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倒插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4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摇曳风铃 于 2016-4-25 16:41 编辑

  暖气停的那天,师小华陪着丈夫来中心医院做腹腔镜手术。办完入院手续,他们按护士的吩咐进入普外科病房的时候,病房里空无一人,师小华暗中庆幸,这样一来没人打扰,二来晚上陪床有地方可睡。


  师小华把所带的东西放进指定的28床床头柜里,就陪丈夫做术前的各项体验。


  每个窗口人都很多,他们先在人少的项目处排队,半天才从一个方窗里响起一个名字。师小华听到“吴发现”三个字就“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她立刻想到过去的一个政治名人。接着看到一个低矮的农民模样的男人掀掉头上的帽子,小步跑向CT室。,她侧脸看丈夫,他也正笑得皱纹绽放。师小华心得安慰,似乎这一颇有喜剧的名字使他们暂时忘却了此前的些许恐慌。


  回到病房,看到26和27床都躺着人,而27床躺得正是那个叫吴发现的人。


  互相打了招呼才知道,26床的皮下脂肪瘤,当天做手术。27床也是刚办完入院手续。说笑功夫,闯进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把手里的物件往26号床头柜上一放,就咋咋呼呼问手术情况。26床是个40出头的壮年,听她那个一咋呼,就皱了下眉头说:吵啥呀,还没做呢。女人哦一声,坐在他的床边,拿起一只桔子剥了起来,剥一瓣往男人嘴里送一瓣。


  27床的吴发现双手撑住后脑勺,盯住天花板看。师小华的老公也像他们一样,躺在床上,开始发呆。师小华坐在空着的29床上,看着他,猜想他的心理。


  26床被医生通知做手术,就在隔壁的换药室做,她老婆还是抽了下鼻子,拿着他的棉衣跟着出去。
  只一会工夫,26床已经顺利做完手术,他老婆坐在床边的小凳上,表情凝重在盯着他的输液部位,与咋咋呼呼的样子判若两人。


  师小华盼明天也怕明天。


  还好27床先做疝气切除术。师小华暗笑了下,觉得这好像是小孩子才得的病。


  几个穿着严实的白衣人进来,通知27床进手术室。主任对着吴发现说,家属呢?27床吱吱唔唔的地,没来呢!旁边的医生显得有些焦虑:快打电话通知,拿衣服,抱被子!吴发现打了电话,都是茫音,自顾自地说:可能忙。他还是被医生催促走了,医生临了扭头对师小华说,帮忙接着打!师小华莫名地一惊,拿起吴发现丢在床上的手机,找到最新通话记录开始拨。通了,那边问,咋回事呀?小华说,27床家属吧,快来个人,你家病人进手术室了!打完电话,师小华很生气,嘟嚷了一声。师小华的妹妹不知什么时候到的,也跟着嘟嚷一声,表示声援。


  师小华和妹妹跟着老公到十七楼的时候,27床还没有从手术室里出来。师小华心里多少有点忐忑,毕竟一堆的金属器械要和人的肉体短兵相接,虽然明知是个不大的手术,但手术室里总会引发人的多种联想。


  一个小时过去了,她和妹妹坐在门口的休息椅上,心不在焉地说着可有可无的话,就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过来问:有个姓吴的是不是进去了?师小华说:唔,有,吴发现。那女子说我是他姑娘,家里有事来晚了会。师小华想起从昨天开始,就没有见到吴发现的家人,心里就不悦。那女子坐在一旁,像是很知趣,一边玩起了手机。


  吴发现被推出来了,那女子迎上去,用被子盖着病服里瘦小的身体上。


  师小华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看到手术室的门开了,她跑过去,递过被子,看了眼憔悴的丈夫,眼睛就红了。医生指着师小华俯身问“这是谁啊”?


  “我媳妇。”发音不清,师小华觉得像是手术把人做傻了,眼睛就又红了。


  她们回到病房时,房间一片热烈,几个女人和四五个孩子在27床旁以很高的分贝喋喋不休,师小华
就皱了下眉头。26床已经输完液,像是睡着了。那守在床头的女人看到师小华皱了眉头,就低沉了声音,很严肃地冲着27床的方向说:你们把声音放小点,病人需要休息。那些声音顿时就小了,但仍能听到窃窃的笑声从压抑的声带里传出来。


  27床开始喊疼。一群里围过去,劝慰了几句,就丢下带来的慰问品一起离开了。房间静了下来,吴发现的姑娘开始往柜子里放大大小小的物件。

  天黑下来时,一个衣服上沾满白灰和染料的结实年轻人进来,和吴家女儿边说话,边冲屋子里的人点头。说话功夫,就从柜子里拿出奶和糕点吃了起来,咀嚼的声音很爽朗。然后那女子提着两箱奶和一袋水果出去了。师小华又皱了下眉,觉得那满身污点的衣服实在和医院的环境要求不协调。


