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51|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麦子是曾经绿过的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麦子是曾经绿过的手


  麦子熟了,躲在一场雨里。雨停了,镰刀就带它们回到麦场,回到谷仓。可以想象,那一帮兄弟肩并肩,如何讲述一路的绿和黄,如何讲述大地上农人的汗水和足迹。

  在饥荒年景,麦子是农人的孩子,它们内心纯净,低头不语。

  很小的时候,暑天放学回家,一定要去路上拾麦穗。坡度很大的山路上,运送麦子的骡马一路颠簸,总会洒一些麦穗。我们的小手,把它们一一捡起来,再用柔软的草茎扎起来,放回竹篮里。通常,这些麦子是不可以吃的,作为孩子的劳动所得,可以由我们自己支配,把麦子卖掉,买来崭新的书本,是我们最开心的。

  虽然那是一个非常清贫的年月,但我们仍然恪守大人的教诲,即使来到收割之后的麦田,也绝不会动麦垛。因为如果动了麦垛,那就是偷,偷是可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发现,麦子搓去胞衣是可以吃的。我们一堆小脑袋,会在凉阴下凑在一起,吹去轻轻的胞衣,把大把的麦粒放在嘴里反复嚼,脸上坏坏地笑着,慢慢地,麦子碎了,黏在舌头山,像极了现在的口香糖。最初的麦香就是这样的,和我们的童年一起,沉在老家的河谷里。

  和麦子一起进入童年的还有野菜,比如苦菜、苜蓿等等,在农家简陋的灶头,都是伴我们成长的美味。至今,我都无法忘记和母亲一起采摘野菜的那片麦田,头顶热毒的太阳和脸上滴答的汗水。突然一条草蛇经过,我浑身就一阵颤栗。因为我见过被蛇咬过的羊只,它们的哀鸣,让人心碎。

  这些更多属于1970年代的往事,和头顶明媚的蓝天,土墙围立的院落,山坳上的半边月亮,乡野无边的草地一起,构成我生命纯真的底色。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褒有一份好心情。我以为,我懂得什么是丰收,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幸福。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文字,还有文学,还有人在替我们思想,还有人会闯入我们的日常。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对我,就是一年一年地换书包,从小地方到稍大一点的地方,从每天回家到后来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顺风顺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我从路上捡回来的一棵麦穗,再由母亲送到城里,她一定愿意让别人在褪去我身上的胞衣之后,发现我是多么饱满的麦粒。

  所以,即使在分别很久之后再次回到家里,从亲人嘴角的浅笑里,我都能感觉到那一份喜悦,就像一粒麦子回到了谷仓,安详的灯火照亮我的一路风尘,什么样的悲伤都可以忽略不计。
  

  1989年春天,一直想以诗歌对着这个世界说话的我,读到诗人海子的一首诗《麦子熟了》,那时候,海子已经不在了,但他把这样一个场景留给了我们: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
  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这是一首让人心痛的诗,有一种震撼,从喉头到胸腔,满满地哽着,让我说不出话来。我相信,这一年,中国大地的麦子也是悲伤的,只有收割之后的麦田,才可以安葬诗人芦花一样的骨头。

  后来,又读到骆一禾《麦地——致乡土中国》,全诗如下:

     我们来到这座雪后的村庄
  麦子抽穗的村庄
  冰冻的雪水滤下小麦一样的身子
  在拂晓里 她说
  不久,我还真是一个农民的女儿呢
  
  那些麦穗的好日子
  这时候正轻轻地碰撞我们
  麦地有神,麦地有神
  就象我们盛开花朵
  
  麦地在山丘下一望无际
  我们在山丘上穿起裸麦的衣裳
  迎着地球走下斜坡
  我们如此贴近麦地
  
  那一天蛇在天堂里颤抖
  在震怒中冰凉无言 享有智谋
  是麦地让泪水汇入泥土
  尝到生活的滋味
  
  大海边人民的衣服
  也是风吹天堂的
  麦地的衣服
  麦地的滚动
  是我们相识的波动
  怀孕的颤抖
  也就是火苗穿过麦地的颤抖
  
  其实,这首写于19871115日的诗,因为海子和骆一禾的相继离世,一时间广为流传。以致在本来热血沸腾的中国青年诗坛,刮起一场规模空前的“麦地旋风”。当年,我在一个小县城的中学里教书,可以读到的刊物有《诗刊》、《诗歌报》、《星星诗刊》、《人民文学》等,看到一群人爬在两位天才诗人歌咏过的麦地里装腔作势,我突然有些愤怒。

