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怀念一份死去的刊物 [打印本页]

作者: 潘竞贤    时间: 2008-3-15 09:44
标题: [原创] 怀念一份死去的刊物
怀念一份死去的刊物

  我想起自己曾经用心经营的一份刊物。那是一份先天不足的刊物,知名度不高,经费紧张,稿源缺乏,更要命的是,刊物的主办方似乎没怎么将刊物放在眼里,刊物编辑人员大多身兼他职,注意力不在刊物本身;刊物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刊宗旨,刊物风格亦不确定;刊物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信誉问题,拖欠稿费,不寄赠样刊给作者。我接手之时,只从刊物的主管人那里领到一叠往刊,再没有片言只语的指示了。我坐在简陋的主编室里,翻看着前辈劳动的成果,我想,一本刊物,不管它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络和利益纠葛,最终留下的只是刊物本身,它以文本的形式留存下来,完整地展现着它的历史,而刊物之外的种种都不过是浮游尘埃,终被时间的流水涤荡干净。而刊物本身的血肉和灵魂不就是刊载的文字吗?

  从接手那一刻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刊物办好。刊物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我个人力量不能解决的,我能做到的就是在文字方面努力做得尽善尽美。我想,任何一本刊物都应该有它自己的刊物定位,就是确立宗旨和风格,就是办刊人自己知不知道刊物的读者是哪些人,办刊人自己知不知道发什么样的文章。为了弄清楚刊物的定位,我组织主办者、编辑人员和刊物的老作者们一起开评刊会,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很多意见。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园地,发原创稿件,不搞转载,文稿风格可以多样化一些,但要有文学性。这个提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大家又谈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包括文字、图片的排版,栏目的设置,封面设计,各种体裁在刊物中所占的比例问题等等。

  确定了刊物定位后,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文稿。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稿源,我利用有限的经费举办一次征文比赛,一次诗歌朗诵会,一次新老作者交流会,在多家杂志宣传我们的刊物,另外,在网上申请免费论坛,想建立一个稳定的选稿基地,在这样的努力之下,刊物收集到一批质量上乘的文稿。现在想来,在我手下出来的十几期刊物,只有文字质量是我觉得放心的。

  那时候编辑部来了两位新人,因为是源自内心地热爱文字,所以特别用心,常常扑在桌上看稿,看着看着就忽略了时间。有天晚上,我们从楼里出来,发现外面正下着大雪,有路灯光的地方能清晰地看到硕大的雪花从暗夜坠落下来。周围安静极了,前一刻在楼道里我们三个人还说说道道的,出来之后,蓦的面对这一片静默的雪的世界,都没有言语了。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怀有一份敬畏。我想,自己恐怕再没有机会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了。

  薄薄的一本杂志,做起来却千头万绪。组稿,审稿,校对,排版,每一步都格外用心地去做,都要付出很多精力,马虎不得,因为不希望最后拿到手的杂志存在着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的缺陷。这是我的分内工作,将分内工作做好是人的基本职责,本来没什么好提的,但是我发现就是这样的基本职责,很多人却没有做好。因为职业原因,我有机会接触大量文学类杂志,我发现许多杂志做得不够好,离我们的期望值有很多的差距。那么多的不足之处,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因为编辑人员没有真正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后来我离开了杂志社,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工作上,几乎断绝了和这本刊物的联系,一晃就过去了三年,有一天,我无意中在一家期刊集散中心发现了它,它穿着艳俗的外衣,淹没在一大堆时尚杂志中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在这个热闹纷繁的时代,偏嗜肯得基和冰激凌的新生代似乎都在追求缤纷浅显的精神食粮,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持自己质朴、高品位的立场几乎成为了不可能。所谓的纯文学,恐怕只能是势单力薄的,是小众化的,是一小撮人“孤独的战斗”。不过,我倒认为这才是真文艺应有的状态,从热闹的名利场上走下来,走向自我,走向民间,才更有可能产生出更为纯粹的艺术。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3-15 09:52
透过文笔,我看到了你真诚的心,看到了你对文学品位的追求!好.
作者: 潘竞贤    时间: 2008-3-15 10:02
问好高斑竹,事务缠身,很久没来了,问高版好,愿您在创作上有丰收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3-15 10:12
在这个热闹纷繁的时代,偏嗜肯得基和冰激凌的新生代似乎都在追求缤纷浅显的精神食粮,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持自己质朴、高品位的立场几乎成为了不可能。所谓的纯文学,恐怕只能是势单力薄的,是小众化的,是一小撮人“孤独的战斗”。不过,我倒认为这才是真文艺应有的状态,从热闹的名利场上走下来,走向自我,走向民间,才更有可能产生出更为纯粹的艺术。
我很有同感,严重认同你的真知灼见,好文章精华支持!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8-3-15 10:20
对文学的追求永无止境,为了文字愿意无私的去付出,这就是一个作者的文化良知。欣赏并问好!
作者: 潘竞贤    时间: 2008-3-15 10:43
真诚地问好朋友们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3-15 11:54
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啊。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3-15 14:09
感动于你的执著,学习,问好经线!
作者: 范泽木    时间: 2008-3-15 15:40
我想和你比,我是无耻的那一类。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3-15 16:19
欣赏了,问好,好老朋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3-16 00:42
语言冷静,叙事完整。作者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内心最真切的心愿。怀念一份死去的刊物,也是在怀念自己曾经的付出。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3-16 10:53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透过文笔,我看到了你真诚的心,看到了你对文学品位的追求!好.



好文字!
作者: 潘竞贤    时间: 2008-3-16 17:38
一并问好朋友们,愿大家创作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3-17 17:42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对文学的追求永无止境,为了文字愿意无私的去付出,这就是一个作者的文化良知。欣赏并问好!

    同感,学习,问好!
作者: 仰望或者倾听    时间: 2008-3-17 18:45
兄长的这种态度,让人崇敬。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