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93|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桃花坞的天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1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4-22 21:20 编辑

  桃花坞这个地方本没有桃花。在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之后,山还是那座山,水也只是山下的那一洼水,之所以起名叫桃花坞是因为这山中出过一个秀才。

  那是清朝年间的事了。那一年,周家的长子周学民过了院试,虽然他以后再也没中过举,却因此让这个地方出了名,而就在那一年周学民带回来一门独家手艺——软翅风筝。清朝有一阵子风筝飞满天,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几乎人人都会耍风筝,就像现代人玩手机一样风靡。周学民进城逛了一圈就知道自己是块倒腾风筝的料,而他的举人事业也似乎没有做风筝来得痛快。所以,当软翅风筝在这片山水之间落了户。这地方也就改名叫做桃花坞了。

  桃花坞不大,靠近京城,出山进山都很容易。周学民用他的一套招徕本领,让自己的生意做到了火爆。生意兴隆时,卖风筝的买风筝的门庭若市几乎踏烂了桃花坞。人们纷纷而至,玩风筝、试风筝,更有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货从水路山路上运进运出。抬头望望桃花坞的天空,那是一片风筝的海洋;低头看看周家的院落,是人来人往比肩接踵的地方。但,世间的事情皆有正反面。周学民这么一折腾就惹怒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桃花坞的,他住在离桃花坞十几里的山外,名叫李子挺,是个养鸽子的老手。

  大清朝的时候,鸽子也是一种宝贝,大到皇家贵族里的贝勒格格,小到一般家庭里的公子小姐,对鸽子都有一种偏好。那个时代,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邮差更是少得可怜,再加上时不时地来个洋人弄个乱子什么的,今天发出去的信到对方手里可能就是猴年马月的事了。而放鸽子送信就大不同了,经过特殊训练的鸽子会准确无误地将主人的讯息带给对方,对方也能很快回复。所以,李子挺的鸽子名声大得很,就连皇帝爷都买过他的几只鸽子。风筝的出现无疑搅了鸽子的局,让李子挺心理很是不爽。按说,风筝飞风筝的,鸽子飞鸽子的,谁也犯不着谁,又何况两人居住的地方差着十几里山路呢,应该没什么交集。但事就出在了桃花坞那一方仅有的天空上。试飞的风筝线常常缠住了鸽子的腿,让小东西飞着飞着就吊死在半空中。而鸽子呢,也常常弄烂了风筝的翅膀,让纸糊的玩意刚上天就香销云散、支离破碎。这,就犯了两家的忌讳。

  李子挺养鸽子可不是一年两年了,从他爷爷的爷爷那辈起李家人就靠这个营生。李家的鸽子体型矫健,训练有素,在替顾客投递的过程中很少出过差池。现在鸽子还正在训练还没有正式上路就遭遇了噩运,这搁谁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所以,李子挺动笔给周学民写了一封很有些厚度的信,并请一位王姓下人将这封信带到了周家。周学民接到信后冷冷一笑,站在房檐下擎着大茶壶对王姓下人说:“周家的事还轮不到他李大爷说话吧,桃花坞的天空也不是李子挺的天空。再则说了,我的风筝事业刚刚起家,京城里的哥儿们可都等着货呢,怎么能为了几只鸽子停了我的营生。回去给你们大爷说,他提的事我周学民不答应,也没法答应!”王姓下人低着头站着,一句没落地听进了耳朵,回头就对李子挺照本宣科地说了。李子挺坐在红木椅子上沉吟了半晌,终于说了句:“他周学民真是这么说的?……既然这么着,那我李家也该动弹动弹了。”

  三月十七,是桃花坞的大日子。这一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要聚集到桃花坞欢度风筝节。这是周学民为扩大经营搞的噱头,也是与李子挺对峙的特殊方式。接到讯息的那一天,李子挺躺在床上一动没动。他问王姓下人,“你可都打听清楚了,周家的意思果然是要与我李家过不去么?”“周家是这么说的。我连问了好几个人,他们的话都没有岔样的!”李子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既然这么着,那你找几个人准备一下吧。也请告诉那些帮忙的人,我李子挺先谢过了。”王姓下人转身子下了台阶,走时的背影像极了一滴没有晕开的墨汁。在那滴没有晕开的墨汁里,李子挺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望着窗外碧蓝色的天空,说:“这桃花坞的天空还不是你周学民一个人的吧!”

  风筝节开幕的头一夜,桃花坞的人们相继听到了风声、水声和救火的喧嚣声。一夜之后,周家做好的软翅风筝全部化为了灰烬,那些接到请帖的人和没有接到请帖的人同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不会吧,这风筝大会还没有开始呢,咋就出了这种事?”“那可是上万只风筝啊,那得多少钱啊?”“可惜喽,可惜啊——”附和声中,周学民的霉运似乎成了大家的霉运,周学民没有挣得的钱也好像成了大家没有挣得的钱。桃花坞的天空在瞬间变得灰黑。

  李子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惊。他问王姓下人:“之前我不是说只吓唬一下吗?怎么就全毁了呢?”王姓下人垂着头,目光里露出了淡定,他说:“老爷是说过只吓唬一下,可那夜风大,点了一个火把,风一吹棚子就全烧起来了……”李子挺听后两眼发直。他知道自己犯事了,而且事还犯得不小。但他再没说别的,只说:“好吧,事既然已经出了,那就该怎么办怎么办吧!”王姓下人出了屋,只留下李子挺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愣。

  那边,周学民自然去报了官。风筝被毁,他这个秀才虽然没有官家身份,但在官家面前说话还是很受尊重的。他向官家言说了与李子挺的矛盾,还向官家出示了那封李子挺写给他的信,并且言之凿凿毁风筝的事一定是李子挺做的,请官家拿下李子挺,毁了李家的鸽子,以解他的心头之恨。