  吴发现大约是看到亲人了,不停地喊疼。那男子扔掉香蕉皮,话就多了起来。师小华问你们是什么关系呀?儿子还是女婿?俩人几乎异口同声:儿子!师小华就羡慕地说还是儿子靠得住。那年轻的男子就弹了下衣服上的涂料斑点,有点表功似地说:家里装修房子呢,忙得要死。


  师小华的老公第一天术后要输8瓶液体,她粗算一下,怕是至次日凌晨都输不完。外面的天还有点凉,她从护士那里借了床被子,索性脱掉鞋,盖住腿脚。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此时坐在那里,就想打瞌睡。但从老公那里传来任何细微的声音都会阻止瞌睡虫的搅绕,她努力睁大眼睛盯着输液瓶。


  26床手术比较轻微,输完液老婆就回去了,此时他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呼噜声就像逆风的口哨,忽大忽小。27床留下来的儿子大概白天很劳累,他借了张床,睡在那里,发出很悠长的鼾声。吴发现却睡不着,睁大眼睛看着天花板,像手术前的状态。不过他过一会就会哼一声,看见师小华醒着,就闭上声音,怕她偷听了去一样。师小华想到今后几天要在有几个男人的房间里睡觉,有点难为情。


  27床的儿子睡得很死,连床上老爹的叫声都没有听见。他是想小解了,他努力地想爬起来,又疼得呲牙咧嘴。师小华碰醒了他,他擦了流在嘴角的口水,拿起便壶塞进被窝。


  “啊呀”他惊了一声,连忙甩着手,很有些不满地说,你咋尿我手上了。他老爹也不好意思,扭过头去。儿子看着他,流露出嫌弃的表情。


  漫漫的长夜过去了。一大早,师小华的妹送来了小米粥,加一些细碎的小青菜。师小华一勺一勺送进老公的嘴里,像当年喂自己的孩子一样,哦,是啊,好多年,她没有喂过别人吃饭了,其实能喂别人吃饭,说明自己是个健康的人,健康对在医院的病人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26床的老婆兴冲冲地进来,从包里掏出饭盒说,看我今天买什么,狗不理包子,还有牛肉碎花汤,排了好长的队呢。26号把头扭向一边说:我不想吃肉包子!他老婆把掏出的饭盒又装进去,一脸惭愧地说,哦,我再去看看有啥好吃的。说完就飘出去了。


  27床又来了一对年轻人,白白净净的,拎着饭盒。陪夜的儿子一看有人替换,随手拿了包奶和面包出去了。白白净净的年轻人买的是豆花,楼下街上就有,吴发现胃口很不错,又吃了两块油饼,打了一个很饱满的呃,放下了碗。指着年轻人对大家介绍说这是二女儿和二女婿,平时忙着帮亲家打理一个小门面。大家哦了一声。


  师小华很不喜欢医院,她的母亲几乎每年都要住次院,所以她经常在医院看到各类病人和家属,那些对病人漠视的家属总会激起她的不满和愤怒。师小华觉得病中的人最无奈,她也总能在陪护时心里默默地制定出一系列的健身计划,离开医院就抛之脑后了。


  外地的姐听说妹夫手术中午和妹一起来了,送来鸽子汤做的龙须面,妹妹说鸽子汤的作用在于伤口愈合时不会发痒。姐妹仨难得在一起,轻声说着话。


  吴发现的二女儿坐在那里陪着吴发现说着话,沉默一阵,就走了。二女婿中午给老丈人买了碗面条,看着他吃完,就说家里还忙着,拎着空饭盒回去了,顺便提走了一箱奶。师小华只好在他的液体快完的时候,替他叫护士。


  最难过的还是晚上,26床已经可以回家住了。27床没有陪护者。师小华看他挣扎着起来小解,只能把他送到卫生间门口。吴发现刀口疼痛,加之个子矮小,试着爬了几次床都没有成功,师小华很不情愿地扶他上床,又替他掖好被子。尽管如此,次日,吴发现还是感冒了,并且开始咳嗽。他去按伤口,手出来时沾了一手鲜血。师小华吓着赶紧叫医生,医生说,缝合的伤口被挣开了。


  医生说:家属呢?家属呢?


  吴发现不说话,没听到一样。


  正说着,吴发现第一天陪床的儿子来了,见医生正在处理伤口,带着责问的口气说:怎么搞的嘛?


  师小华说可能是咳嗽震的了。


  他儿子就不高兴,用眼睛不停地翻他。


  医生出去后,师小华问:你们晚上怎么没人陪护啊?老人起夜多不方便。


  他说,医生说两天就可以走路了,我们想着不用陪,都忙得要死呢。


  26床的老婆就看不惯了,说,你们做儿女的,一辈子有几天侍候老人的机会,这可是做了手术的病人呢!


