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30|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村支书家的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村支书家的茶
  
  说起茶,就想起老师讲给我的一个不趣事,若干年前,有朋友约他去喝茶,一帮人兴致勃勃地去了。那朋友颇自豪地拿出一包茶来,不无神秘地冲大家炫耀说:这可是我珍藏了好几年的雨前茶啊!
  
  当然,老师说这事的时候,并无嘲讽之意。只说朋友一腔热忱,只可惜不怎么懂得雨前茶是要当年喝的,如隔年就算是陈茶了。这让我想起春节时女儿的男友,那天我闲着无聊去超市,偏巧碰到他正在挑选绿茶,那孩子说假期已过,回部队给首长捎的礼物。我问为什么要挑这个绿茶?他说就是看着包装好。我问首长懂不懂茶?他说应该懂得一点的。我说那就拿红茶吧,绿茶要细细品尝才能挑选,色、香缺一不可,而红茶更在意的是汤。那孩子听了我的话,立即把已装进袋子里的绿茶换成了正流行一时的当地红(至少不会过期,质量也不会马虎)。
  
  说起茶,我最佩服《红楼梦》里的妙玉,她最懂得看什么样的人端什么样的茶。贾母不知什么原因,口口声声说不喝六安茶,妙玉就很识趣地避开六安茶,还奉出一个成窑小盖钟,盛上一杯隔年的雨水茶?直喝得贾母兴起,还要根本就不懂茶的刘姥姥也尝尝。但这并不意味着妙玉就很看得起贾母,唯一能够发泄的就是扔了那个成窑小盖钟,只不过这样一来,留给读者的印象就是她特讨厌刘姥姥,落得一个势利之极的骂名。然后再看妙玉拉着宝钗、黛玉去喝的体己茶。对于妙玉窖存了五年的从梅花雪水,很多人也还是质疑的,认为这妮子就跟秦可卿卖弄闺房里的摆设一样,纯属就是作秀。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窖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呢?让我们看看妙玉的待客过程就知道了。妙玉深知宝钗出身大户,自然是懂得一些茶道的,如果尝出五年窖存的梅雪花水有假,虽说那丫头心里有底不容易出口道破,但那也还是很难为情的。不过没关系,对付宝钗这样一个女子也很容易的,妙玉奉上一个葫芦制成的“(分瓜)瓟斝”,任你经过世面的宝钗千品万尝,品出的不过是一股子被掏空了瓤子的葫芦味儿罢了。
  
  倒是古怪刁钻的黛玉冷不丁问了一句:这是什么茶?
  
  这是什么茶?妙玉倒是显得满脸不屑:亏你这样一个人儿问得出口,连窖藏了五年的梅花雪水都尝不出来。
  
  黛玉立时哑了声。她纤纤玉手端着那盏酱红色的“点犀乔”,有些受宠若惊起来。或许在她有限生命里,根本就不知道五年的梅花雪水是什么味道。
  
  至于宝玉,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最感兴趣的是妙玉的用过的那个绿玉斗,说不定上面还沾着妙玉新鲜的唇膏子呢。
  
  昨天看《易经》,听台湾曾仕强先生讲阴阳八卦,他说世界万物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之后又看到一水的那章“豆腐”说,文中提到妙玉,她说如果把,王熙凤与秦可卿比喻成龙虾与河豚的话,妙玉其实就是一块贫血的豆腐。读完后不由然再一次想起她捧出的茶,觉得这丫头从外表看像是一块豆腐,其实细想了即并不简单,她喜欢宝玉却并不明了说,还那么地煞费苦心,至产也是一块打了鸡血的红豆腐。曾仕强说世上只有男追女,哪有女追男?说完这话又拐了一个弯:男追女并不见得就能追到手,女追男更是不可能有好结果。
  
  那到底该怎么样呢?曾仕强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说起一个同事曾向他炫耀说终于追到那个心仪已久的女孩。而他却不以为然:男人最难得的是被女孩钓去的——你看有几个鱼鱼咬了勾,又能跑掉的?
  
  扯远了,接下来还说茶。
  
  由女儿男友的购茶过程,看得出他是真的不懂茶。不过没关系,偏巧我女儿也不懂。那天他来我家,问他喝茶还是喝咖啡?他说什么都可以。女儿顺手为他泡了一杯咖啡,他呲牙咧嘴地喝着,原来女儿生怕放少了量不够,多放了几勺还忘了加咖啡伴侣。在我的提醒下,两个人傻乎乎地笑着,赶紧又换了一杯。这让我想起当初我家老公为我泡的那杯茶,当然那时他还不是我老公,更称不上是男友。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差不多完全摊开的纸包,捏出一撮条型茶叶,手忙脚乱地放进杯里,倒上茶。我看那汤由浅红变深红,尝了一小口:又苦又涩,几欲难以下咽。我那时虽并不懂茶,却还是止不住问了一声:这什么茶?
  
