体,总会在你拉着牲口走出家门起,密探似的悄无声息地跟在你的后边,只要牲口在本队的地畔吃上一口草,立马儿,大队的人就把你抓个现行,想抵赖都没有工夫,只有乖乖认罚了。

  赵家二爷带我们到西山去!祁连山在我们村的西南方向转了个弯,由西北—东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西山就在拐弯的地方,以双树寺水库为界,东面是盘山子、川区,西边则是山地,我们所说的西山,实质上笼统指的就是水库以西所有的山地草场,那儿沟壑纵横,牧草旺盛,是放牧牲口的上佳之地,距离我们村也不太远,有六七里地的样子,用帆布包背上干粮,骑着马或者毛驴,花大约半小时时间就OK了。但问题是,这里是前山,要到水草更为丰茂的后山去,却不容易了,那要花更多的时间,有一天的工夫吧,我们通常是早去晚回的,虽然后山是我们的地界,但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后山,于是就在前山胆战心惊地放牧,随时提防着前山主人的突然袭击。这是为什么呢?这么说吧,前山的草场,属于一个叫做南城子的裕固族牧人群落,他们有三四百人吧,以牧业为主,在我县的区域内有一片属于他们的草场,但他们又属于另外一个民族自治县,因为民族和县属不同,相互之间的纠纷频仍,我们去放牧,自然是侵犯他们的权利了。因此,他们随时会组织起规模不小的骑兵队伍向我们发起攻击,一旦遭遇,他们会用手中放牧的“撂炮”、马鞭、棍棒无情地进行打击,运气不好,头破血流、腿瘸胳膊折是常有的事。

  我们常去的是张家大山、马鞍子山、大小疙瘩和上下漏洼(音)。上下漏洼(音)在双树寺水库的下游,需涉水过去,爬上高约五六十米的高坡,才可以抵达,况且坡度很大,似乎是四十五度的样子,好在有一个之字形的便道,全是牛马羊踩出来的,走上去自然比较费力些,但上去之后,就一马平川,牧草也很旺盛,如果没有什么打扰,这里是放牧的最佳场所,不需要操太多的心的。可是,这儿离南城子相对近一些,危险性也就高,遭到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虽然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但我们还战战兢兢,心生惶恐,时刻提高警惕,总是派出最机灵的人站岗放哨,以免遭到出其不意的袭击。即便如此,还是遭到了他们两三次策马而来的惊吓,在赵二爷的组织之下,我们眼望着远处滚滚尘埃中的裕固族牧人的马队,先有条不紊地将牲口从山顶干将下去,然后顺着山势,连滚带跳,连滚带跳,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停驻在洪水河河滩里,坐在河底的大青石上,得意洋洋地观望裕固族牧人骏马身上摇曳不止的红缨子。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危险的境地里,我们才发现,其实下山要比上山容易许多。经过这么几次的折腾,赵家二爷不小心扭伤了脚,上下漏洼我们基本就不去了。

  只好去张家大山、马鞍子山和大小疙瘩。到张家大山、马鞍子山和大小疙瘩,要经过双树寺水库大坝,一过大坝,就是张家大山了,顺着库区的盘山公路向南走,依次就是马鞍子山、大小疙瘩,甚至还可以到达离南城子最近的香沟河,香沟河是洪水河的支流,水清且浅,丁冬蜿蜒,也是游泳洗澡的好地方。当然,依据先前的经验,我们最初的落脚点在张家大山,选择这儿的原因是便于撤退,这当然是赵家二爷的主意,赵家二爷当时六十多岁,曾经为生产队在扁都口的牧场放牧过牲口,有与其他牧人斗争的经历,所以我们对他言听计从。可到后来,发现要得寸进尺,步步为营了,因为张家大山的牧草不够茂盛,而且,好久也没有见到裕固族牧人来袭击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赵家二爷决定带领我们向山的更深处进发。马鞍子山。大小疙瘩。香沟河。我们终于在香沟河谷安营扎寨,开始正儿八经的放牧牲口。河谷里,灌木丛丛,鸟鸣声声。抬头望,一片绿色从河畔一直延伸到山顶,再上是蔚蓝的天空,天空中被飞鸟点缀着,高远、通透、空灵,再远处,雪山皑皑,白、蓝、绿,清晰、分明、艳丽,还有各种颜色的花,星星点点散落,似乎也一直绵延到与天衔接的地方。牲口们在牧草丰茂的地方甩着尾巴悠闲地吃草,我们在巨大的石板上打扑克、用马兰花叶子编各种小玩意儿、躺着胡思乱想,甚至可以去采摘野草莓,或者在开阔地带斗鸡、摔跤、打尜尜。饥饿的时候,从帆布袋里取出干裂的干粮,放在河水里泡一下,乘着干粮松软湿润的当儿,就一口干粮和一口河水,一会儿肚子就鼓鼓的了。我们很是庆幸,这样的日子居然过了很久,在暑假即将结束的前几天,裕固族牧人们终于发怒了,他们每天派出一小队人马,六七人,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挥舞着“撂炮”、马鞭、棍棒,气势汹汹,杀气腾腾,马在嘶嘶,人在啸叫,那阵势如同一场战争即将爆发!于是,我们撤退了!