  那一日,李子挺正坐屋里喝茶。见官家有人来连忙起身招呼,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来了,周家的事是我不小心做的。不过,既然事发了,这个罪责我就担着!”李子挺将这一套说辞还带进了公堂。他说:“李家经营鸽子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百年里李家的鸽子散遍了大江南北,让多少失了音讯的人摸回了家门。现在周家做的风筝不仅毁了我李家的生意,还因为鸽子经常出事损了李家的颜面。这事我难道不应该护着吗?”办案的官家冲他抛了个白眼珠:“李子挺啊李子挺,你是应该护着的。可你护的过了头,折了周家的风筝不说,还损害了几条人命。你这招也太阴损了吧!”李子挺心头一激灵,叹道:“天灾人祸,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做事失了度,我认了!”

  于是,官家下了死命令,将李子挺的鸽子一律绞杀。几天里,鸽子的血洒满了桃花坞的沟沟坎坎,鸽子悲惨的叫声吵痛了人们的耳朵。李子挺被判刑入狱,与李家有牵连的人也受到了连坐的惩罚。而那王姓下人呢,却在李子挺被捕的前一夜逃离了桃花坞,临行前带走了几百枚呼唤鸽子的铁口哨。有人说王姓下人后来参加了太平军,也有人说他从此隐居山中专门驯养鸽子去了。但这都不是事实。事情的原委是:那王姓下人本也是有祖业的,他的祖辈便是那日日奔波在路上替人家送信带货的邮差。李家鸽子的兴盛让邮差的活儿彻底落了单,到王姓下人这一辈上几乎就等于沿街乞讨了。王姓人为了报复,借口家里闹兵匪潜入了李家,忍辱负重做起了跑脚应事的差使。

  那一日,王姓人去帮李子挺送信,半路上私自调换了信件,将一封本是商量口吻的信拟换成了蛮横霸道的版本,并且将其中“请”字改成了“灭”字。于是,就有了周学民看信后的恼怒和李子挺后来的反击,有了那一夜的火烧风筝棚、李子挺的锒铛入狱。周李两家的气数在一场争斗之后自然是尽了,再没了东山再起的余地。而王姓人呢,又得了重拾邮差的机会,只不过他没有奔跑在桃花坞这片天空下,而是去了别处。从此,桃花坞再没了鸽子,也没了风筝。桃花坞剩下的也只有天空了,碧蓝碧蓝的,偶尔带上那么一丝腥臭和血红的颜色。




2#
发表于 2016-4-21 20:2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欣赏!
晚安。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1 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4-21 20:44 编辑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6-4-21 20:25
拜读、学习、欣赏!
晚安。

九宫老师,以后这种拜读、学习、欣赏之类的字可以不回了。谢谢。
4#
发表于 2016-4-21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21 20:26
九宫老师,以为这种拜读、学习、欣赏之类的字可以不回了。谢谢。

在木门老师这,九宫原想不敢班门弄斧,只有学习欣赏的份。然老师心里不快,但九宫怯怯的不敢直言。非要学生说话,九宫斗胆说:您这篇力作是否历史故事浓了点小说意味淡了点?学生无知,愿躬身请教!恕我直言无状。
问好。
5#
发表于 2016-4-21 20:54 | 只看该作者
题材虽然远古,却令人耳目一新。
一个别有用心之人,卧薪尝胆,看准时机,巧施计谋,居然兵不血刃,让两个家族陷入万劫之地,从而达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小说以古喻今,具有警示意义。
6#
发表于 2016-4-21 21:28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有古典意味,内容是家族纷争,像看了一场精彩的微电影!好文!问好木版!
7#
发表于 2016-4-21 22:28 | 只看该作者
故事编排曲折跌宕,桃花坞的天空竟然毁在了王姓下人的手里,其背景和原因有由来,也符合逻辑。为什么说是故事呢?老师这篇佳作却是偏重故事情节的描述,由此人物刻划笔墨淡了,小说味道也相对淡了。
但还是很欣赏木门长子老师的文笔,情节铺设丝丝入扣,结尾陡转也令人回味,直言一己之见,望海涵。问好木门长子版。
8#
发表于 2016-4-22 05:40 | 只看该作者
只所以起名叫桃花--之
9#
发表于 2016-4-22 05:50 | 只看该作者
古香古色的,是一篇好作品。
10#
发表于 2016-4-22 18:21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着笔于周学才放风筝与李子挺放鸽子之争。小说缓缓道来,故事味道浓重,内容厚重。欣赏学习,问好木门斑斑!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2:26 | 只看该作者
瑞雪洪荒 发表于 2016-4-21 20:54
题材虽然远古,却令人耳目一新。
一个别有用心之人,卧薪尝胆,看准时机,巧施计谋,居然兵不血刃,让两个 ...

问好端版,谢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2:27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4-21 21:28
文笔有古典意味,内容是家族纷争,像看了一场精彩的微电影!好文!问好木版!

熊版辛苦,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2:28 | 只看该作者
宋钢 发表于 2016-4-21 22:28
故事编排曲折跌宕,桃花坞的天空竟然毁在了王姓下人的手里,其背景和原因有由来,也符合逻辑。为什么说是故 ...

是叙述多了,人物的关注少了,谢老师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2:28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6-4-22 05:40
只所以起名叫桃花--之

改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22:28 | 只看该作者
天门牧夫 发表于 2016-4-22 18:21
作品着笔于周学才放风筝与李子挺放鸽子之争。小说缓缓道来,故事味道浓重,内容厚重。欣赏学习,问好木门斑 ...

有周学才与周学民两处错别,牧老师提醒得好。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21:32 , Processed in 0.0652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