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3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苏轼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7 1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1]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分析】: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备注】: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在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3-17 20: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晚上好!
3#
发表于 2019-3-17 21: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分享,辛苦了,敬茶!
4#
发表于 2019-3-17 23:16 | 只看该作者
纵使豪迈如苏轼,当年也曾断柔肠!感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9-3-18 14:32 | 只看该作者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6#
发表于 2019-3-18 14:32 | 只看该作者
对亡妻的怀念,写绝了!
7#
发表于 2019-3-18 15:50 | 只看该作者
一首江城子,将爱情、亲情、思念之情表现到了极致,感谢秋版分享,又被苏轼感动了一回。
8#
发表于 2019-3-19 19:32 | 只看该作者
勾起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个中滋味,不堪回首。
9#
发表于 2019-3-19 19:33 | 只看该作者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10#
发表于 2019-3-20 09:39 | 只看该作者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个中滋味,不堪回首,只有无尽的思念。感谢秋老师分享,问安!
11#
发表于 2019-3-20 09:56 | 只看该作者
生死人两隔
情爱思难断
12#
发表于 2019-4-13 20: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一些年轻人三十还没有婚配,词人已经经历了那么轰轰烈烈的情感,果然感触深厚。有喜欢的人,在于不在,都可以有了倾诉的所在,这也是词人的幸运之处。
13#
发表于 2019-4-16 16: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转帖    欣赏拜读老师对苏轼诗词精准到位的赏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23:09 , Processed in 0.0575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