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66|回复: 1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语言及回归古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语言及回归古典



  忽然想起谈论散文语言及回归古典话题,缘于偶然遇到的一本书。

  周末,带孙女去广场游玩,就在地摊上发现了这本《与中国作家对话》。询问价格,摊主回说三百大分,用这样价格淘换到正版书,值!欣喜之余,多给了他一百大分。摊主感叹,今天遇到知音了。我说书卖用家,这书对我有用。没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作家。

  灯下翻阅,欲罢不能。散文手法写就的专访文章,清新晓畅,给人一种雨洗浮尘般的宁静。一口气读完,回看此书作者,原来是中国新闻学院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本名王洪,笔名木斋。书中文章,是其兼职《中华读书报》特约记者期间,对国内著名作家的采访手记。其中作者对贾平凹、刘震云和曹文轩的访问,特别吸引我关注。由于自己致力散文写作,深感散文是最能体现语言艺术的文体,而他们恰恰涉及到作品语言及回归古典话题。

  作者采访贾平凹,问及语言问题时贾平凹答:语言没有办法说,说了就走味,有人说我的语言文白夹杂,其实,有许多古代汉语散落在民间,这种语言皮实,就是有韧性,有张力,比如“吃毕了”,“携好”。现代汉语缺少好多东西,来表达变化的事物。语言里要充满空气,要流通,要有那个东西。一番话,颇有“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的味道,说得众记者都乐了。

  在农村,的确有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宁津柴胡店镇有些村中,百姓意见相互不一致时,有一方就用“相了”来表达意见相左。在我的老家高家店,人们常用“疵毛”来形容缺点或毛病,因此而有这样一则笑话:外地剧团来治河工地演出,团长偶尔听到民工抱怨戏演得疵毛,不明白什么意思,就顺便问指挥部领导,怕团长了解后尴尬,领导就瞒哄说“疵毛”就是好的意思。到了晚上演出之前,团长特意到幕前表白说:有的民工同志表扬我们节目演得“疵毛”,我感到很高兴。今天晚上,我们争取把节目演得更“疵毛”。话音刚落,笑翻了台下的民工们。

  作家凭借语言表情达意,维妙维肖地描绘事物,栩栩如生地塑造形象,语言既要简洁、縝密、高雅,又要新鲜、生动、形象,才会显示出浓淡适度,显示出张力与活力。语言,小到可见个人气质,大到可见民族气质。古代汉语,曾对汉族气质的形成,起到过深刻作用。以往反对文言到极端,是使我们这个民族的语言,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就再于他重视古文修炼和重新拣拾起散落民间的许多有生命力的文言。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谈贾平凹的散文语言时说,我们都能看到他对古文在结构上的有意借鉴和吸纳。简单的或恒定的生活主题,在灵活回环的表达里,获得了生气。贾平凹有意选置那些沉憨的字眼打造古朴之气,亦不避村野俗字,俗语,亦古亦今,极俗极雅,久之,竟成为作家自己的语言,似乎浑然天成,本应如此。

  曹文轩感叹,作家不修旧学,不习古代汉语,所显示出的弱点就是语言质地太差。语言实与衣料一样,质地厚重,质地轻薄,并非不能感觉到。古代汉语凝重、端庄、雅致、斯文,养育出一种气质,已浸润到文学中间去了。贾平凹与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汉语一直保持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使他在语言质地方面风骚他人。

  《挑战荒漠化语言》,是作者专访到刘震云后的文章标题。仅这个标题,就令我感到震撼。对于汉语写作,刘震云回顾说:我国先秦诸子的文字是非常美丽的,文字是非常丰富的,多侧面的。一直繁衍到我们手里,就已经荒漠化了,贫瘠化了。白话文对于汉语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白话文之后的汉语,特别是文革后,常用的也就剩下两、三千字了。我们就用这些文字来从事写作。出版文集时,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作品,觉得异常贫瘠,所使用的汉字,也就在两仟五百字左右。生活在语言荒漠化的现实之中,对于作家是一个挑战。

  于是,刘震云下决心挑战荒漠化语言,潜心攻读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散文。阅读之后,他感觉先秦的文风,有始料不及的丰厚和覆盖性。刘震云历时八年创作了二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乡面和花朵》,仅修改就耗时两年,可见他对文学语言追求之严谨了。但他对自己的文学语言,依然不满意。这对于我们从事散文写作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启示。只满足于口语化写作。无疑会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和题材。向刘震云学习,向荒漠化语言发起挑战,才会增强自己散文作品的质地,才会为读者捧出合格的散文精品。

  作者在对曹文轩进行专访时,谈到了文学回归古典这个话题。曹文轩说:我的看法是非常明确的,毫不犹豫的。文学的现代形态与文学的古典形态,不是一种进化论意义上的关系,它们仅仅是两种并列的形态,当这个世界日甚一日跌入所谓的“现代”的时候,它会反而更加看重与迷恋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情感的慰藉、能在喧哗与骚动中创造一番宁静与肃穆的“古典”。中国古典美学有相当多的美妙的东西,是东方美学的高峰。与这一高峰相联系的一个核心单词是:风雅。但这个高峰已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别忘了一个事实: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别忘了另一个事实:一切深刻的思想都会变为常识,而只有美会超越时空,青春常在。

