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江南可采莲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6 12:20
标题: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可“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的荷花却得天独厚,群体花期竟长达百日,几乎是独领风骚于整个的夏季。它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绝对是许多花们所望尘莫及的,难怪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就使得不知多少人而为之倾倒,正是这样一篇千古绝唱便奠定了莲荷“花中君子”的神圣地位,从而使夏荷理直气壮地成为了一块花中品牌。
    系出名门的荷花真不愧是大有大的气魄,光是别称就多达六十多个,而且花大端丽、清香怡人,其观赏价值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仲春时节,钱叶浮水,便可欣赏其“棹拂荷珠碎却圆”的动态美,继而“小荷才露尖尖角”又可领略那“卷舒开合任天真”的风姿绰约,等到了“芙蓉老秋霜”的季节,还能享受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独特韵味。倘若采莲时节,那就更是别有一番“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横生妙趣了。观荷必咏荷,最早的荷花诗词见之于《诗经》与《楚辞》,而最早人工砌池观荷的当数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为西施修筑的“玩花池”。如今,北京的北海、颐和园、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保定的古莲花池以及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都有许多国内著名的观荷佳处。北京的北海、颐和园的莲池我在1986年就曾去观赏过,其时正值八月荷花怒放之时,因此,在我的照片中早已留下了莲们的风姿倩影。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东京的一条御街带状水沟里就广植荷花,每当春夏之际这条街上便花繁似锦,荷香袭人,一千多年以前就首创了中国植荷美化街景的先例。无独有偶的是,1987年山东济南又在大明路和八一广场布置缸荷千盆,再奏了荷花美化街景的新篇章。要说到园林点缀的话,荷花那也是当然的首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就有两钗是住在与荷花有关的地方:一曰藕香榭,一曰紫菱洲,由此而可见曹大师对荷花的情有独钟。
    倘若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荷花那绝对是一点也不过份。因为荷花不仅有单色的,比如白色、粉色、黄色、碧莲,而且还有多彩的,比如红斑百瓣、一瓣三色、洒金莲和深紫色的墨荷以及白瓣黄边的“金镶玉印”等荷中珍品;不仅有露心的单瓣荷花还有连莲蓬也变成花瓣的重瓣荷花;不仅有花径盈尺的大荷花,而且还有花开若杯的袖珍型小荷花,真个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至于说到荷花的品种,那就更加地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光听听这名保不准你就先醉了。瞧瞧:“秋水长天”、“落霞映雪”、“东湖春晓”、“晓色云开”、“霓裳小曲”、“娇容醉杯”等等等等,就仿若一首首抒情的诗,又好象一幅幅流动的画,读之观之都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据介绍:位于武汉东湖的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就已定植荷花品种300多个,睡莲品种40多个,让中外游客尽情饱览菱波仙子的绰约风姿。
    其实,荷花之所以会被周老夫子誉为花中君子,那绝对是因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倘若要追问荷花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藕断”为什么能“丝连”?莲叶那凝聚的水珠又为什么能够滚动?这看似平常的问题恐怕许多人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吧。实际上这里面就隐藏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先说“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因为荷花的叶与花在出水之前就已经有一种角质和醋质能起防水作用,加上花蕾阶段萼片与花瓣又层层紧抱,所以这花中君子就固若金汤的泥水透不进、淤泥沾不上了;待荷叶撑开小伞之后,由于外层的角质和醋质及表皮细胞中的一个个乳突起着作用,因而雨露落在叶片上就不会沾附,却只能凝为荷珠了,实际上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属于一种不湿润现象。而说到“藕断丝连”,这恐怕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可你知道吗?这最早的出处却是孟郊的《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寓意不说自明。再说藕是荷花横于污泥中的地下茎,而藕中的“孔”则是为了适应水下生活的通气道,由于藕中形成输导组织的维管束特多,所以一旦藕被折断之后,这种组织就会从管胞壁上象弹簧似的脱落下来,就因了这弹性,便出现了这种藕虽断可丝却还连着的有趣现象了。
    也许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莲花与佛教的不解之缘,那是因为在佛教发源地的古印度,人们最崇尚莲花,大概这也与莲花的圣洁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据说,释迦牟尼创教之初,为了迎合民众爱莲的心理,便巧妙的以莲花自喻,来吸引广大信徒,因此在虔诚的佛教徒心目中莲即是佛,佛即是莲,我们经常见到的观世音与莲座就是一个重要的象征。举凡大的佛教圣地都必有一个与之齐名的莲池。比如,庐山东林寺就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寺庙种莲最早的道场。那儿中外驰名的白莲,古称“青莲华”,每棵竟有130多枚花瓣,花之青白,丰满清香,惹得无数文人献上心香一瓣。珠玑荟萃之中,尤以大诗人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最负盛名。2000年9月江西省故事大赛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县召开,我们特意慕名去了东林寺,就曾在杨成武将军题写的“莲池”前合影留念,寺中长老还慷慨地赠我一本《名人与东林寺》,直让爱好藏书的我高兴得就仿若中了六 合彩。
    然而,由于佛教的原因,人们却误以为莲随佛教由印度而传入中国,由此而断定荷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就连我国1979年出版的权威工具书《辞海》竟然也持印产说。可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中却发现了莲花的花粉化石和两粒碳化莲子,那时间比中印交往要早2000--4000年,由此而可见,中国才是荷花真正的原产地,因而纠正了一段历史的谬误。而且中国莲子的生命力还特强,据载,50年代初,辽宁农民在地下深一米处掘得千年古莲500粒,当年就在北京播种成功,并先后在异国他乡发芽、展叶、开花,在当时的国际植物界成了一大奇闻。
    其实荷花的可爱之处不仅仅是因其“灼灼荷花端,亭亭出水中”,更在于它把整个的身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人类。你瞧,莲藕除了做菜之外,还可以加工成藕粉或者蜜饯藕片,成年的老藕粉那可是治痢疾的上等良药。莲蓬是夏令的时鲜水果,莲子可以滋阳补血、润肺养心、强肾固精,是一等一的营养佳品,你知道吗?初出水的荷叶卷可以煮“荷叶粥”,还可泡“荷叶茶”呢,而莲须(花蕊)则为滋养强壮剂,花粉能美容,藕和藕节为收敛止血药,莲心(胚芽)清心去热,有止渴生津安静的效果,花柄荷叶既为收敛药,也是清暑散风药。除药用价值外,干鲜荷叶还是良好的食品包装材料,荷叶包鲜鱼,能一二日不变质,我们赣南风味独特的名菜“荷包斩”就是用荷叶包肉粉蒸而成的一道美味佳肴,只要吃一回就兴许让你“叫我如何不想她”。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处处开。”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道出了荷花分布面广而又适应性强的特点。虽系出名门望族可却一点儿也不娇生惯养的莲们,几乎在南北方的各种土壤中都能自由自在的生长,即使在海拔1894.7米的昆明市,荷花也照开不误。乐于奉献,不图索取,这大概就是荷花高洁品质的又一体现吧。我想,通身是宝的荷花难道带给我们的仅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思考么?!