  他有些难为情,想了想,鼓足勇气,说,前女友送的。看我有些诧异。他忙补充说:她爸是村支书,家里不缺茶。
  
  后来,我终于搞清楚了他们分手的原因,就在于这包茶。因为之前凡喝过这包茶的人,都会止不住地问:这是什么茶?他只得没完没了地重复刚才跟我说的那些话:我女朋友送的……她爸是村支书……家里不缺茶。
  
  ——太难喝了,村支书家的茶。
  
  ——太不上档次了,村支书的女儿挑了这么一包茶。
  
  于是,还不是我老公的那个男人,就不想保存村支书家的茶了。
  
  连同村支书家的女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7-13 16:5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7-13 13:14 发表
坐坐安然家的沙发。


给银公子上雨前茶。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7-13 13:28 发表
这文就像一杯茶,耐品。
一篇茶文,写得别具意味。信手拈来的古今人事,放在这文里,刚刚好。


托大家的福,品茶品人生!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7-13 13:43 发表
不懂茶,不敢瞎说。只是这苦茶的功效还是明显:成全了一家,坑了一家。不知那村支书女儿是否也会恨恨暗道:这个挨千刀的!


这个挨千刀的,同样是茶,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要么是好茶,要么就别送。前车之签哟。:lol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7-13 14:11 发表
由于在【珍品茶苑】呆过一段时间,还写了一篇《珍品茶苑 壶润茶香》,所以对红茶、白茶、绿茶、黑茶、青茶有了点了解。现在我喝的是福建的“深坑单从茶”,有一斤“安吉白茶”,只有来人才舍得喝。 恐还没有放过时, ...


莫非是银毫?千万藏好了,等我去喝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7-13 14:18 发表
茶树,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上古时期,茶叶是以中药功能为主的。商朝以前,茶已被视为珍品,贵为祭品;承上启下,此习绵延三千年。春秋时期,茶树嫩芽,成为 ...


我更喜欢高老师的瓜蒌。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舄兢 于 2013-7-13 16:17 发表
放了五年的雨水会变成琼浆吗?以那时候的储存条件,想想那雨水就难下咽呐。
但是,出于红楼大概就妥了。
何况我也不懂茶啊。

我只喜欢喝淡淡的,放几片茶叶。其实,淡淡品来,茶叶,许多都是好的。


看过红楼梦,想不诗意都不行啊。记得当年我就采了柴门垛上的雪,煮茶喝。没尝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加了井水在里面,差别就出来了。因为井水有碱,煮出的茶冒泡泡啊。因此只有茶叶是不行的,还需有相当纯净的水。 :hug: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舄兢 于 2013-7-13 16:19 发表
村支书的女儿如果懂得用五年的雨水就好了,想必她搞到雨水存起来也很容易。


因此才是村支书的女儿嘛。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何义钦 于 2013-7-13 17:59 发表
坐办公室的功夫之一,就是喝茶,是故什么茶都喝过,知道一点“茶道”,却不懂《红楼梦》,写不出安然这番文字。机关办公室经费有限,也不可能尽喝高档茶叶,况且传出去影响也不好,于是,就有了“上中下三档茶叶,待 ...


升华是一种向往,残酷来源于生活。
如果看懂了易经,无外乎就是一二一,说白了就是事不过三。生活太简单了就朝复杂靠一点。生活太复杂了就朝简单靠一点。嘿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3-7-13 20:24 发表
于茶,我是不懂了,所以只能做俗人一个。但我还是喜欢喝茶,大概还是因为白开水太无味的缘故吧?
最近常说聊斋,这里也粘一段聊斋里有关茶的故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 ...


这个我得跟陀螺探讨,她最近特爱喝茶。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7-13 22:22 发表
品味绿茶的清新,红茶的情调,黄茶的嫩香,白茶的清鲜,黑茶的陈香,青茶的醇厚,深感生活亦如品茶,苦中有甜,甜中有苦,苦尽甘来,回味无穷。达观处世,本分做人,清除浮躁,宁静心灵,方可领略至美。纵有百忙,也 ...


生活教会我们,沉淀沉淀再沉淀,升华升华再升华。
有高老师在江天,一江的水暖热了。夏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3-7-13 22:42 发表
一向只喝白开水的,对茶不知说什么。倒是这文章看到最后,想笑,写得有趣。


笑一笑,十年少。祝云丫笑口常开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3-7-14 09:53 发表
支书的女儿不错了,没有把茶要回啊,让你还有的喝!嘻嘻嘻


没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就被那个挨千刀的凉那了,真是让人无语啊。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gyizhuo 于 2013-7-14 10:04 发表
觉得作者是个妙人。比妙玉还妙。
觉得本篇像散文,如茶香飘溢,整篇无意中能见真意。冒昧问下楼主年纪:多大了,还记得村支书女儿事?
原来,我只推崇真水无香,看本文同意茶中有道。


之前看不懂妙玉,自从看过易经之后,嗨,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兄千万莫问年龄,第一次的印象是最清晰的,不然怎么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穿越灵魂的句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7-14 13:42 发表
饮茶人多不识茶,但认得饮茶姿态的文雅,于是多有附会者。茶的故里某些“茶道”已至玄虚,并有“故作”之态另加玄谈,生活凡物因之多有“形而上”者,比如“禅茶”、“道茶”。落到实处,无非鲜、陈之别,红、绿之差 ...


如果再把人落到实处一点,无外乎男人与女人而己。只可惜世人无聊,偏把女人区分开来,什么东施西施,细想脱光了身子,不都是一样的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22:35 , Processed in 0.0557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