  在作者问曹文轩是否继续营造“古典主义”时,曹文轩回答:是,也不是。我在为古典形态争得权利。我强调它,并不是想以它为文学主流,而仅仅是因为我看到文学背弃了它,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格局上的缺撼。我不会画地为牢去拘囿自己。有些情感、感觉、理念可能只适合求助于古典形态,而另一些情感、感觉、理念可能只适合求助于现代形态。这叫各得其所。但现在我却要继续张扬古典主文。原因无须多说。

  古典主义,创始人是法国的马雷伯等人。崇尚理性原则,是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特征,它注重艺术形式上的完美,要求文学语言纯净、准确、简洁和合乎逻辑,推崇华美委婉的艺术趣味,强调文学要自然逼真,重视人物心理分析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我理解曹文轩的回归古典,当然是中国古代的为文之道。比如讲求修辞立其诚,见素抱朴.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法天贵真.知言养气.知人论世.金相玉质等等。不知当否?

  从贾平凹散文的文白夹杂,到刘震云挑战荒漠化语言,再到曹文轩执意回归古典,让我确确实实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确需要从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了。近年来,我写了近四十篇植物系列散文,也注重开掘其中的文化积淀。所以有人评价我的植物系列中有古典成份。读了《与中国作家对话》之后,我庆幸自己的路没有走错,我坚信植物之美,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具有一种提升生命存在的力量。

  宋代的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看来,古人早就发现了语言的气韵流动之美。善于驾御语言,才能充分利用流动的语言,使自己的情思流淌其间,唤起读者的感觉、想象,从而拓宽语言的空间,增强语言的动态感染力。现代散文,仅用流通的白话来写,质地显然来得苍白。贾平凹、刘震云和曹文轩,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只有到渊博的古代汉语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散文作品具有豁达而流动的美感,举手投足,潇洒自如;侧首回眸,顾盼生辉。才能使自己散文作品,具有情致飘逸美,意境灵动美,气韵流散美!

  现在,我把《与中国作家对话》这本书,摆放在家中书橱里与我目光平行的位置上,为的是抬眼转头间易望,心中便常存了一种鞭策。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我先坐坐高版的沙发,然后慢慢欣赏后再回复!
谢谢你首先阅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在作者问曹文轩是否继续营造“古典主义”时,曹文轩回答:是,也不是。我在为古典形态争得权利。我强调它,并不是想以它为文学主流,而仅仅是因为我看到文学背弃了它,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格局上的缺撼。...
谢谢你的赞同,呵呵,有知音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作者在文中不仅列举了许多大家和自己大量创作案例,说理透彻,行云流水,还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地信手拈来散文语言及回归古典的真实蕴涵。从多方面反复论证,使读者在读文、学习写作技巧时,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还可...
谢谢永生的鼓励,迎春继续努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刘敬胜 发表
我坚信植物之美,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具有一种提升生命存在的力量。
我很喜欢高老师的那一系列植物的文字 常去去您的博上阅读从前没读的文字!
这篇结合自己的写作和感悟,与大师的对话相通,来达到论述的目的!
学?..
你近来的农具系列写的好棒!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安徽李天斌 发表
偶得一本爱书,著成一篇佳作!好文笔!特别是高版好学多思精神我辈理应敬佩和学习。问好高版。
谢谢问候!
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芳菲 发表
高版详细地论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散文之间的关系,深受启发。“只有到渊博的古代汉语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散文作品具有豁达而流动的美感”。记住了。谢谢!
问候你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暖玉 发表
有人一听说古典,就联想到晦涩,其实,古典语言有的很是简洁明了,我们当汲取的是这些。古典文学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人,一方面是丰厚知识的必要,也是传承的必要,你说呢?
确实需要传承.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作家凭借语言表情达意,维妙维肖地描绘事物,栩栩如生地塑造形象,语言既要简洁、縝密、高雅,又要新鲜、生动、形象,才会显示出浓淡适度,显示出张力与活力。语言,小到可见个人气质,大到可见民族气质。我十分赞赏...
谢谢敬版光临鼓励,远握!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雪亭 发表
那就是只有到渊博的古代汉语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自己的散文作品具有豁达而流动的美感,举手投足,潇洒自如;侧首回眸,顾盼生辉。才能使自己散文作品,具有情致飘逸美,意境灵动美,气韵流散美!
先学习一遍,...
谢谢雪亭问候.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薛暮冬 发表
读后颇受教益。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匹敌的。
你近来的文章,就很有古典风采,迎春非常欣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韩开春 发表
高兄有心人
谢谢开春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拜读高版论述散文语言的佳作,回归古典确实能够使我们的散文语言变得雅致,隽永,富有灵性.读后有所收益.问好高版.
谢谢春山阅读留言.握手致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学习。受教益了!
谢谢光临阅读.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高版对散文有很深的造诣,文章对我们很受益,感谢你让我们分享这么好的文章!
谢谢若荷对迎春的鼓励,迎春一直学习你的好文笔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11:27 , Processed in 0.0764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