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回归传统,走向现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5 10:33
标题: [原创] 回归传统,走向现代
回归传统,走向现代
武俊岭

  以前,我之所以能够写出一点散文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要拜古代散文之赐。以后,我的散文如果想要有更大成绩的话,必须进一步地对古代散文进行深入研究。

  我之所以这样说,自然有我的长达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为依据,虽然我的创作是那么的不成熟。

  1982年,我19岁,在聊城买了一本书,《历代散文选》,李知文等人选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太厚,品相也一般。就是这样书,让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去研读。该全背的,我就在题目后写上“全背”二字。选背的,写“选背”。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这样的阅读,使得我心里很痛快。1983年,我开始自学考试,有二门功课,我是用了大力研究的,一是《古代汉语》,我用了两个本子,王力与郭锡良的。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我用得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四卷本。对前者,实词虚词的,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研究,本义、引申义、例子什么的,让我天天乐而忘忧。与此同时的对作品选的阅读,使我上至先秦,下至晚清,历代朝代的各种文体,我都读得十分熟悉了。其中,对散文我给予了必要的重视。

  以上这些学业方面的功力,没想到,于1985年冬天用上了。虽然,在此之前我也涂鸦过几篇“散文”,但自己也羞于示人。是11月份的一个夜晚吧,我一个人在水文站看书烦了,便沿着大堤向北行走。突然,我看见了聊城的灯光映在了半天空里,心中便似有所悟。急忙回到屋里,于煤油灯下写了一篇散文出来。写出后,放在抽屉里两年,到1987年4月,于天津《散文》发表。

  但是,这之后我并没有专门写作散文,而是弄起小说来,天天去看外国的长篇小说,对于短篇,反而研究得不多。小说,自己自然也写出了一些。

  这样,到了1996年,我先后把鲁迅的杂文集子、周作人的一个四卷本文集,看完了。感到收获很大。以前只是零星地接触他们的东西,这样集中的阅读还是第一次。于他们的文章上,我知道了现代散文大体样式与丰富内容。

  有周氏兄弟的文章做支撑,我写出一大批散文。

  1999年,我购求了一套《唐宋八大家文集》,一共十本,其中苏东坡的就占了四本。我首选苏东坡,用了不少的时间,看完了。

  感受是:大为惊异——苏文几乎无所不能,无论议论、抒情、记叙,皆曲尽其妙。

  于此,我们知道了,古文的表现力,是极强的;古文的章法,是现代散文(更不用说当代散文)所不具备的。在古代散文面前,我必须谦虚地去当一个小学生。

  这个时候,我见汪曾祺在其《蒲桥集》序言里说:“既然古代散文这样好,那么为什么不去学习呢?假我十年以学,或许我的散文会写得更好些。”

  对了,忘说了,在阅读苏东坡时,我还看了一套八卷本的《外国散文选》。其中,除了日本、英国的还值得一看外,其他的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

  中外这么一对比,我更坚定了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决心。

  一边研究,一边创作,我的散文性文章,数量较多,一年,一般能保持在八十篇左右,多时有一百篇。

  从古代散文里,我主要学习了三点:一是有力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三是有序的章法、严密的逻辑。

  这样,古代散文的养分,增强了我的笔力。这样,我表达观察所得,我表达读书所得,我表达交流所得,无不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自然,我从古代散文里,重点吸取的是艺术上的滋养。思想上,自然也从正面接受了一些。与此相应,我还有意识地排斥了不少东西。因为我相信鲁迅说的话,古书里有不少毒素。

  文章到这里,话才说了一半。剩下的,便是散文的思想性了。

  做为一个现代人,必须时刻面对世界、面向现代。我听了一个教授说,在中国,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常识:现代政治学常识、现代法学常识、中外历史常识。我心里十分明白,教授这样说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常识之在目前中国,是缺乏的。好多人香臭不分,好坏不辩,其原因是什么呢,便是没有常识。比方说,某个人本来是坏的,便因为时间的阻隔,他的坏没有记录下来,记下的大半是关于他好的文字。这样,你就必须想法博览,才能知道他是坏的。

  好了,我这篇文章可以结束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8-4-5 10:40
随着文字认识了武兄的阅读取向,我也比较喜爱古代诗词、散文,武兄的分析比较精当、到位,先点沙发拜读学习。

“涂鸭”恐为“涂鸦”之笔误。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5 10:44
谢谢春山。
好久没来这里了,有点相信大家。这篇文章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有敝帚自珍处,老王卖瓜处,对此大家可以一笑了之。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8-4-5 17:52
问候武版。

