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步磁器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8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尧月 于 2017-1-1 23:26 编辑

    初冬的西南重庆,成日细雨绵绵,浓雾朦朦。太阳似乎总是暗藏深闺,即使偶尔露面,是要看一个好日子的。天地相拥,重庆这块西南的岩石,时常披着一件神秘莫测的白纱,湿湿的,柔柔的,站在嘉陵江和长江的环绕中,面目慈祥,盈盈而笑,笑迎八方来客,笑看西南人民。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丙申初冬的上午,从重庆红岩文化的载体——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沿着折拐狭窄稍微陡斜的石阶后,闯进了一个西南堆积万人足迹的千年古镇,一条满载巴渝商贸经济的集散地,一截蕴含沙瓷文化的街道,一段暗藏着神秘佛教及其历史的小巷——磁器口。

      街道窄窄,铺面接连,并立两旁,人流如织,买卖有序,俨然一副西北腊月的集市场面。疑惑是否恰遇逢集一如西北的集市(单日或双日),然询问重庆南岸某小学罗校长,却知此处天天逢集,因景点多,人流如云。

       时近中午,我和同事永平饥肠辘辘,沿着东边,瞅着各自特色的小吃摊,一直走向嘉陵江边,凝视这一清澈浩大由北而南静静而去的江水,看着江上如梭的船只,我想,这就是西南水乡的文化和码头文化的真实写照吧!码头接近古街左侧石阶旁至今还立着巴县正堂公告石壁,为道光元年九月昭示巴县水路运输安全,要求大小船只载人限定极其客人付费,看完此公告,不说之前,就说清朝,巴县(重庆)水路交通是多么的繁忙!返回街道,我俩在码头会的餐馆,吃了一碗杂烩面,吃饭时餐馆一中年男子雅坐柜台前,声情并茂娴熟自然,乐调缠绵情意绵绵一曲二胡独奏,顿时让食客不得不生发千丝万缕的乡愁之恋。

       穿梭在密密麻麻的人流中,作为一个西北中年男子,总感有种瞬间赋予女性好逛街的天性了。走走瞧瞧,身心被一种来自西南浓稠商贸的氛围所笼罩,这里汇聚了一个人生活中所有所需的物质,还有精神的给予;这里不仅有着浓浓的西南舌舔上文化的汇聚,还彰显着东西文化的交融;这里有着西南独特的地域物展,更有着多民族的融合。尤其陈麻花店前几位衣着白大褂的妇女,左手捧一盛着半竹篮麻花,右手前后轻摇,面部微笑,招呼面前如水波涌动的人们,免费让他们尝尝陈麻花的脆、酥、甘、甜。我也顺手从竹篮拾起半截,一股浓烈甘甜的西南重庆的味道顿入口舌,深入肺腑,一个字:爽。

    本着这条街道到底有多长的疑问,再次漫步磁器口这一街道狭窄,石板铺就,商铺林立,人流如水的拥挤热闹古街,我俩看人群,也看建筑,瞧铺面,瞅植物,望远处,视身旁。商人多站立铺面前,微笑纳人,表情自然,人群熙攘,独行者有之,携手者有之,搭背者有之,前后行者有之,并排联手者有之,沉默寡言者有之,欢声笑语者有之,讨价还加的有之;光看不买者多,观光看人的多,嘴上吃零食的多,年轻漂亮的多;购物者少,沉醉者稀,赏景者微,沉思者缺······细看猛想,俨然一副西南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来自西北旱鸭子的我,把这条街全然看作了一副新的景色,殊不觉我却成了这条街眼中的景色。

    街道时缓时陡,时宽时窄,然正是这一平缓宽窄的自然变化,成就了各种商铺的灵活多变,恰巧的人地互用,充分彰显西南人文生存的大智慧和遵循“道法自然”的生存理念。沿着西南历史的江流逆流而上,我想看看磁器口曾多彩浓厚沉重凝固的人文历史之面。

