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如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夫学易之过涉灭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易·象传》分为“大象”与“小象”两部分,大象是对六十四卦的理解,小象则是对三百八十四爻爻词的注释。有人曾将大象中六十四条“象词”单独开列,称之为“《周易》中的六十四条处世格言”,可见其说理性与概括性之强。而笔者更愿意将其视为《论语》的续作,因为两相参照之下,总觉得如出一人之手。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反证,认为《象传》出自孔子或孔门弟子似乎不无道理。
  
  例如“大过”卦的象词:“泽灭木,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分明便是《论语》的语气。
  
  那么,为什么要为这一卦写上这样一句象词呢?可以想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社会道德与规范沦丧得实在“大(太)过”了,那些以“修齐治平”为人生目标的君子们无以施展手脚,所以就只好“独善其身”,去过“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日子了。而大过卦就是对这种现实最形象的描述。
  
  大过,兑上巽下,兑为泽,巽为木,本来,泽是能够滋养树木的,可是却跑到了树梢的上面,“泽灭木”,自然会把树木淹死,这就是大过卦象的含义。大过卦乃是颐卦的“错卦”(六爻阴阳相错,即阴阳相反),在《序卦》的顺序中与颐卦前后相接,如果我们认为颐卦《彖词》中所说的“圣人养贤及万民”的说法可以接受(实际上,高高在上的“圣人”们确实是可以依靠优惠的政策“惠民”或者说“养民”的。),那么,颐卦中已经明确告诉人民要“自求口实”,上头已经不打算“养”他们了(参看《村夫学易之自求口实》),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大(太)过”了吗?
  
  再从爻象上看,中间四爻为阳,上下二爻为阴,朱熹《周易本义》释为“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不胜其重……”如果把阳爻视为“君子”,把阴爻视为“小人”,那么,这一卦便分明是“民少相公多”的形象描述。可以想像,公务人员多了,老百姓不胜其重,这样的社会也实在也是“大(太)过”了。
  
  大过卦辞云“栋桡”,便是对这一现实的精彩比喻。栋,即房梁,也即我们常说的栋梁,桡,即是向下弯曲之意,可见,这根房梁已经承受不住如此的重压而开始弯曲变形,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恐怕就会有倾覆之患了。
  
  有意思的是,大过的卦爻辞中却并无一字提及现实,其中反复宣讲的不过只是梁“栋”及“枯杨”,而这两者,则都与房屋有关。
  
  然而在《系辞下传》中又分明提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认为大过卦上兑为穴,下巽为木,穴中有木,乃是坟墓之象。至于是因为古代圣人见了大过卦的卦象才想到了使用棺椁,还是因为先使用了棺椁才与大过卦联系起来,今日已不得而知,在此暂且不论。不过,笔者还是更倾向于将大过卦视为房屋,穴中有木固然可以视为坟墓,然而大过卦中间乃是四个阳爻,“阳气”过盛,恐怕这地穴之中住的未必就是死人,毕竟还是活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半坡遗址发现的房屋就是半地穴式的,似乎也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那么,如果顺着这一思路推断,卦辞中的“栋桡”说的自然就是房屋的栋梁不能承重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承重呢?有句俗话说:“打铁还要本身硬。”房梁不能承重,固然有覆盖物过重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因为梁木本身不够坚韧。《彖词》曰:“栋桡,本末弱也。”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在一卦六爻中,初、上两爻无疑是它的“本末”,大过卦初、上二爻皆阴,自然就有了“本末弱”之象。本末一弱,这根房梁当然就在弯曲了。(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德为本,言行为末,这两方面不过关,又怎么能担负重任呢?)
  
  再回到卦象上,为什么这根房梁会因“本末弱”而“栋桡”呢?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由于它原是一根质地柔弱的柳木(古代称柳为杨),外因则是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对其造成的腐蚀。
  
  何以推断这是一根柳木呢?二、五爻辞中两次出现的“枯杨”即可证明。又以卦象论,兑为泽,巽为木,生长在水泽旁边的自然也非柳木不可了。对此,项安世释为“二、五皆滨于泽,杨,泽木也。”
  
又何以推断是因为阴雨对其造成了腐蚀呢?仍以卦象论,兑为雨,巽为风,有风雨交加之象,自然是天降大雨无疑。而九二爻辞“枯杨生”、九五爻辞“枯杨生华”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依前人的理解,,根也;华者,上之枝也。既然已经成了房梁,若非连日阴雨,空气湿度过大,又怎么会又是长根又是长枝的呢?
  
