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84|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醉秋》、《借种》赏析及其他(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0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醉秋》、《借种》赏析及其他

(上)


  这一期,太虚有两篇小说值得特别一读。

  一篇是《醉秋》,一篇是《借种》。两个题材,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却在两位作者本人的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篇小说的出现,给沉闷已久的太虚带来了令人鼓舞的亮色,也标志着两位作者的艺术水准日臻精进和成熟。不过,同样值得特别一读的两篇小说,无论内容还是份量却又有一些区别。为了便于赏析,廓清一些问题,我们不妨分开来谈。

  先谈《醉秋》。

   无疑,就文学性与艺术性而言,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无论题目,还是故事本身,均可见出作者在创作这篇《醉秋》前所花费的大量思考及其下笔后所付出的心血,严谨的构思与细腻的描写是一些网络文学无法比拟的,也透露出作者的创作志向高远,艺术标杆绝非仅仅定位于某个论坛,不能不令人油然产生一种钦佩之情。滇西高原特有的人物形象,生活滋味,也因此在作者的质朴文笔之中铺展开来,写得十分真切入味,富有成效的情节与细节在铺垫之中显得格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且丰满。这种创作,事先没有充分的构思与创作准备是不可能完成的,作者比较深入的艺术追求使《醉秋》这篇小说中的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内涵也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这让我想起了作者的另外两篇小说,一篇是《马锅头进城》,一篇是《雕塑风波》。这两篇东西,均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相信,作者本人也会同样记忆犹新。两篇出自同一作者的小说,记得我当时分别给出的评价却大相径庭。

  我已经记不起是何时开始关注作者蒙正和的。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是从上述这两篇小说开始,让我注意到这个多少有一点奇特的名字,并一直关注至今。


  《马锅头进城》贴出的早些,内容是写一个民族地区老农民进城的故事,一读之下,忍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留下了这样的点评:

  读蒙正和小说《马锅头进城》。一个山里老汉进城,遭遇到如此多的一波三折,由许多独特的细节支撑连结起来,真实可信,读来颇为有趣且感慨。这篇描写山民现实生活的小说《马锅头进城》,是近期太虚版为数不多的精彩小说之一。写得可谓相当巧妙且含蓄,无论构思,还是人物、情节与细节,生动而鲜活。作者围绕着主人公进城前后遭遇的一系列看似稀奇古怪,实则直逼现实的事件,将山寨农民马锅头这一形象刻画得可爱且可敬,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全篇没有疾声厉色的抨击,没有辛辣尖刻的嘲讽,却将马锅头的灵魂及其一些人的嘴脸非常准确地勾勒出来,呈现出一种批判现实的无声威力。初次读作者的小说,感觉小说创作功底十分扎实。

  之后,又补充了一点:

  全篇语言富有一种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读来却无晦涩之感,却让小说更有意义,这一点殊为难得。

   为人为文,应该坦荡率真。我之所以留下上述点评,唯一的解释就是面对真正的文学作品我始终怀有一种敬慕之心。然而,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同是一个作者,后面贴出来的另一篇小说《雕塑风波》,却遭到了我同样毫不迟疑的批评。实话说,这是我不敢相信和难以接受的,但事实如此。

  《雕塑风波》写得是官场故事,作者本人就在机关工作。故事确有其事,真的就发生在作者所在的县城,因此,作者也许对这篇东西十分看好且充满了自信。可想而知,在后来突然袭击一般读到我留下的点评时,作者心情会是何等意外和糟糕。


  我当时留下的点评是这样的:

  读蒙正和小说《雕塑风波》。认真读了作者这篇小说。总体感觉立意很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意义,可视作是对当下官场许多虚应故事的一种深度开发与尝试。不过,正因为如此,它的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此篇小说不管谋篇布局,还是内容描写,人为痕迹过于明显,缺少生活的真实与艺术情节、细节的强力支撑,难免有流于形式之嫌。这一篇不同于上一篇《马锅头进城》,那是真正源自于鲜活的生活,且经过作者严密构思后结成的艺术之果,因之读来富有极其浓烈的生活与地域气息。这篇《雕塑风波》,缺少的正是这个。

  可以想象,同一个作者,却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点评,这与作者本身的心理期待无疑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这些,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但我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情况下,这些话竟会对作者后来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打击,今天回想起来,说是沉重而巨大应该亦不为过。