  有一天夜里,在学校单身宿舍简易的课桌上,我秉烛写下一篇批评文字,表达了我出离的愤怒。第二天,以挂号信发给《星星》诗刊,不到半月就接到采用通知,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这个文字没有变成铅字。多次迁徙,我也遗失了写在红格子稿纸上的那一个小文,但我还记得其中的段落:“我看到一群蝗虫,像农业学大寨时候的中国农民,身穿破衣烂衫,高举五星红旗扑向麦地。”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无耻的模仿和追随,是典型的“羊群效应”,更为可笑的是,在他们为中国农民歌唱的时候,那些被歌唱者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

  麦地是悲伤的,中国农民是悲伤的,真正来自麦地的诗人是悲伤的,但那些每日穿梭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欺世盗名的混混是伪装悲伤的。金钱和名利可以成就他们,但文学以及文学该有的尊贵和崇高绝对不能原谅他们。

  所以,我想到分离,这么多年,我一直以自己的眼睛关注着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我坚信我有能力,把一切虚伪和无耻从人群中分离出来。我尊重一切具有独立精神和人格的思考,就像我一直珍重一粒麦子和它对我的养育。

  麦子熟了,但麦子曾经是绿的。我愿意握着一棵麦子嫩绿的手,走过诗意浓厚的大地。

  2010-7-11




[ 本帖最后由 @边走边唱@ 于 2010-7-11 21:5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携孤云就残酒 于 2010-7-11 15:18 发表
延伸之外的延伸:

以麦子之名,为海子的才华、他的悲悯情怀、为他正追寻着的、并开始流失的麦地默哀并致敬!



谢谢残云来过,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7-11 15:19 发表
麦子熟了,但麦子曾经是绿的。我愿意握着一棵麦子嫩绿的手,走过诗意浓厚的大地。

    坐沙发欣赏拜读朋友充满质感的麦子文章。虽然我写了大量的关于麦子的文章,虽然也结集出版过《永远的麦子》,但常种常新的麦 ...


谢谢读和留言,辛苦了,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深院梧桐 于 2010-7-11 15:33 发表
  站在喧嚣浮躁的90年代门口,海子说:要不我就不进去了,你们自己玩吧。


那我们,听你的,继续玩,你别进来了,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7-11 15:35 发表
最初的麦香就是这样的,和我们的童年一起,沉在老家的河谷里。
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我从路上捡回来的一棵麦穗,再由母亲送到城里,她一定愿意让别人在褪去我身上的胞衣之后,发现我是多么饱满的麦粒。
就像一粒麦子 ...


谢谢匣子朋友细读和点评,辛苦你了,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7-11 19:13 发表
难怪边走边唱,这般深厚的情感和灵动的文字。


谢谢老太阳,看到你很亲切,呵呵!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11 20:31 发表
我以为,我懂得什么是丰收,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幸福。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文字,还有文学,还有人在替我们思想,还有人会闯入我们的日常。
是的,麦子青的时候,那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后来,麦子成熟了, ...


谢谢你读评,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7-11 20:33 发表
这个文章写的好,海子的诗歌读起来总叫人莫名的寥落,问好朋友。


谢谢你,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袅袅 于 2010-7-11 20:41 发表
读此文,犹如品尝麦子的清香。童年的记忆一一鲜活,美丽而生动。


谢谢袅袅读和鼓励,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小英1998 于 2010-7-11 21:16 发表
海子的诗歌,总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的空间。麦地给了他无限的创作动机。
您是思考的麦子。


谢谢新朋友来读,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携孤云就残酒 于 2010-7-12 06:50 发表
海子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
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
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秋天
我请求:
下一场雨
清洗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 ...



如果我没记错,这首诗的题目是:我请求:雨
谢谢你再次光临,再次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7-12 12:17 发表
思想与美感交织为一体,语言之内和之外的美,构成了形势与内容的美的统一。阅读此文,感觉到一个思想者在吟唱心灵之歌。
真是难得的好文字!


谢谢荷风朋友鼓励,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最后一头战象 于 2010-7-12 12:25 发表
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娴熟而自然,功力不凡。


问好战象,向你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何乃华 于 2010-7-12 12:39 发表
欣赏大气之作,读来荡气回肠。


谢谢你读和鼓励,远握!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7-12 18:27 发表
诗意浓郁,感性理性共熔。酣畅淋漓,余韵悠长。


谢谢菊花朋友,问好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04:41 , Processed in 0.0702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