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琉球往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19 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5-19 14:40 编辑

    前段时间,琉球的出镜率比较高,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这个地方的前尘往事,谈论多了,发现其实我们不少人对于这个地方并不怎么了解,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大符合史实的判断。

    最常见的说法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说法琉球就是现在的冲绳县,主权属于日本;第二种说法是琉球之前属于中国,琉球人想回归中国;还有一种说法是琉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是日本抢占了琉球而改为冲绳县,所以,他们是有理由恢复主权的。

    这个话题会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对于冲绳本土的人来讲,甚至会永远谈论下去。

    但是,那已经是别人家的事情了,与我们关联并不大。我们需要反思的恰恰是我们原来那么亲近的小老弟怎么就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是的,古琉球王国是我们的小老弟,是我们天朝朝贡体系下的一个小国家,性质等同于古朝鲜、安南等等,但是体量比他们要小许多,几十万人,几百个岛屿,很多岛屿上连个住的人都没有,中心地区连个像样的武器也没有,谈不上什么国力军力。它和台湾不一样,不是我们的郡县,我们不能说琉球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的天朝体系也无意于把他变成自己的领土——那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天朝体系认定了我们坐拥天下,对于偏远地区怀柔安抚即可,犯不着倚强凌弱,人家给我们这个老大的面子就行了。

    人家当然给面子,一来咱们太强大了,硬杠基本上是找死,反过来你只要认这个老大,那简直是划算的不要不要的。就拿琉球来讲,两年一次的朝贡都是翘首期待的,一个国家的人就指望着明清两朝政府给予的赏赐,那可不是锦上添花的性质,那就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自从朱元璋正文八经派使臣册封琉球王直到日本撤番设县将近五百年的时间,琉球的朝贡是最规范的,获利也是最多的。在一众附属国当中,琉球就是中原王朝的老幺,历代皇帝都格外青睐有加,以至于琉球国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对于中原王朝的依赖性最强。离开了宗主国便无所适从,最终也是因此而亡国。

    琉球这个名字都是大明皇帝起的,朝鲜也是,别说,朱元璋取名字还真有几把刷子。

    在公认的历史叙事下,琉球王国也就五百年的文明史。尽管在中国的官方记载当中,早在三国时期包括后来的隋唐时期也有提及,但是,那样的叙述是缺乏严格的实证意义的。那时候的琉球究竟是现在的台湾还是现在的琉球群岛都说不清楚,甚至也有说法是指的蓬莱。包括琉球的写法都不能统一,琉球、琉求、琉虬,都有出现,是指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还是不同的地名,都难以结论。直到朱元璋的洪武时代大明的使节开始走动,琉球的形象就明确了。

   朱元璋时代,琉球有三个政权,分别是中山、山南和山北,中山一家独大,洪武时候的中山王察度也是最先受到朱元璋册封的中山王,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直接就用中山国替代琉球国。分久必合,这三个政权被中山王手下的权臣巴志统一了,这个巴志是篡位的,所以派特使过来求个名分,表示名正言顺。朱家皇帝倒不干涉内政,你过来就是你吧!还给巴志赐姓尚,这个尚字是源于《尚书》的,无非是希望他们走文明教化的路子,而他们的国王也都一直以尚为姓,一直到被日本吞并。

    有人说琉球是一仆二主,就是说既认中国也认日本,像是在两个鸡蛋上跳舞。这个是不对的,进贡日本是后期用武力强逼的,而起初他们的心里眼里只有中国一家,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他们分得清好歹。同时,从咱们这儿的利益获取也是真金白银,他们也常年派人过来留学,写诗填词、造船织布,务工经商都是从这儿学过去的。当时天朝的政策,来了好好安抚,回去发路费,尤其是因为海风的不可控,经常有渔船漂浮到沿海各地,那都得必须好好善后,船得修好,路费给足,想方设法让人家乐呵呵地回去。朱元璋听说那边水平很低,索性从福建安排了闽人三十六姓移民过去,分布在琉球的各行各业,很短时间内就将琉球从一个蒙昧的社会走向开化。人家也按照明朝的官员体制分官安爵,也开始科举,也开起了医馆等等。相当人性化的政策是一旦三十六姓有折损这边还得补齐,结果就是这三十六姓成了琉球的核心力量,各行各业的翘楚,有的官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要是想回归大明王朝,一句话的事儿,但是大明王朝包括后期的清朝从来就没有吞并的心思,犯不着。宠着呗!