仔细拜读武版之文,深感老版主学养深厚,作文写字能脚踏实地,一水当真受教!谢谢武版能经常回来指导。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8-4-5 21:13
以前看来武版关于读古文对写散文有助的文章,也读了苏、欧的一些文章,可惜时间有限,书也无处弄,所以又中断了。再读此文,感慨万端。功夫真不是一两天可能达到的。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日子一天天这样过,也许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也永远达不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了……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4-6 09:48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问候武版。

仔细拜读武版之文,深感老版主学养深厚,作文写字能脚踏实地。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8-4-6 11:15
  从武版的文章里,可以看出其古典文学功底的深厚。武版的历史小说一定更好。
  多日不见了,还是常回家看看吧?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6 15:50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问候武版。

仔细拜读武版之文,深感老版主学养深厚,作文写字能脚踏实地,一水当真受教!谢谢武版能经常回来指导。

谢谢一水版主,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6 15:52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以前看来武版关于读古文对写散文有助的文章,也读了苏、欧的一些文章,可惜时间有限,书也无处弄,所以又中断了。再读此文,感慨万端。功夫真不是一两天可能达到的。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日子一天天这样过,也许永远...

如空何必这样自谦呢.我所谓得心应手,你还看不出吗,呵呵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08-4-6 19:12
经验之谈,读后颇为受益,谢谢楼主了。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6 19:41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6 19:43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从武版的文章里,可以看出其古典文学功底的深厚。武版的历史小说一定更好。
  多日不见了,还是常回家看看吧?

谢谢407版主.
正在积极酝酿情绪,五一前动手写.
作者: 程学武    时间: 2008-4-7 15:17
学习武版主治学与作文的精神!
有时间可多回家看看哈!
问好武版!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4-9 20:09
谢谢学武版主。
作者: 遗君明珠    时间: 2008-4-9 20:24
挺长,但看起来不累。因为文章能吸引人看下去。读完,有一种冲动:自己也想像楼主一样找到那些书来读。
作者: 赵振王    时间: 2008-4-10 08:11
好了,我这篇文章可以结束了。
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作者: 照直说    时间: 2008-4-10 10:41
  “做为一个现代人,必须时刻面对世界、面向现代。我听了一个教授说,在中国,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常识:现代政治学常识、现代法学常识、中外历史常识。我心里十分明白,教授这样说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常识之在目前中国,是缺乏的。好多人香臭不分,好坏不辩,其原因是什么呢,便是没有常识。比方说,某个人本来是坏的,便因为时间的阻隔,他的坏没有记录下来,记下的大半是关于他好的文字。这样,你就必须想法博览,才能知道他是坏的。”说得好!

  一个是非、黑白、好坏、香臭、对错、善恶不分明的人,要想有所成就或大的作为,那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还没有做好“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成好事。
作者: 照直说    时间: 2008-4-10 10:52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以前看来武版关于读古文对写散文有助的文章,也读了苏、欧的一些文章,可惜时间有限,书也无处弄,所以又中断了。再读此文,感慨万端。功夫真不是一两天可能达到的。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日子一天天这样过,也许永远...


  水兄不要泄气!我送一点心得给你:

  成功是一件简单的事。每天进步千分之一,成千上万的人都会被你所超越。坚持三年或五年,定将一小成;坚持十年二十年,定将一大成。这一切都缘于成千上万的人停止不前或倒退。三年或五年,弹指一挥间;十年二十年,相当于抽支烟。

  何以超越?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实践实践再实践。
  
  对勤劳勤奋的人来说,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对懒惰懒散的人来说,困难永远比办法多。

  角度一换,观念一变,事情不难;行为保守,思想陈旧,难上加难。

                     2008年4月2日晨

  请参考。
作者: 飞飞儿    时间: 2008-4-10 18:12
标题: 国学精深
因为文史哲的深刻渗透与交融,读过国外一些名家如蒙田、兰姆等的散文,可能是翻译原因,总感觉味道清淡,没有余韵。但是如果在读散文之外,再精读读些哲学书,对写作更是大有裨益。
问好楼主!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4-10 21:15
标题: 回复: [原创] 回归传统,走向现代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好多人香臭不分,好坏不辩,其原因是什么呢,便是没有常识。比方说,某个人本来是坏的,便因为时间的阻隔,他的坏没有记录下来,记下的大半是关于他好的文字。这样,你就必须想法博览,才能知道他是坏的。


文字浅显,道理深刻。
作者: 傲霜寒梅    时间: 2008-4-10 21:27
拜读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s://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