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线管理者的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4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线管理者往往会有一种误区,进而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要求,所有事情都按照要求,没有一点通融。比如说某物流公司要求叉车工驾驶叉车的时候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条规定无可厚非。但是,工作性质决定了某些时候叉车工不断的从车上下来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这样的规定就显得不太合适,操作的时候一线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通融。某些管理者却在这样的事情上严格要求,不做丝毫通融。


    一种是任意而为,该管的不管。某物流企业,地面补货员每天的工作包括运送空料箱,整件区补货。一些员工为了省事,工作之前就大量的储备空料箱和当天需要进行补货的品规。这样的行为最直接的影响是其他地面补货员,料箱和品规出现了紧张的状况,经常要去别的线路寻找被提前拉走的料箱和品规,不但会耽误工作,还会引起一系列员工之间的矛盾。


    以上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线的管理者不知变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对规章制度执行太过死板,造成了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应,往往会引起相关员工的抵触,这样的一线管理者认为一丝不苟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错,一切按照考核规制是公司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却忘了工作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灵活运用才是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一个不知道变通的管理者,肯定是做不好工作的。


    电视剧《亮剑》中,攻打山崎大队的时候,前一支部队只知道拼命的进攻,结果伤亡很大,效果还很差。换上李云龙的部队以后,李云龙没有像前一支部队那样只知道拼命的进攻,而是先动员战士们进行土工作业,战壕一直挖到了距离山崎大队很近的位置,然后让所有的战士每人一定数量的手榴弹,在最短时间里扔出去。效果不言而喻,一顿手榴弹的狂轰滥炸之下,山崎大队遭遇了灭顶之灾,接下来的冲锋就只是收拾残局了。


    国军在抗战后期进攻松山的时候,一样犯了不知变通的错误。刚开始的进攻伤亡惨重,漫山遍野都是国军士兵的尸体,进攻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换了一个将领来指挥,进攻变成了先清除外围的地堡,逐个的拔除。拔除地堡的时候,能炸的用炸药,够不着的直接用火焰喷射器。过程虽然缓慢,效果却非常明显。


    后一种管理者,最主要的心态是不愿意得罪人。这样的管理者,更关注的是自己头上的帽子,用不闻不问的方式,放任手下的员工。看起来这样的管理者很会做人,人员一般不会差。但是,往往损害的是公司的形象和利益。他们甚至会觉得,我这样做没有错,我只是用宽容的态度在对底下员工进行管理。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做到自觉自愿,我这样的管理就没有问题。


    士兵不是都怕死,国军的士兵打过殊死的战争。台儿庄战役的一部分,滕县保卫战打得有多么激烈,或者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有资格评说。如果没有王铭章将军的身先士卒,那有后来的寸土不让?看看之后国军高层对此次战役的评价就知道了,1938421日,李宗仁致蒋介石的电报中曾说:“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的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又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为褒扬王铭章将军,国民政府明令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蒋介石亲拟挽联悼念王铭章: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2#
发表于 2017-11-22 12:42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管理者,首先都要学会变通,对不同的人才选择不同的管理办法,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发挥最大能力的地方
3#
发表于 2017-11-22 12:44 | 只看该作者
管理者还是要深入基层,看到不同的作业情况、作业现场等,才会更好的指定合适的制度。
4#
发表于 2017-12-9 15:37 | 只看该作者
人都有个惰性,工作中各项指标不明确,做起来像无头苍蝇,有苦道不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14:57 , Processed in 0.0493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