    琉球一度时间经济极其繁荣,称为万国之津梁,啥意思?海上交通枢纽。明朝的皇帝对于海域没兴趣,明朝的政策是片板不得下海,隆庆皇帝的时候才开关的,也还是缩手缩脚,汉人对于水域有着天然的排斥。但是生意得做哈,咱们的丝绸茶叶什么的太有吸引力了,咋办?琉球就成了海上运输中转站,雁过拔毛,谁家从从而过,该交的钱是不能少的,况且,差价也特别大,我记得仅仅胡椒一项,明朝的价格就是琉球的一百多倍,一倒手这能赚多少?傻子都能算出来。傻子也都开始惦记了。

    日本那个时候也还是藩镇的建制,十七世纪萨摩番直接派兵就把琉球给占领了,还囚禁了国王和世子,不得已,为了保全,琉球开始又给萨摩番进贡。这就是所谓一仆两主的由来。其实当时的萨摩番的领主也是明朝的朝贡体系之一,所以,一仆两主说法也很勉强,既然是朝贡体系,萨摩番也是承认明朝宗主地位的。当然,谁都知道,日本是不大可能真心实意买咱们账的,连整个大明朝他们都惦记,怎么可能会臣服呢?他们就在瞅机会。可怜琉球的国王还不忘提醒明朝的皇帝,要防止日本、防止日本……好在后来的大清朝前期也不含糊,维持现状没问题,相互走动依然能维系着表面的繁荣。

    日本在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保久利通那拨人的鼓动下是不可能安分的,别说袖珍的琉球,包括台湾、朝鲜、东北、乃至于整个华夏都是他们久久惦记的。明治时期,他们撤下了最后一层伪装,从国家层面直接炮制了撤番置县的恶行,冲绳县就是这么出来的。琉球也抵抗啊!可整个琉球王国从来就没有过发展军事的想法,他们连犯罪的也就找个洞穴之类关押一下,罪大恶极者就逼人自sha而已,国家机器的概念里几乎就没有武力——这文明教化教成了一个巨婴,不过真要是发展军事也不行,体量太小。也有骨气的,两条路:一来自sha明志,二来到中国求援,自sha换不来日本的同情,求援远水也解不了近渴。事实是,日本就那么云淡风轻地吞并了琉球,1871年琉球亡国

    两段历史,我看得是如鲠在喉,一是琉球灭国的时候,琉球王在公文上说,我们都跟大清朝这么多年了,怎么能背弃华夏?挺动容的。人家真心不想灭国,不想跟日本走。琉球王把小舅子和亲兄弟都秘密地安排到了北京,就是想让天朝上国给拉一下,可是他们在北京待了好几年,生生连个大员都见不到,下层官僚见了就好言安抚几下,摆明了就是应付,以至于琉球的随行官员林世功不得已自sha明志,依然没有换来那些老爷们的呼应。依然是高规格安葬,二百两银子的抚恤金,而林世功死的时候,琉球已经亡国好几年了。

    其实当时的日本对于中国还是有些忌惮的,也怕把事情闹大,俄国干涉,英法也有表示。日本说要不咱们这样,还是三分,中山国还给琉球,日本占一块,中国占一块。其实这个是可以谈的,毕竟于琉球而言,保住了宗庙;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份权力,即便自己没有领土的心思,也能保护保护老弟的。但是,可能是考虑到驻兵等一系列问题烧脑上头,清政府不了了之。核心原因,还是没把人家当中自己人,还是对“孤悬海外”的“化外之地”没兴趣。台湾问题的被动也与此有相似之处。日本吞台湾的时候,台湾人起事求援,清朝给了一百万两的银子支持了一下;日本割让辽东半岛,清政府花了三千万两,这就是这两个地方在慈禧心目中的差别。

    第二段历史是二战之后,日本输了,罗斯福的意思要不就把琉球交给中国算了,丘吉尔不赞成也不好反驳,反倒是老蒋不要。老蒋不但不要,老蒋还针对诸如免除战争赔款保全天皇之类积极性很高,其中缘由实在难以捉摸,估计他也不大愿意去驻兵,他当时的心思全在共产党。包括他留下战争贩子冈村宁次也就是为对付共产党的——他是不是受到那帮日本顾问的怂恿也说不准,反正就是不要。紧接着来了个豫湘桂战役,一天丢一座城,罗斯福一看整个一扶不起的阿斗,难怪丘吉尔看不上,这个事情也就作罢,还是美国人自己先管起来吧!而之后抗美援朝战争一开打,琉球包括整个日本对于美国来讲重要性尤其突出,说啥他们也不可能松手了。直到现在基本上如此,冲绳说起来是日本的,可是在那儿横冲直撞的还是美国人。

