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青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这个夏天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11-12 08:04 编辑

  置身其内感受,置身其外思考,是湘江往北说过的关于写字的话。很显然,《这个夏天》展示了这一主旨。

  题目简单,无修饰意,像一位素颜女子,棉布衣衫,休闲鞋子,举止形容透出散淡意,像纯色的瓷。这或许是北曾经的样子或理想,如她在回复里所说,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自己,本质还是一样的,一直希望自己历经沧桑,归来仍是少年。

  一句极普通的话,透出些许无奈。风起处,衣袂飘扬,发丝抚过容颜,湘江,少年。

  少年生长于湘江畔的小镇,渔歌唱晚是童年写实。在关于生命最初的对镜中,作者极好的控制了笔触和情感,没有任性简单的泛滥开去,而是理性地及时收拢,向河的对面看去,心也飘向了河的上游。小镇是少年人生的此处,河的对面和上游象征着生活的别处,即城里。

  作为城里的构成元素,北在文章起始便给出素描式的符号呈现,车子,楼房,空调,马路,站牌,收音机里好听的女声播报。这些,构成了作者当下的生活场景。还有公司,公园,学校,高架桥,红绿灯,月湖等等。于这些的注目和掠过,形成了我的形式上的在场。是形式上的,而非内里的。内里的在场是什么呢,北给出的关键词是迷茫,困惑,木然,这些描述真实的呈现了现代城市人的精神特征。城市人已经适应了忙碌的生活节奏,忙碌得近乎麻木,无暇思考,如纪伯伦所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在等红绿灯的三分钟或心理感觉更久的短暂时间中,生活的盔甲悄然卸下,露出我的空虚,软弱,无可奈何。关于空虚,作者给出的描述是龟缩在空调屋,用电视剧、电子书和电子游戏打发时间。当时间被用来打发时,那份现代城市人的无聊无奈尽在眼前,非一声叹息而能解除。这种少年梦想的河对面和上游,那种大人的也是我的梦想以这种样子给予呈现,由不得人不迷茫,困惑,继而自然地找寻。找寻什么呢,来处,最初出发的地方:小镇。

  记忆中的小镇不只有渔歌唱晚,还有小卖部,春姑,带着香味的糖果纸。这些元素构成了朴素的人生来处。这种立今追昔的对镜让人看到,原来生活可以简单如此,一枚漂亮的糖纸便可以承载一个少年的童年美好。同样的,北在这种对镜中没有泛滥和停驻,而是理性的抽离,用一个包裹实现了过往与当下的无缝对接:记忆,小镇的温暖,包裹着城市上空的我。这里,北在我的前面给予了城市上空的定语,亦即生活之上的,或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我。那个层面的我不只有迷茫,困惑,木然,不仅有空虚,软弱,无可奈何,还有基于这一切之上的有无和虚实分别对镜。对此,有着相当敏锐直觉的北如何能视而不见、察而不觉。

  北是敏锐的,这种敏锐是骨子里早就有的,像一个软弱的小动物,时时察觉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对此,北给予了九岁时的记忆呈现,雨水滴到鞋子里却没有出声。具象,有温度,在场感极强。雨水滴到鞋子里,那份凉一直放在心里,被带进城,成为自我保护的镜鉴,让我看到了那个源于湘江小镇少年的自己在城市物欲中的渴望、羞涩和难堪,以及由此而生的害怕、恐慌和挣扎。怕什么呢,是喻示着少年纯真的瓷碎裂痕抑或其他?对此,北给予的呈现是,那个青涩的我已经不存在了,连同丢在了来时路上的梦想,取而代之的是忙碌于各项数据报表及经营指标当中的我,只有自己明白的小资伪装。少年与中年,青涩与老去,梦想与迷茫,过往与当下,小镇与城市,时空交错,构成了一幅不乏真诚和勇敢的心画镜像,令人慨然。从中会不会看到某种某些相似性呢,定然会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一模一样的地方。