  是的,许多时候,一句话,也许会造就一个作家甚至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而同样一句话,有时候又会打碎甚至于毁掉一个本可以成为作家或者优秀作家的人的梦想。因之,有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见到作者的小说,我心难安。但我并不后悔。无论作者再也没有小说贴出来是否真的就与我的那个点评有关,有一点我同样深信不疑,那就是,如果作者真的是一位好作家的料儿,我相信他最终不会因此而倒下。如果倒了,那么他也就很难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

  尽管如此,愧疚还是始终萦绕于脑际,每一期,都希望再见到作者的新作出现,哪怕仅仅是供我批评和挑剔的东西,那样,至少说明作者没有倒下,记恨是有可能的,但只要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梦想,这就够了。

  可是,没有。

  一直没有。

  想对其说的话,也在心中日益增长。尽管我经常看到作者登陆,我也知道论坛有短信功能可以沟通,但其沉默着,我也保持沉默。在论坛,对于我来说,许多时候爱一个人是从其作品开始的,什么人写什么文,这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文字可以伪装,内心世界的信息却通过作者亲手写下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作品可以不成熟,却不可以滑滑虚假。前者我尊重,喜爱,对他们的作品也愿意提出我的看法与意见。而后者,我只能给其一个不屑的背景,一置一词。作者的沉默,对于我是有压力的,因为我关注他,喜欢他,尊重他,正是出于同样的道理,才会在其两篇小说后面留下了两种完全不同却同样真诚的评价。同时我也明白,留在《雕塑风波》后面的那些话是真的或多或少伤害到了作者本人敏感而自尊的心。

  直到有一天,蒙正和在我新一期的小说《黄如今》后面跟帖之后,我将自己的一腔真诚在回复中留给了他。回复较长,这里不妨引用一下。

  是这样的:

  问好正和。在这里看到你的留言,多说几句吧:最近几期没有读到你的文章,也许你很忙,没有时间写文章贴过来。由于关注,真诚,爱有时候也会伤人,在我,是创作个性也出于对你的友情。那篇雕塑的小说也许你没有忘记,怪我,没有指出具体问题,这里只说一点供参考:故事本身可能是确有其事,你依据县城所发生的一切构思,最终完成了那篇相信你当时一定颇为得意的讽刺小说。明明就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故事,怎么会有“不真实”的批评意见呢?一时恐怕很难理解尚在其次,更重要的一定是根本没想到会是这种反应,并接受说它虚假的意见。然而,生活中的东西反映到艺术创作中,并不能保证就一定具有艺术真实,道理很简单,国内到处皆是,这里凭记忆只说一点。比如:将那尊美少女雕塑立于喷水广场的单位本身就是局级,怎么可能为了四位早晨从不同方向走出家门的其他“局长”之反应而那么煞费苦心地一次又一次地为了取悦他们而折腾呢?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作品中改成四位副县长倒不是没有可能,也许会可信,也会经得起推敲许多。小说中那样处理,显然是作者忽略了一些更现实的深入思考,只为戏剧效果而想当然地那样一路写来……它只存在于作者的头脑中。

  怪我,当时只指出虚假,而没有将虚假在哪里一点一滴地具体指出来。相信,它对你打击很大,尽管那不是我的本意——因为与预想的结果完全相反。这里借你留言的机会,我大致说了一下这件事。

  供你参考回味吧。

  其实,我的意见只是一个会员并一直关注你创作的友人的个人意见,不代表这里的任何人,更不代表几位版主,看到那样的意见,你完全可以一笑了之,忽略,不必往心里去。今天看到你的留言,想起那件事,多说了心里一直想对你说的话,不然的话,不会说。期待在这里读到你新的作品。祝新年快乐!

  这篇回复,得到了作者的真诚响应。蒙正和在后面跟帖写道:

  霍师:

  忙碌间,已是09年了,首先祝您新年快乐,创作丰收!
  
