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中华文化“双创”路径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6 1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创造和创新已成为迫切的时代需要。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并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实现“落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前中国文化外译者所要探索的问题。

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心学智慧--中英双语精粹(漫画插图版)》(下称“《心学智慧》”)正是对“双创”的积极响应和全新探索。该书基于阳明学典籍《传习录》,突破传统的纯文字传播模态,通过图文并茂的新形式,将心学思想理念以立体、多维的方式向世界呈现,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哲学宗师王阳明论学语录中的心学智慧,同时增强了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当中华文化走出去日益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命题,与之对应的则是文化外译的角色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外译作为主流翻译形式的“叛逆者”,理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开路者”。外译正是通过构建对话空间,实现异质文化的互通有无,在动态平等的对话中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关于生存的对话。然而,从曾经的大中华文库项目,到如今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化走出去步履不停,甚至掀起一轮又一轮热潮,在海外的接受效果却不容乐观,有躺在书店无人问津的,也有在图书馆的一隅无限积灰,甚至于无法拥有合理的归属,如中国哲学典籍大都归类于宗教学。因此现实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中华文化的受众对象,更有效地针对他们开展传播工作,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表达风格和理解能力。唯有如此,在文化外译活动中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使用对方熟悉的国际话语体系,让中华文化具有国际接受能力。心里装着受众,才能让中华文化走进受众心里。

中华典籍是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重要文明成果,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华文化要走出去,中国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典籍中所体现的整体思想智慧和对宇宙人生的透彻感悟,具有超越时空向我们敞开的精神魅力,是中华民族渊源有自的文化软实力之本,在当前全球消费主义和数字化浪潮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典籍外译作为外译行为中久远且经典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正面临多重困境。从传播角度而言,传播形态较为单一。历史上大规模的文化外译实践如《大中华文库》《熊猫丛书》等以全译为主要形式对外推出。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深厚底蕴对于当时的西方世界来说并不能又快又好地消化,虽起到一定的启蒙普及作用,但仍免不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基于忠实原则的全译本更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及对中国文化典籍已有一定理解基础的西方读者。其次,传播模态也多以文字为主。文字模态作为最基本的传播模态之一,其在信息传达的可靠性、时空突破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已进入多媒介和多模态传播时代,单一的文字模态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偏好,丧失了众多喜欢利用多种媒介在网络空间进行多模态阅读的读者,大大降低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文化外译,尤其是典籍外译,亟需通过利用多种话语模态来补充、协同、强化和调节,让中国典籍故事的话语意义得到完整表现和传递,帮助受众深入理解传播内容。

《心学智慧》一书正是基于当前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困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传习录》中所蕴含的心学智慧进行了再阐释,体现了以下优点:

1.图文组合直观再现意义

哲学本质上是人类思想经验的抽象概括,因此仅仅依靠文字的描述会显得艰深晦涩。如今一提起阳明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高深、难学,离生活十万八千里,实际上万花根源在良知。阳明学本质是大众文化,甚至是针对草根文化的一门浅显易懂的哲学。但随着历史更替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诞生和存续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偏爱快餐式阅读的现代读者难以居静室修习心性之学。因此,恢复阳明之学的通俗本质,赋予通俗形式以高雅价值,实现高雅与通俗的统一性,实现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为紧迫。《心学智慧》一书立足心学诞生之时代背景,通过颇具国风特色的漫画插图,配合以一定的故事情节设计和联想,将文字间所蕴含的心学思想进行直观化呈现,把原本抽象的心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易于读者理解,产生情境共鸣和代入感。

2.多模态叙事提升趣味性

传播学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理论提出,传播内容的媒介呈现形式与传播符号的选择是除了传播内容之外影响受众成功接受内容、达到预期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读者接受并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强于文字信息,因此漫画插图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备天然优势,信息承载能力更强,传递信息的效率也就更高。基于此,多模态叙事再现心学智慧内容之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满足当下趣味传播时代的读者需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心学智慧》并未停留于以图文形式简单阐释心学思想,而是通过巧思设计让内容和画面变得灵动起来,使得抽象的哲人哲思视觉化、简单化,以此刺激读者视觉上的感官化接受,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中表达更丰富的信息,趣味性得到放大和强化。

阳明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活”在过去,高高在上,而在于它能以适合的方式“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当中。经典的意义并不体现在传说中,而活在贯通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形式”中。脚踏浙东这片热土,辛红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面对阳明文化海外传播的诸多现实问题,积极响应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文化的号召,尝试用当代的方式赋予了“民族的”阳明文化被世界认识和接受的形式,让阳明文化在当下获得更广阔和深邃的生命力。阳明文化对外传播,并不是简单重复再现阳明学,而是依托阳明学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阳明学的价值也在不同传播形态中融通共生。而作为浙东学派的重要思想代表之一,阳明学所倡导的实践精神与成就事功的价值观正体现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鲜明精神气质和特征。心学思想的对外传播实践有利于传承与传播浙东文化传统,推动阳明心学更纯粹、更精准、更有力地从“浙”里发声,从“浙”里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从“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未来,中国文化外译者更应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承担起新时代强化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推动中国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2#
发表于 2023-6-6 18:1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漫画质量如何,书价倒是不俗,两百多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19:23 , Processed in 0.05473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