  作为生命来处的一部分,北给予了春姑一定份量的笔墨。春姑是一个符号,代表着曾经青涩与美好在当下进程中的挣扎、病态和祝愿。春姑因练功走火入魔,被送进精神病院。她为什么练功呢,是因为害怕,恐慌,怕自己成为被神惩罚的恶人。作为普通的生命,支撑起春姑的是一种朴素的生存哲学:做善人。在这里,作为信仰或是工具的宗教或是功夫在春姑这里发生了背离,以拯救之名做了伤害之实。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黑白能够囊括这种发生,生命生活之中有过多的灰色地带。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若视春姑得病为风,地是什么,青萍之末又是什么,此间种种值得深思。能够见到的是,在北的记忆中,春姑原本健康,笑得脸像花儿一样。花儿的喻意让人联想到静美,纯真,一如小镇,童年。可是呢,小镇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却又以一种安静的方式悄悄存在。很明显,在北的心中,那个承载着美好记忆的小镇有一定的构成元素,它们各有其形质,也有某种共性,比如生机。对于生机这个词语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生存的机会;二是生命的活力。很显然,村镇如老妪,哺育了生命,衰老了自己,变得瘦骨嶙峋,乳房干瘪。这种变化触目惊心,缓慢而持久,让这个从此走出去的少年几乎忘记了生养她的地方,更别说把多年以前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真个是物非人亦非。如此,阅读之时便有了一种浸彻心脾的苍凉意,如同听到漠漠荒原上响起的风声嘶哑。

  除此之外,小镇的存在还被赋予了一个词:安静。在这里,北将其定义为一种方式。原来一种事物的存在除却与生命关联的生存机会和生命活力之外,还有安静其质的内里。像一朵花儿,人类赋予其静美,或是其他,一念起,便以有限的概念之有取代了实质之无,狭隘自然产生。对于这种安静的方式,北承认自己置身其中无法感受到,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会在心上泛起涟漪,就像这夜晚的月湖。

  置身其中却无法感受到,这种被称为安静的存在方式到底有何喻意呢,否则如何会在心上泛起涟漪。这里,北提到了心,心上。对于这种泛起,北是喜欢的,接受的,并喻为夜晚的月湖。相信北会喜欢夜晚的月湖,动静之中不乏水的柔美和月的清辉。这一切似曾相识,让人联想到少年记忆中的湘江。可是如今的湘江却令人失望,水面漂着垃圾,伴随还有汹涌的洪水会不会侵害小镇的担心。

  这里,北用到一个词,担心。因为害怕小镇被侵害。小镇在衰老着,自己呢,也要面对不断老去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曾经拥有的健康、美丽等等一点一点丧失,变得如小镇一般失去生机。如此说来,当初的所谓梦想错了吗?为什么经历了打拼,从无到有,却又要由有变无,直到最后生命的消失。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或隐或显的问题随时都会拷问在时空这个二元象限里生活的人,比如等待红绿灯的三分钟。

  这种拷问如随时要将湘江吞噬的洪水猛兽,在人心上形成了或明或暗的缺口或是缝隙,需要填补,需要安放,以安静的方式。

  可是曾经的小镇似乎已经给不了太多明晰的指示,一如北文中所言,她置身其中却感受不到,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果再也看不到了,那些喜欢的味道也被风吹散了。北像一滴水,从湘江移到了月湖,这里有人工的修剪意。她需要湖面亮起来。这里,她提到了只要有风。原来风既可以吹散喜欢的味道,也能让湖面亮起来。是的,只要有风。

  风起于何处?青萍之末。北随母亲去看望了春姑。春姑搬离了小镇,在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住下来。对于这个地方,北给出的描述是与小镇相似,树木自然生长,没有人工修剪,在这里,一种久违的感觉浮上心间。自此,找寻给出了答案,即使文末用了落荒而逃。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1-9 16:08
青衫子的文章,已经形成了较为个性化的书写风格。《从这个夏天说起》,也体现出书写时的视野更见开阔,观察 ...

