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秀玲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5.【金秋】故乡的槐树(散文)

[复制链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0-26 15:46
由物思人,抒写乡情、亲情,文字朴实,富有真情实感。只是显得平了一些。

谢谢柯英老师的点评,亲情乡情,是我一生的牵念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0-26 15:29
文笔畅达凝练,叙述详尽有力。对槐树的描摹从外观到神性,透彻之中隐有升华。
家事国事天下事,老槐经历了 ...

谢谢紫玉,您的点评,真诚有力,使我感动。确实是故乡的往事一直封存在记忆中,今日借这篇文字一吐为快,真的感动着,温暖着,再次对你表示感谢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21:07 | 只看该作者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10-26 14:41
文字干净,叙述沉静。赏心悦目的文章,点赞加分!

谢谢老师点赞,祝您秋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21:07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7-10-26 14:09
一颗古槐树却承载着几多人间沧桑,树挺立着,但已是物是人非,令人感慨系之。拜读学习。问好朋友。

感谢老师点评!祝您秋安!
最难忘故乡,所以写了这篇故乡的文
14#
发表于 2017-10-26 19: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好,喜欢
13#
发表于 2017-10-26 19:02 | 只看该作者
故乡的槐树,内容丰富,几多沧桑,铭心刻骨
12#
发表于 2017-10-26 17:53 | 只看该作者
提交超版、管理重新编辑一下:题目前后需要标注体裁。原创首发需要加上版权(需要作者做一下声明)。

作品待仔细研读后点评,感谢赐稿参赛,致敬!
11#
发表于 2017-10-26 15:46 | 只看该作者
由物思人,抒写乡情、亲情,文字朴实,富有真情实感。只是显得平了一些。
10#
发表于 2017-10-26 15:29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畅达凝练,叙述详尽有力。对槐树的描摹从外观到神性,透彻之中隐有升华。
家事国事天下事,老槐经历了风雨历练,犹自巍峨。而且多年之后,身边有了新生命的围绕。
这种寓意极好。不忘过去,又勇于更新。
结尾乡情历历,饱满而深情。问候玲珑!
9#
发表于 2017-10-26 14:4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干净,叙述沉静。赏心悦目的文章,点赞加分!
8#
发表于 2017-10-26 14:09 | 只看该作者
一颗古槐树却承载着几多人间沧桑,树挺立着,但已是物是人非,令人感慨系之。拜读学习。问好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46 | 只看该作者
剑叩南天 发表于 2017-10-26 13:26
拜读,家乡风物,寄托着不尽情感,以物喻人。有刺的槐树应是洋槐,我们国家的槐树,我们这叫笨槐树,人们觉 ...

噢,原来这样啊,谢谢您的科普知识,遇见您,三生有幸!
我竟不知道那一排排小槐树叫国槐,年少时常在田间地头见到这种槐树,细细的枝条上长着小刺,只是不敢去触碰它,后来,离家,只记得家乡的槐树,还有与树有关的那些故事了。
在我家门前确有一棵槐树,我却只记得它的美,它给我的童年的欢乐。姥姥家屋后的老槐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一棵有故事的树。
6#
发表于 2017-10-26 13: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家乡风物,寄托着不尽情感,以物喻人。有刺的槐树应是洋槐,我们国家的槐树,我们这叫笨槐树,人们觉得这有损我们槐树清名,都改叫国槐。天仙配中的槐树该是国槐,国槐寿命极长,人们说千年松万年柏,赶不上槐树一扑甩,说是槐树比松柏寿命还长,当然是说的我们的国槐。

点评

长知识了。东北好像没有槐树。  发表于 2017-11-15 14:31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2:50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26 12:22
来看老师佳作,给老师加分点赞!

感谢您的加分和点赞!!遥问秋安,顺遂!

谢谢朋友
4#
发表于 2017-10-26 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看老师佳作,给老师加分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8:46 , Processed in 0.0574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