作者: 笨马    时间: 2016-7-6 12:38
好文~~


作者: 杨志广    时间: 2016-7-6 12:58
才姐此文意境和文字都肯称唯美,值得品味!但由于此文主题为莲花,与音乐关联不大,应发散文版,我帮您转过去吧。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7-6 14:23
写荷不但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还写出了荷花的用途、习性。引经据典,穿插诗文是本文显得有思想的深度。很不错的文笔,欣赏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7-6 14:32
文字静美,写出了莲花在不同时期所具有人文内涵,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文字知识的融入,让莲所具有的内在,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欣赏,问好。
提示朋友:请排好文章板式。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6-7-6 16:15
文章写得挺好,安静、柔美、深广。温馨提示:若是原创首发,请加版权。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7 11:50
好文~~[/quote]
谢谢奔马老师!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7 11:51
才姐此文意境和文字都肯称唯美,值得品味!但由于此文主题为莲花,与音乐关联不大,应发散文版,我帮您转过 ...[/quote]
谢谢杨老师辛苦!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7 11:51
写荷不但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还写出了荷花的用途、习性。引经据典,穿插诗文是本文显得有思想的深度。很不错 ...[/quote]
谢谢版主美言、鼓励!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7 11:52
文字静美,写出了莲花在不同时期所具有人文内涵,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文字知识的融入,让莲所具有的内在 ...[/quote]
谢谢版主提醒,已经排好版了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7 11:53
文章写得挺好,安静、柔美、深广。温馨提示:若是原创首发,请加版权。[/quote]
谢谢雨夜老师提示!文文不是首发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6-7-8 19:25
从不同视角写了莲的端庄秀美的外表,从文学的角度写了莲的迷人气质。从而有了亲切之感。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17 12:41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7-8 19:25
从不同视角写了莲的端庄秀美的外表,从文学的角度写了莲的迷人气质。从而有了亲切之感。

问好秋叶老师!谢谢你了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7-17 15:11
莲的故乡是江南;荷的居地是水中。其秉性的独特性限制了其生存的固定性。虽然其居东西南北中,然主地——江南的多水,决定了其故乡的定格。
此文,读来清新幽雅,心清思明,有着佛性的微笑和淡定;读后足可洗礼掉些许红尘的尘埃,清除一些凡尘的欲望杂草,生发出人性中善的诸多光明。
作者用“花中君子”引出荷花的独特性,再从其与佛的关系,加深其属性中佛性的彰显,再到历史的深处,探究出,佛根在印度,莲花生祖国的莲佛同性,方可呈现佛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日月同辉,最后作者用科学的禅说“出污泥而不染”和“藕断丝连”的本真言说,致使读者能从事物内涵入手,就读理性的事物真相。在无论哪方面的描述中,作者始终采用经典的诗文穿插其中,我想不仅是起到了文章宽度的提升,还是从纵深度上起到深思和反思的留白。
文尾的质疑——“我想,通身是宝的荷花难道带给我们的仅仅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思考么?!”便是此文最最看好的留白。此文看似写尽了荷花,实则仅是荷花的一叶一花,其中还有更多的课题和问题,等待着读者抑或其他好文之人去读、去思、去写。
如此的作文,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是更多思索和沉静。
学习,问好,紧握!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7-17 16:39
樱桃?樱桃。期待首发噢。这里才是散文版。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17 20:29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7-17 16:39
樱桃?樱桃。期待首发噢。这里才是散文版。

木门老师好!你就知道我是樱桃啊,哈哈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17 20:37
日尧月 发表于 2016-7-17 15:11
莲的故乡是江南;荷的居地是水中。其秉性的独特性限制了其生存的固定性。虽然其居东西南北中,然主地——江 ...

谢谢日尧月老师精心点评!只因为喜欢荷花,所以做了点功课,大家都写荷花,怎么样独辟蹊径才是正经,于是就不得不多说点靠谱的话了。谢谢老师一再的鼓励!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7-19 09:53
姚玉凤 发表于 2016-7-17 20:29
木门老师好!你就知道我是樱桃啊,哈哈

噢,我又知道了一个名字。
作者: 姚玉凤    时间: 2016-7-19 10:48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7-19 09:53
噢,我又知道了一个名字。

哈哈,我玩音乐都用本名,因为方便合作,也方便作品登记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