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读宋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5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蒋勋读宋词》感想之一

李华新

  为什么要对诗词的阅读在当下需要重提,其实是因为有一系列的品读唐诗、宋词的书籍的问世,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而作为台湾作家美学家书法家的蒋勋,应该是一个代表,也许是以为台湾的作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更是因为对于唐诗宋词的解读,也是应该当随时代的。读蒋勋的《蒋勋读宋词》,就是因为蒋勋对诗词的解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也是因为对于诗词之美的解读中赋予了新意。这种新意使得我们从对诗词的解读中,可以感受到到许多我们过去所不曾意识到的话题。
   
       比如讲五代变革,就是从李煜就开始的,并继而解释了为什么从唐诗变为宋词的的流变的过程,这个提法,极有学术价值,又有时代自己存在的文学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从五代之后,唐诗的魅力已经在国内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而且是当唐诗已经变得作为经典的和高峰的艺术之后,这种艺术的感觉就会渐渐离去,就会不再在百姓的文化中存在。而从诗歌的表达,转为更为自由的带有市井文化风范的宋词之后,这实际上是和时代的演变有密切关系的,辉煌的盛唐结束了,民间的世俗生活中的说唱艺术的兴起,也是为词的表达提供了创作的空间。

       比如,在这个时代的话本文学,以及作为小说在尔后的兴盛,都是对于民间的世俗表达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于是话本小说便渐渐流行开来,其中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民间流传的俚曲和唱本也就多了起来。再就是一些在民间存在的歌谣等形式,也大量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词出现了文坛的新气象,文人们也是心头为之一振。因为,宋代的市井文化、勾栏瓦肆毕竟不是正统文化的殿堂,民间文人的放浪形骸,自然有另种风情和韵致要表达出来。

  我以为对于唐诗和词而言,其实我们应该更多是来读读宋词,至少是这些和我们的咏读有关,这就是音韵的变化,它的起伏跌宕以及节奏的变化,为宋词这种新的歌吟形式拥有了韵律的感觉,这样的一种韵律感,就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宋词。
   
  而且是在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当晚唐之后的五代到宋代的世情转变-----五代词的出现,就是我们在对唐诗和宋词解读的时候,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因为五代的词是唐诗过度到宋词的一座桥梁。

       此外的一个原因,是较之于唐诗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触不一样的是,宋词更像是在宋朝的一种对市井民俗的描述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很是世俗市井的情怀,我们可以举出的例子,比如,对李商隐的诗歌的魅力的欣赏也可以得到的,从李商隐诗歌的那种绮丽和诡谲,可以去了解到他的那那种石破天惊斗秋雨的瑰丽情景和想象的奇特,但是作为晚唐时期的唐诗,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晚唐靡丽的风格,这些和李白的那种浪漫情怀的胸臆和杜甫的现实主义的关切是不一样的,而且是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经使得诗人对现实的关切之心大为减弱,尽管此刻是晚唐的王朝,依然在保持着唐代的风流,但是那种无可奈何之感已经显现。

  于是作为宋词的那种源于市井文化的生活场景,就开始在宋词中出现了。但是作为一个必须提到的人物,这就是李煜的词。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3-7-25 15:4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7-26 08:49 发表
年少时读过唐诗,很喜欢唐诗的朗诵起来的旋律和乐感,更喜欢唐诗中描绘的意境。由此,对唐诗的喜好也仅仅限于喜欢,不会作诗,只是遇到合适的情景,心里会不由自主的涌现出以前读过的诗句。当时不甚了解,人生的一些 ...

谢谢诸位的点评,的确现在来读和年少时的感觉会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9:28 , Processed in 0.0594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