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责人与责己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5-11-26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的交流!辩者自有充分的论据,读者总能受到启迪和收获。手心手背都是肉。好!
2#
发表于 2015-11-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26 10:33
先看个标题。全文暂时忽略。
有请18兄,圣人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怎么说?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圣人说的,是程朱理学。宋朝对儒学的理解本来就很过分,把儒学极端化,并不符合儒学本意。孔子自己都说:过犹不及。孔子对父母的态度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首先,他承认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其次,他给出了对待有不是的父母应持有的态度和对待方法,就是必须“几谏”,如果不听,也要对其恭敬,但不能违礼(即不能没原则地顺从父母),这样做虽然使自己很累,但也不能有怨,谁让他们是你的父母呢?别人有错,劝说不成可以顺其自然,父母有错,就必须有持久的耐心,但前提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违反了礼制的大原则,必须制止,无论制止的过程多么辛苦,你也得受着,制止也需要敬。
从这一点看,我更偏向梅边的说法,即要责人,如果因为自己有毛病就不敢责人,那天下就没可责之人了,因为世上就没有没毛病的人。只是责人的时候应想一想,这个毛病自己存在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没有这个毛病,不妨大胆地去责人,至于你的其他的毛病,就由别人来责吧!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孔子还说:“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旁证了父母不是绝对正确的。尊父母之道,三年就够了。这也证明了程朱理学的极端化。
想起了如空老弟的伪经说,从心里是非常赞同的。伪经有时真的害人不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4 19:54 , Processed in 0.0891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