  我那篇雕塑,让您记挂着,真是热心、知心。说我的习作如何如何的好,那大多是假话;指出缺点与不足,则是真话。我喜欢听真诚的批评,这对习作、对做人处世都大有益处。正如我的脸上有污点,您见了不讥讽不奚落,而是善意地给我指出来,替我擦拭掉,这是关爱、呵护,应该对您表示感激!请不要误会。
  
  比起散文版块,小说版块不够热闹,好帖子没有得到文友们的更多的青睐,有些遗憾。就您的那些作品,我也没有全部拜读。这篇《黄如金》点了一下,只浏览了一遍,还没有深读。今日来办公室上网(家里的网停了,犬子顽皮,不安心学业),见了这个帖子,交流几句,明后日抽空再拜读。从中财推断,您是个很勤奋的作家,作品档次很不错了。而我,生性懒散,起点低,自知写不出什么象样的作品,但是我喜欢阅读、交友,是故,能与您这样的热心人以网会友,也是乐事一桩。您还在哪些报刊发作品?忙中得便,请告知,如我找得到,当拜读学习。
  
  我视力差,高度近视,生活奔波,总静不下心来。正在起草一个短篇,春节后脱稿贴出来交流,还请斧正。
  
   网络留言,说得不周全处还望霍师海涵。

  这一事情,到这里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心至此已安。无论如何,一片冰心在玉壶,真诚可以换来同样的真诚,最初苦心与费神留下的那些话可以对自己的内心和感情有个交待了。


  事隔数月,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在太虚又读到了作者的这篇新作《醉秋》,一读之下,欣喜之情与当初读其《马锅头进城》一样激动,禁不住第一时间又留下了上述那些真诚的文字。事实上,说没想到是不确切的,作者在本人某篇文章的跟帖中曾经流露过,正在构思酝酿一篇新的小说,春节后也许会完成。

   没想到,有两层意思。

   一、我知道作者迟早要有新作在太虚贴出。但是,我怕我又会失望。如果那样的话,我真的不知道面对一篇跟《雕塑风波》存在同样问题的小说时,我会怎样。是继续直言不讳地提出中肯批评,有可能再一次深深地刺伤作者的自尊心;还是保持沉默,不留下任何读过的痕迹?关注作者及文学个性告诉我,我会一如既往,不管其新作令人振奋还是令人失望,我都会留下真诚意见。没想到的是,作者的这篇新作《醉秋》不仅没令我失望,反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因此而高兴和欣慰。这是一层意思。

   二、另一层意思便是,这篇小说《醉秋》不仅《雕塑风波》不可同日而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也超出了《马锅头进城》。这种判断来自对其三篇小说题目、内容、情节、人物及其细节和景物描写的全方面考察。当然,这种考察是记忆性的,并不科学严谨,不过对于一个始终不渝关注的作者印象来说,已经足够了。正如我们在阅读杂志小说对于某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判断和印象一样。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这篇《醉秋》成为太虚第一篇获得红色高亮显示作品,我认为是恰切的。

   回头看看,这篇文章又不短了。

   只好打住。

   还有一个没想到,那就是在读到蒙正和新作《醉秋》的同时,我也读到了另一个作者的新作《借种》。篇幅关系,这篇《小说〈醉秋〉与〈借种〉》对于芳香碧丝草及其小说只能留待此文的下篇来谈了。芳香碧丝草的新作《借种》,同样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要谈的问题很多,好饭不怕晚,这里不展开谈,等着下篇吧。

   最后要说的是,不知从何时何人起,有人喊我霍老师或霍师了。也有人叫霍先生,霍兄,又有人喊起了霍老。当然,更多的是叫名夏。无论叫什么,听着都亲切。在这里交流,图的就是个文学之内的快乐和谐,即使有人称我主席或总统,这个人仍然还是这个人,既不会因此而真的官至总统,飘飘然,也不会因此而不知天高地厚。天下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况藏龙卧虎的文学圣地。唯一可以确认的一点是,我知道这些不同的称谓背后,有着对本人各自不同的感受与心态,简言之,一是由于大家熟悉了,出于尊重和友情。二是这样喊我的人都是出于一种喜欢。

   这就够了。

   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与工作,也有不同的创作经历与观点。谁也不可能是谁的老师。从心理上和社会习惯考察,文学路上相遇,大家相互称老师既是出于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好心情的体现。就好比我在回帖中一定要称某某版主,而不直呼其名一样,仅仅是一种尊重。这一切,既被我视为人生路上的快乐资源,同时也深感参与其中为文为人的真实快乐与内心世界的莫大宽慰。为此,真诚地感谢大家!

  (上文完)

                                            09-3-30于歌谣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霍名夏 于 2009-4-1 17:4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9-3-30 07:32 发表
好评论,欣赏了!


  感谢邱天版主第一时间点评鼓励!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09-3-30 09:15 发表
霍师,评论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深深的谢谢您。我争取写好下一篇!祝好!


  祝贺正和!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楠 于 2009-3-30 09:27 发表
霍兄醉心文字,驾驭得心应手,此评更见大智!给我们太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难得的创作“食粮”!道一声兄台辛苦了!