       磁器口,这一位于重庆沙坪坝嘉陵江畔的古镇,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左边金碧山,右边凤凰山,三山遥望。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夜晚的古镇我未曾莅临,从白日人流如水的繁华景象足以印证了此诗句——“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这一古镇据《三峡学》记载,磁器口古镇在南北朝已初步形成,起初叫白岩场,山上(白岩山)寺庙较多,山下成一条嘉陵江畔的西南重庆的一个集市。真正形成于宋朝,建文四年,朱允炆皇帝逃出皇宫,削发为僧,避难于白岩山,隐居宝轮寺四五年时间。之后重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皇帝,将宝轮寺更名龙隐寺,白岩场更名龙隐镇。明朝中期因两个湖南姓陈的青年兄弟落户白岩山青草坡,以烧制瓷器起家,因其瓷器质地优美,渐次由近到远,销量大增,名声远扬,当时最繁盛时,制作瓷器的厂家多大七八十家,再加上当时布匹、棉纱、煤炭、煤油、五金等等的来往频繁交易于嘉陵江畔,故而人们便将龙隐镇再次更名为瓷器口。之后,因磁、瓷同音,称叫顺口,最终于清朝后期更名为“磁器口”。我在百思后,总认为“磁”有着三义:一是有着相互吸引的内力;二是重庆本就是一块西南的磁石;三是包容万物的博大之心。口,本就有着吸吐的双向作用,重庆沙坪坝的磁器口,是否遵循着自然呼吸的生存之道?

       一个西南数千年的古镇,不仅没有被历史的云烟吹散,也未被岁月的风霜风干,而是随着时间的更替,变得越发繁华年轻了呢?

    西南,在唐朝李白的眼中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山连沟纵密林覆盖,溪河纵横,江水环抱之地,本就很是闭塞,拒绝人类的大面积生存甚至迁入。恰是这一封闭的自然环境,促使重庆能把这一古镇坚守下来;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就是仅仅抓住了历史的顺应潮流,步伐紧跟,才发展为如今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先进繁荣的都市。当然,磁器口的发展也是如此的合拍了我国新时期历史的脉搏跳动。这个集商贸、旅游、宗教、人文、历史为一体的浓厚文化古镇,再加上水文化的滋润,难道磁器口这一古镇生长不成一棵葳蕤繁茂的黄葛树?一棵初冬依旧灿烂绽放的三叶梅?

       磁器口,这一块重庆的小岩石,却总是湿湿柔柔的欢笑着,他将会把重庆的人文历史缓缓的沉淀内心,生发成一棵千年不老万年不衰的黄葛树,永远的屹立在嘉陵江畔的白岩山下!

(字数:22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握!深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回来一直很忙,抽时间写了点东西,还望多批评,李老师!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12-28 17:54
看来,逛古街,这是重庆学习的感受之一啊!
去过重庆,也是这样一个寒冬。印象最深的是重庆的美女多,满街 ...

重庆的三张名片:美女、夜景、火锅。夜景我也看了看,很瑰丽;火锅,几顿我就吃不消了,香是很香的,就是胃太不争气,我想最适合你们女性了;美女,我们西北叫瞅,重庆叫打望,确实都很美丽俊俏,但人至中年,不敢多看几眼。磁器口,确实很有趣,我却没写好,真的,仅是要实现自己曾说过的诺言——书写重庆的景物所见所悟。
中财这个好友,很是疏远,最近确实忙的不可开交。很少来,即使来,也是猫一样的溜走了。
紧握,多提意见,为今后的重庆之行其他文章做准备。
冬天来了,你那里冷吗?送你一个微笑暖暖。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12-28 17:57
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历史人文及变化发展,既抒发悠悠思古之幽情,又阐述对重 ...

深谢于老师鼓励!这篇文章是重庆培训期间的一篇感悟,很不理想,还望多批评。近期很忙,疏忽中财各位文友,望谅解,寒假补上疏忽。一并好好学习各位佳作!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剑鸿 发表于 2016-12-28 18:46
边走边看,边走边记,边走边深入,不虛此行啊!

紧握,深深问好老师,望多提意见。近期很少来中财访友品文,道个歉!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握,紧握,是四大直辖市。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握紧握,深谢老师提醒。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1 20:21
写重庆,总有避不开的东西:美食,特别是磁器口。读此文,好像又回到了磁器口,那风土那人情,都在眼前了。 ...

问好杨老师,深谢点评鼓励!紧握,紧握,还望多提意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6-12-28 20:38
曾经到过磁器口这个重庆很有特色的古街道,却写不出如这般的美文,读过这篇大作,让我对磁器口有了更加全面 ...

紧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2 03:36 , Processed in 0.1046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