  若这根房梁是松木的也就罢了,哪怕是“郁郁涧底松”,它也是胸中有丘壑,背上有傲骨,绝不会轻易为外境所左右,即便如老子般“无为”,也可以做到“无不为”,又怎么会随随便便就做出“生、生华”之类的蠢事呢?柳木生性柔弱,其做成的栋梁虽然可以坚持一时,虽然可以如“老大得其女妻”一样“无不利”,甚或如“老妇得其士夫”一样“无咎无誉”,却不知早已为最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在“大(太)过”的非常时期,在如此“本末弱也”的房梁下,即使真的发现了问题,也不可能有所做为,至多只能维持一时,而绝不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试看初爻爻词“藉用白茅,无咎。”阴天了,下雨了,屋子里潮湿了,铺上点茅草,短时间内确实没有什么问题(无咎),可是这样对付着可能长久吗?
  
  九四爻词虽然出现了“栋隆”字样,可是我们却并不知道这根房梁能够隆起的原因。笔者自幼长在农村,家中住了多年土房,在印象中,房梁很粗很粗,一般绝不可能弯曲,但稍细些的檩子、椽子就不能保证了,每每总有弯曲的情况(如是有钱人家,盖房会用松木,就不会如此。),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父辈们往往就会在下面竖起一根柱子将支撑起来。一旦柱子竖起来,本来向下弯曲的檩椽就又焕发了生机,向上“隆”起了。这样,本来的“危房”就又可以住上几年了。可是谁都知道,这样的“隆”起毕竟是不可能长久的,一旦(经济)条件允许,终究还是要把旧房子扒倒了翻盖的。以此经验来看,九四爻的“栋隆”大概也是人们在短时期内采取的某种补救措施罢了,而这种措施也只能坚持一时,在“枯杨生、枯杨生华”的情形下,终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又是这样一根“栋梁”,在承担着这样艰巨的任务,其结果也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了。上六爻词就给了我们最清楚的答案:“过涉灭顶,凶。”这座房屋终于没能逃过此劫,在内忧外患交相攻击之下,它终于一头栽入了连日阴雨积成的水泽之中,慢慢消灭了踪迹。也许,倾覆的不只是那根“本末弱也”的栋梁,中间那过重的“四阳(爻)”也同样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呜呼!大灾过后是否还有生存的迹象?有的,因为毕竟还有那些“岁寒而后凋”的松柏们。以木喻人,也就是那些“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君子们。无论要面对怎样险恶的外部环境,无论要承担怎样寂寞的内心苦楚,我们都相信,只要他们“独立”得彻底,只要他们“遁世”得干净,废墟上的重建也就有了希望。(水如空 2010125日)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0-12-27 20:2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日不来中财了,挺想大家的。做为一个新的开始,且把《村夫学易》继续下去。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12-22 18:46 发表

老弟忙什么了?以后要多来,多看大家的文章。

多谢武兄惦记!
最近由于买房搬家,电信部门那些混蛋们办事效率太慢,所以一直上不了网,在朋友家上也不方便,所以没能及时发文,更没能阅读文友们的作品,真是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从现在开始,又可以回到从前在江天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日子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12-23 12:22 发表
  看来老兄对《易经》还颇有研究,说卦解爻都头头是道。问候朋友。

多谢关注!
颇有研究不敢说,只是喜欢。而且我的喜欢还是属于民间的,入不了学院派的法眼,故名曰“村夫学易”。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孙光利 于 2010-12-23 18:36 发表
挺难得,看过,没能懂,放弃了,佩服

还是不放弃的好,没懂不要紧,不妨搜一下“村夫学易”系列,大概可以作为入门教材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0-12-24 10:18 发表
对《易经》把握的精确,赘述有理有据,详实。问好

问好奇兄Q
我解易基本上脱离了前人复杂的方法,大概只是从象和词两方面来理解,自然有不足之处,但毕竟容易理解些。我的目标就是让“易”成其为易,而不是“难”。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12-24 12:35 发表
学习如空好文!

好久没读微风的文章了,真是有些想念!:handshake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12-27 17:27 发表
对我来说,这系列的文实在是太高深了。读了两遍,还是觉得吃力。主要还是因为对易经的不懂。
那些一一对应的解说词,倒是个个在理。能把晦涩的易经用现实的例子推而广之,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过涉灭顶。凶。 ...

易者,易也。如果从高高在上的云端下来,回到民间,回到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中,也许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0-12-27 17:51 发表
古为今用,好。

多谢玉德老师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12-27 22:02 发表


眼见村夫像你这高深学问,吓得我连村夫也做不成。
这个世界上傻子更快乐,所以我宁可悠悠荡荡浑浑噩噩,既不高瞻远瞩,也对基本社会生活保持无知境界,才能有点好心情。

看来云端才是真正知“道”者,如我等大概还只处于“术”的范围。道法自然,云端得之矣~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暖玉 的帖子

问好!
易是要自己学的,我写的这一系列只是要给大家一个入门的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17:52 , Processed in 0.0656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