  真诚感谢一楠版主如此真挚热情点评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侦探 于 2009-3-30 10:59 发表
很到位的评论,学习了


  感谢关注。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3-30 11:03 发表
这样的评论能让读者对作品,或作者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拓展了阅读的深度,这样无疑会给太虚版注入活力!这种阅读方法值得借鉴学习!也是非常可贵的!支持精华!


  感谢友泉版主真挚热情点评鼓励!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3-30 11:17 发表
支持这种交流方式.问好!


  感谢关注!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9-3-30 13:15 发表
霍老师为邱天的新书写了序言,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


  呵,知道东西已发出版社,深感高兴和欣慰,真诚祝贺!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陌笛 于 2009-3-30 16:23 发表
牙疼劲儿又上来了,等等欣赏。问候!


  感谢关注!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3-30 17:27 发表
先提一下,做饭去,晚上看。问好霍老!


  呵,饭先吃,很要紧!问好芳香!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09-3-30 18:50 发表
好评论,有研讨性和指导性,学习,问好!


  感谢立功点评鼓励!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3-30 19:29 发表
饭后急急上来,就是为了看霍老的文字,不然我今晚睡不下。
从头至尾细细地读完霍老的文字,象听一位老者在谈心,让我对霍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您是敞开了心扉在跟大家谈。您为人正直,对网友热心,对文字负责。 ...


  这个回复,我反复看了几遍。
  如此大篇幅的真诚回复,本身就令人动容。回复与写文一样,真诚的回复同样需要文采与心血,还有大量时间与思考。这样的回复,对我写作此文更是一种莫大鼓舞,回报给作者的是同样真挚坦荡的心怀。这,尤其令人感动。值得,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文字交流,最大的快乐也许并非鼓励,而是心与心的碰撞,那是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快乐境界。我们达到了,我们因之而双倍快乐。因此,值得了,无论此文,还是回复。
  率真而具有才气的作者,三篇小说,迈了整整三大步,一篇一个样。
  关于这一点,在此文的下半部分将有具体分析与考量。正如作者在此回复中所言,“我是个不服输的女子,刚刚过了没几天,我又回来了,可我没给任何作品留言,只是偷看,看看别人咋写,看看您对每一篇文章的跟评,我要偷学。知道吗?您对每篇文章的跟评我都要看的。就这样,在我偷学后,有一篇《五叔其人》我写完了,当时您的跟评是:这篇小说,可视作作者在太虚的一次完美亮相。《五叔其人》,文字干净,简繁得当,细微处一字不省,疏朗处一笔带过,人物刻画因之而集中了笔墨,情节与细节也因之而更加栩栩如生,突出了《五叔其人》这样一个主题,写得十分质朴真实。尤其是后一条,保证了这篇小说的成功,可以让人们在读过小说之后,即使是故事会渐渐模糊淡忘,相信却会一直记住这样一条特殊年代的农村汉子。”……作者的才能与聪明之处恰恰在于一点就破,因此才有三篇三大步,不仅令人难以置信地一下子超越了自己前面的作品,同时也大大地超越了许多人,直接懂得并进入了创作阶段:写人。
  而非仅仅停留或满足于编一个故事。
  两个层次,两重天。
  有的人一辈子也难以逾越……
  这里不多说了。还是看下期文章吧。
  真诚祝福你,这期写出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小说作品!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3-30 20:37 发表
欣赏名夏老师的评论文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再学习。霍老师的确是个很不错的评手。以前给我的小说认真评点过,很让人感动。霍老师为太虚增添了活力。


  感谢楼兰真诚点评鼓励。太虚复苏兴旺,因素很多,除了前任几位版主的长期坚守与努力(功不可没),新任版主们的真挚表现与热情带动之外,大家共同热情地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几大因素,缺少了哪一条都不会有今天这样令人鼓舞的大好局面。我为此而高兴,大家也高兴!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31 09:10 发表
欣赏名夏评手的精到而又专业的点评解读,文章确实很见功底。


  呵,一兵版主来了,上座,喝茶感谢之外还要来个悠久的苏格兰似拥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3-31 09:20 发表
看这样的评论受益非浅,细品学习,问好霍老师!真切希望在写小说方面得到你的指导! 问好!


  感谢娴情版主点评鼓励。你的新作《一条编织袋》同样写得也不错,祝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22:13 , Processed in 0.0594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