谢谢刘版精心读评鼓励。还请多指点。冬安。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江往北 发表于 2018-11-10 10:31
大地是我们的最初也是最终,我们不断寻找内心渴望的,又不愿舍弃本身拥有的,矛盾,纠结的个体,却又需要群 ...

嗯,北所言极是,深入地阅读,便是沿着作者的心路走一遍,此中炎凉,唯有心知。于自己也是一种拓展丰富的过程。
冬安。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棉棉 发表于 2018-11-10 23:46
喜欢这样的书写,可以在这样的观照中更好的体会和感悟原文的 深邃和意义。
学习。                        ...

问好棉棉。谢谢来读。冬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媚 发表于 2018-11-11 15:37
一幅鲜明质感的图景,自然能够引出审视者深长的联想。作品对于读者的启发,读者对于作品的深化,在这种不断 ...

是的,好的作品是基础,必然是有所触动才会深入阅读,进而受到更深启发。
冬安。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11-13 15:17 编辑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1-12 14:41
我怎么觉得这章字应该放在书话评论呢?

是吧,嗯,记着晰子的话了。下次写书评的时候放在那里。冬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子 发表于 2018-11-12 17:13
这是一次对湘江往北文章的一种明晰解读,从形式到意蕴的诠释,给读者了解一个人一篇文章的结构章法和文字意 ...

谢谢房版精心读评鼓励。一念起,写了个读后感。还请多指点。冬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11-14 08:16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8-11-12 19:52
读的真好。您怎么能读得比恩和好这么多呢!泄气了。O(∩_∩)O哈哈~是您和湘江老师都写作的关系吗?想想:嗯 ...

恩和过奖了。
论读书识字,青衫比恩和差远了,哪里会有好这么多。
提及湘江老师的写作,她有近九年没动笔了,去年以来断断续续在这里读评交流,读得认真,评得诚恳,意见建议时有提出,成为散文版一大亮点,大家有目共睹。给我的建议帮助更多,不是一个谢字能概括。原以为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下去,没想到她从【初秋】征文开始动笔写了,实在让人欣喜。这一篇在我看来尤其好,让我觉得曾经的湘江往北回来了,自己也有了新的学习机会。
抱着学习的愿望,写了这篇读后感。最开始写了两段写不下去了,停下来,又返回去重读,终于找到入口,一点一点掘进,终于发现了蕴藏其中的闪光点和脉络,收获多多。
于北文字的解读也是一种基于缘分的遇见与认领吧,顺着文章的脉络和光亮看了看走过的心路,以及她正在打造或是找寻的心匙的样子,以资借鉴。在此期间,必然如恩和所说,感受到了蕴于字里行间的温煦温情,所谓以字取暖即有此意吧。
提到那篇《清》,恩和说的没错,是有流水意,开始只是散淡记下两天来的行程所遇,闲说话而已。等到写完了才发现,原来三件事竟然都关乎信仰,程度不一罢了。是字有神性呢,还是意念自有指向,反正是把想说的说出来就是了,至于最后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也是一种梳理。
有大信者,自尊严。极是极是。恩和说的全部都漂亮。
冬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8-11-14 08:52 编辑
她她 发表于 2018-11-13 16:45
确实好。北的字,你的、恩和的读评。
不是一个好字所能表达得了的,是彼此的那种感知、默契,那种遇见“你 ...

她她谦虚了。
虽然你来论坛晚,但你的读写态度和功力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你对人对字的真诚,相信每一个与你有过交集的人都感同身受。像是一股清流,给这里带来清澈温暖,足可镜鉴。
你的那篇《母亲》写得很好,我还和昙昙说过,她她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一鸣惊人。
当然了,文字无法以单纯的好坏来区分,无论读写,只要于己与人不伤,能够滋养心性,都是好的。
冬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14:27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