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陶渊明的妻与子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08-4-20 10:34
标题:
陶渊明的妻与子
陶渊明的妻与子
那天晚上,我喝了很多的酒。酒是好酒,菜也不错,但我喝的并不高兴。自己几乎醉的不省人事,整个的第二天还觉得头昏,酒精威风不减,它让我浑身酸痛,走路还要摇摇晃晃。又过了很长的时间,妻子才徐徐的告诉我,那天晚上,我做了很多蠢事,说了好多不中听的话,尤其是让一起喝酒的人不喜欢的话。七岁的儿子也很不喜欢我喝醉酒的样子,他说,我一喝酒就会打他。我说这是不可能的,我怎么会打自己心爱的儿子?妻子证明说,我喝醉酒,手脚重的厉害,略“动”一下儿子,他就青肿一块。我只好不说话,自己懊恼:我本不是喝这种酒的人。虽然我喜欢喝酒,但不应当在为了某个事,在某个时候和某些人,喝着某种酒,醉成这个我本不想的某个样子。我厌恶昨晚的那些人,包括我自己。
莫名的想起陶渊明。
陶渊明喜欢喝酒。酒不如井里的水,可以随手就汲,可以免费提供,是需要花钱买的。阮籍爱喝酒,他就要求去一个有酒的地方做官,官的大小无所谓,只要有酒喝。李白也爱喝酒,他就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他出身富豪,有千金散去可心买好酒。他也做过官,后来不肯做官,还可以做诗,换酒。《赠汪伦》就是明证。杜甫就惨了一些,做不得什么讨人喜欢的官儿,在当时也远没有李白诗歌换的钱多。他只好潦倒,再想喝酒他只好去别人家讨。到时还要耍些脾气,说些别人不中听的话,直至讨无处可讨。他也并不是最难受的,最不堪的还有一个小说里的人物,叫做孔乙己的。别人喝酒是雅事佳话,对于他却是丑事闹剧。
陶渊明不想去做官,他也没有什么家底,也不肯去别人那里讨吃喝。据说,到最后自己不但没酒喝甚至几天下来,粒米未进。饿的躺在床上要起不来了。有位大官来看他,带来了白米酒肉,引诱他出去做官。他的表现是,饿死是小,改变自己的气节理想是大。把对方打发走了。
不知道这段传说是陶的真实记录,还是后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附会而成。其根据,当然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了。
别有一段记载说,有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陶渊明心中十分苦闷,就一个人坐在宅边的菊花丛中暗自伤神。正在这时,时任江州刺史的王弘送酒来,他顿时喜出望外,见酒就饮,也顾不得文人体面了,当场就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扶回家里。
这两种说法,也不一定矛盾,喝有喝的原因,不喝有不喝的理由。毕竟一直到死,陶渊明没有出仕做官,做到了“愿无违”。还有他写了很多诗文,让后代许多人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让许许多多的人有了个世外桃源的借口。
我想说的是,如果陶渊明有错的话,他不该娶妻生子。
据载,陶先后娶过三个妻子,前两人都早逝,只翟姓夫人陪他终老,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开始弃官种田,翟夫人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家妇。
他喝酒做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不知道在做什么?记得陶有一首写爱情的诗,搞的很浪漫,说愿意做人家的头上的簪,手里的扇,甚至脚下的鞋。那应当不是在他“锄豆南山下”的时候。自从归隐,再看不到他妻子的影子。人应当还在,在给他耕织,给他洗衣做饭带孩子。但已经入不了他的诗了。他躺在床上挨饿的时候,他的妻子在做什么?是不是躺在另一张床上?在天做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是诗歌,两口子一人一边躺床上挨饿,还有什么情趣?甘苦患难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生死相恤。也算是个爱情模式,但却不是陶渊明的说法。他要文雅,要恬淡,要赏菊品酒的境界,他就不能写这些。而就在他写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在做什么,我们不知道,猜想起来,不会有什么清雅高洁的事情做。
陶渊明一共生有5个孩子,他们的情况能见于诗文。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作为一个大聪明的诗人,自己的儿子竟然懒惰痴呆,很是让人扫兴,让人气闷。但这时的陶渊明又是怎样做的?他把这些归作“天运”,还是接着喝酒去。他只知道“责子”,不知道这其中的责任倒应当由他来负。孩子的智力问题应于他长期饮酒有大关系,就在于后天教育上来看,他也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孩子的眼里,他也只是一个会喝酒,酒后说些胡话,种田不好好种,和其他人又很少合的来的一个怪人而已。孩子不一定也要成大诗人,但起码要能自己过活,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可以的,但能给予这些的父亲又不是陶渊明了。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只是退一步等待更好的出仕的机会。然而他先后四次又去做官,又总不能如他意愿,所以只好种田、喝酒,还要做一些诗文来劝慰自己,还鼓励自己,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麻醉。
魏晋南北朝是个奇怪的年代。有些想法的人们喜欢在官场上清谈,喜欢去竹林里隐居,却很少有人真的去做了跳出三界不在红尘的和尚道士。这说明他们也真的舍不也红尘。对于这个世道一直是一种,又希望又绝望,又厌世又恋世的状态。陶渊明的种田比上面两种要好一些,他可以自食其力,又少了些与人争竞,所以他比那些人要长寿的多,他活了难得的62岁,算是寿终正寝。
但他还是清淡的不彻底,不但自己耽于幻想,还累及妻子。他留下了诗名,妻子成了陪葬。我看他应当去修道去出家,不必种豆,不必论什么清浊是非。如贾宝玉说的,“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无可去证,是立足境。”而林黛玉又说,“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哪怕是想立足都不干净了。想修也是不干净的想法。
可叹的是,人一降世,就要有一地方要坐卧,要立足。想彻底的干净除非不来世上,只在世外。所以陶渊明也有苦恼,何况我们这些比不上陶境界的俗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舒晴
时间:
2008-4-20 10:5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从饮酒说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说到对人生的理解,文字很精彩,很好看!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4-20 14:26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最初由 舒晴 发表
从饮酒说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说到对人生的理解,文字很精彩,很好看!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4-20 14:5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很有深度的解读反思,学习问好!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8-4-20 15:0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很好的解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4-20 19:0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有个性的解读,欣赏并问好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4-21 10:1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但他还是清淡的不彻底,不但自己耽于幻想,还累及妻子。他留下了诗名,妻子成了陪葬。我看他应当去修道去出家,不必种豆,不必论什么清浊是非。如贾宝玉说的,“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无可去证,是立足境。”而林黛玉又说,“无立足境,方是干净”哪怕是想立足都不干净了。想修也是不干净的想法。
脱离现实,光喝西北风才真干净呢.文笔不错.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4-21 10:4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耐看的文章,欣赏!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8-8-18 08:5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写得深沉,余韵悠悠。
作者:
范公子
时间:
2011-1-5 17:4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确确实实。陶令公本不是俗人,但是却生在了世俗之世。娶妻、生子、过日子,这都是俗人做的俗事。生为不俗之人,却一定要委身于俗世,这是不俗之人最难办的事情。作者的文章发人深省。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