  撤退到了盘山子地。盘山子很荒芜,只有一些零星的冰草、白花子、灰条、马兰花、芨芨草等,比张家大山、马鞍子山、大小疙瘩和上下漏洼差远了,更不用说和香沟河谷比了,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裕固族牧人骑着马每天都在双树寺大坝对岸的张家大山上踯躅,虎视眈眈,不怒自威,久久不肯离去,自己村里又去不成,盘山子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牲口牵着我们不肯停下来,吃一口走一个地方,很想到盘山子地去。可邓庄的白胡子老汉恶狠狠地说,总寨人,你谁的牲口吃了我们的庄稼,我就死给你看!盘山子地里长着些稀稀拉拉的麦子、油菜,只有一拃高,青青黄黄,都半死不活的,我们心里也恶狠狠地说,你请客,我们的牲口都不吃哩!于是,我们拉着牲口,就一天一天在盘山子四周转悠,度日如年,等不到太阳落山,人和牲口都很疲惫。终于,暑假结束了,断埂结束了,放牧的生活总算结束了,父母亲把牲口用绳子拴在自己队里的空地上,我们上学去了!

  这么说来,我这段文字是不是等于没有写盘山子地呢?因为我们压根儿就没有踏上过盘山子地一步,而且,盘山子留给我的印象是极不好的,地处高地,荒芜、杂乱、没有地力,长不出很好的庄稼,乱石嶙峋,土质坚硬,没有松树柏树杨树之类,连荆棘都没有,只有零碎的杂草,都一律没有生机。还有人,一则是裕固族牧人挥舞手中本来用以放牧的工具来袭击我们的凶相,再则,我至今记得邓庄白胡子老汉拿恶狠狠的样子。到如今,耕地的牛少了,拉车的马少了,用以剪羊毛的绵羊也少了,它们全都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唯有放牧、放牧生活点点滴滴的痕迹,已经成为一种悠远的回忆,在我的脑际像鹰一样的盘旋、俯冲、振翥高飞,久久地不肯离去,眼眸一再地俯视脚下的这片土地,眼神迷离,神情忧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3:1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繁忙,加之网络问题,久未回复师友主贴,敬请见谅:)
3#
发表于 2008-2-28 23:19 | 只看该作者
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乡,到处都是回望中的记忆,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23:2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舒晴 发表
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乡,到处都是回望中的记忆,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谢谢您第一时间的阅评鼓励,是啊,这都是童年和少年时候的经历啊,所以才如此的清晰。问好!
5#
发表于 2008-2-29 01:21 | 只看该作者
虔诚之心,细腻之笔,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经由岁月砥砺而获得的那份平和与宽厚,还可以读懂一个人对家乡的那份深挚的情感。这些记忆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永远也不会风化的。因为,这里是你的根!特别欣赏这段话======
河谷里,灌木丛丛,鸟鸣声声。抬头望,一片绿色从河畔一直延伸到山顶,再上是蔚蓝的天空,天空中被飞鸟点缀着,高远、通透、空灵,再远处,雪山皑皑,白、蓝、绿,清晰、分明、艳丽,还有各种颜色的花,星星点点散落,似乎也一直绵延到与天衔接的地方。牲口们在牧草丰茂的地方甩着尾巴悠闲地吃草,我们在巨大的石板上打扑克、用马兰花叶子编各种小玩意儿、躺着胡思乱想,甚至可以去采摘野草莓,或者在开阔地带斗鸡、摔跤、打尜尜。饥饿的时候,从帆布袋里取出干裂的干粮,放在河水里泡一下,乘着干粮松软湿润的当儿,就一口干粮和一口河水,一会儿肚子就鼓鼓的了。我们很是庆幸,这样的日子居然过了很久,在暑假即将结束的前几天,裕固族牧人们终于发怒了,他们每天派出一小队人马,六七人,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挥舞着“撂炮”、马鞭、棍棒,气势汹汹,杀气腾腾,马在嘶嘶,人在啸叫,那阵势如同一场战争即将爆发!于是,我们撤退了!
6#
发表于 2008-2-29 08:58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好有质感!!!学习您的好文了!
7#
发表于 2008-2-29 09:4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河流,还有厚实的人文风情,继续在绵延的大地上流淌,而这流淌的一个瞬间,被你用文字捕获了,构建出了质感而又恢弘的系列文章,这是我读你的系列文章产生出来的总体感觉和印象,确实不错,继续欣赏并精华支持!
8#
发表于 2008-2-29 12:18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你的质感朴实的土地系列!问好.
9#
发表于 2008-2-29 14:1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厚实,有修个性的土地系列
10#
发表于 2008-2-29 14:1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经由岁月砥砺而获得的那份平和与宽厚,还可以读懂一个人对家乡的那份深挚的情感。这些记忆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永远也不会风化的。因为,这里是你的根!



欣赏,问好!
11#
发表于 2008-2-29 15:3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河流,还有厚实的人文风情,继续在绵延的大地上流淌,而这流淌的一个瞬间,被你用文字捕获了,构建出了质感而又恢弘的系列文章,这是我读你的系列文章产生出来的总体感觉和印象,确实不错,继续欣赏!


兄弟这个不错呢,学习!
12#
发表于 2008-2-29 15:41 | 只看该作者
山野的气息扑面而来啊!欣赏好文!
13#
发表于 2008-2-29 16:5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祖国西北这片高原,一直有着一种仰望式的向往:其间同时包含着距离和美好。而在你的文字里,我却读到了许多那片土地上的温暖,以及构成那些温暖的情节。
继续欣赏你的土地系列。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7: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虔诚之心,细腻之笔,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者经由岁月砥砺而获得的那份平和与宽厚,还可以读懂一个人对家乡的那份深挚的情感。这些记忆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永远也不会风化的。因为,这里是你的根!特别欣赏这...

谢谢永生,谢谢您一贯的点评鼓励,是啊,这些往事总会令人难忘!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7: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酒儿 发表
语言好有质感!!!学习您的好文了!

谢谢您的鼓励,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15:39 , Processed in 0.0974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