    日本人还是感谢蒋介石的,据说在日本还有好几个为蒋介石建的“中正神社”,表扬他以德报怨。对于国人来讲只能说是个黑色幽默。

    所以说,关于琉球,我们的认识应该是他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中国有着非常精密的联系,但是不能说他们就是中国的;其次,他们曾经几次或主动或被动想融入华夏以求保全,但是我们呼应的不够,虽然不是我们双手把他推给了日本,但是如果我们努力一下,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再者,真要是用国际法的条文,目前为止没有法理依据,因为《波茨坦公告》上面日本的主权并不包括琉球,琉球的主权还在于琉球人民。

    那么琉球人有没有可能独立或者独立成功呢?你又想多了。一个多数人不大清楚的事实是,此琉球已非彼琉球。日本吞并琉球的时候,琉球不过三十万人。二战末期,日本搞“玉碎”计划,疯狂屠杀琉球人,土著剩了不到十万,估计着那三十六姓也早已改名换姓或者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冲绳一百多万人,绝大多数都是日本本土过去的,他们会想什么呢?

    琉球距离东京一千一百公里,距离台湾四百公里,距离温州宁波也就七百公里。因为现状,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距离我们的沿海城市几百里,而美国和日本在琉球布置的武器距离我们也就几百公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5-19 14:42 | 只看该作者
凭记忆所写,谈不上严格的历史考据,所以有些细节可能有所出入,大方向应该没问题,毕竟属于文化散文的性质,真要是一板一眼地沿用历史资料,反倒乏味了。
3#
发表于 2023-5-19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5-20 11:13 编辑

据蒋介石贴身秘书日记,当年讨论波茨坦公告时,中国没有对曾经的属国(有10个左右)提出归还要求,而重点放在东北和山东的权益收回上。罗斯福私下提醒,孙科、宋美龄等也一再提议,最终才加上海南岛和台湾。
罗斯福拉拢蒋介石,意在使美国在联合国五常中有一个铁杆小弟。当时丘吉尔和戴高乐都表现出了独立的迹象,苏联更别提。
蒋介石的想法,其秘书说他不苟言笑猜不透,并说他在洋人面前木讷。秘书分析也许是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所以不信任洋人,担心连东北和山东都得不到。

4#
发表于 2023-5-22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话题因为材料丰富,不愁没有内容,只是要想写得好必须得有新观点,这点难。
5#
发表于 2023-5-22 08:21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23-5-19 14:42
凭记忆所写,谈不上严格的历史考据,所以有些细节可能有所出入,大方向应该没问题,毕竟属于文化散文的性质 ...

这样很好,史料堆积多了反而没有味道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1:2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19 20:08
据蒋介石贴身秘书日记,当年讨论波茨坦公告时,中国没有对曾经的属国(有10个左右)提出归还要求,而重点放 ...

按说现在的说法蒋还是格局太小了,眼睛老在自己圈子里转悠,用人是黄埔的,出身是江浙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拿捏不好,缺少哲学的思辨,行事也就畏首畏尾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1:27 | 只看该作者
张道云 发表于 2023-5-22 08:20
历史话题因为材料丰富,不愁没有内容,只是要想写得好必须得有新观点,这点难。

也不一定,这个世上其实没有什么新观点,只有没听过或者没看过的观点,而已。
8#
发表于 2023-5-22 18: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网上掌控天下局势的是自媒体。
头头是道,古今通晓,就是没得用处。
混点流量而已。
9#
发表于 2023-5-22 18:59 | 只看该作者
说历史,东南亚大多是我们的,欧洲一小半是我们的。
主要是,历史和现实是两回事。
当年征服东南亚和欧洲的帝王将相都没了,还说啥呀。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15:50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5-22 18:59
说历史,东南亚大多是我们的,欧洲一小半是我们的。
主要是,历史和现实是两回事。
当年征服东南亚和欧洲 ...

很多人的误区说这个是我们的,那个是我们的,要么是民族主义的缘故,要么就是网络上的奇谈怪论。朝鲜、琉球、安南,缅甸泰国等等,都只是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见面喊声老大而已,不能算就是我们家的。至于元朝打了多远多远怎样如何,和领土也没任何关系,这点恰恰是我们所要厘清的。真正在我们的领土范围内,外蒙曾经能算,东北那一百多万也曾经的确是,但是独立出去了,我们也承认了,那也不能算。尊重历史和爱国不爱国没什么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22:15 , Processed in 0.0584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