  那儿子不说话,问吃了没。得到否定的回答,就出去了。不一会,用塑料袋拎着一袋油茶递给吴发现,吴发现狼吞虎咽一般。


  师小华就转过了头,不去看。


  吴发现的儿子看着他吃完,洗了碗筷,看着师小华:姨,中午能不能帮我爸在食堂买点吃的?师小华正在暗自生他的气,毫无防备地被他这么一问,似也不好拒绝,就应了:哦,好吧。老吴儿子临出门,对他爸说:想吃啥让我姨给你买吧,下午我还忙呢。


  师小华咬了咬牙,心想要是我的孩子,早一脚上去了。


  师小华突然想起,已经三天了,还没有见到老吴的爱人。问起,吴发现说:在家带外孙呢。师小华替他苦笑了一下,心里说真是命啊。


  师小华没有给吴发现买中午饭,她把妹妹送得虾肉馄饨分了一半给他。


  吴发现因为晚上咳的不停,医嘱里又新增一项雾化,护士进来给他套上一只类似呼吸机的东西,一会儿里面就被充了一层白膜模糊了他的脸,看起来有些怪异。不仅如此,已经停掉的液体又给续上。这让来看他的大女儿很不满意,她把几张医疗清单反复地看,然后很坚定地说,这些雾化都是骗人的,根本不起作用,还花这么多钱,明天停了吧,吃点药就行了。吴发现一面压抑着咳嗽,一面答应,这使他的咳嗽听起来像唱歌。


  吴发现在医生查房时说不咳了,雾化停了吧。话刚说完整,又伸长脖子咳了起来,脸憋得通红。医生没有理他,查看他的伤口,把换药的次数调整为一天两次。


  为了证明他不再咳嗽,吴发现晚上咳嗽时就极力地忍着,师小华听到他嗓子里有异物滚动的声音,然后被他生生地咽了下去,大概是不敢用力的缘故。师小华心里就犯潮。


  已经第六天了,26床出院了。


  他老婆专门买了束鲜花送来放在床头柜上,替他收拾了东西,临出门,笑盈盈的和屋里人挥手告别。


  老公能自己去卫生间后,师小华就不让姐妹早上送饭,早餐就在病员灶上解决了。师小华觉得自家老公一病,连累的姐妹也跟着辛苦,天天六点多就起来做饭,虽说是亲人,也都有各家的事,她总是于心不忍。


  师小华自己吃过,买了份黑米粥、二两素饺和一份小炒回来时,看见吴发现正蹲在地上,往嘴里拨拉着白水泡馍,心就焦燥了一下。她巡视了一圈,发现那些亲戚们送来的东西都不见了。师小华就很不高兴地把素馅饺子往他碗里拨了一些,一面说,孩子们都没来送饭么?吴发现没有回答。


  师小华他们出院的前一天,来了一位戴眼镜的女子,自称是吴发现的小女儿。她坐在27床边,用眼睛扫了一圈,就开始指责地不够干净,被单也该换了,说她的教室同学们都打扫的一尘不染呢。她说完这些,也很自然地拿过费用清单,叫了声,哇,都花了四千多了,咱这合疗也报不了多少啊。说着把单子往桌上一扔,慢慢吞吞走到窗户底下,看外面的风景。


  师小华就和老公对视着笑了笑,从柜子里拿出一只苹果来削。她削得很慢,她在想用不用给吴发现也削一只。削完之后她把水果递给老公,水果刀收了起来。


  出院的那天,师小华把一些没有吃完的液态奶和水果糕点都给吴发现留下了,说要搀病人不好拿。吴发现的儿子可能有些不好意思,送他们到门口。师小华忍不住还是说“你当儿子的还是要起带头作用,你看本来他的手术最轻,现在却出不了院,护理很重要的。”


  一直认定是儿子的却说:“唉,那就是他的命,其实我俩都是上门女婿,就是倒插门,他软软弱弱地一辈子,我看不起他。”


  师小华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停住了。


  外面的天气很好,春天的太阳友好地把光线投入在他们身上。小鸟在抬头看到的一棵树上唧唧喳喳,像是为师小华他们出院举行的庆贺仪式。


  2016/4/23



2#
发表于 2016-4-24 17: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病室几个病人及家属演绎了一场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情景剧,通过对比彰显了各自不同的人性特征,揭示并抨击了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引人深思,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问好风铃,辛苦了。
3#
发表于 2016-4-24 18:51 | 只看该作者
以病室为容器,演绎出了几个病友及其家庭的悲欢离合、人性人情展露无遗。不错的小说。问好风铃老师!
4#
发表于 2016-4-24 19:46 | 只看该作者
同一病房内家属和病人的经历,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实则非常细致的刻画出各自不同的境遇和世态炎凉冷暖,人物描绘非常到位,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对等。构思巧妙,立意寓意非常深刻,具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教育意义,很好的一篇小说!
祝福问好作者。
5#
发表于 2016-4-24 20: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白描手法很写实,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缺点是太过平淡,用力稍平。
6#
发表于 2016-4-24 21:55 | 只看该作者
亲生女儿们都这么冷血,上门女婿更不能指望了,这个吴发现的老伴也够呛。
一家人凑活全了,才会让吴发现多遭罪。
文风细腻,叙述从容,读后让人唏嘘。
7#
发表于 2016-4-24 22:37 | 只看该作者
手机欣赏,打字不便。暂不评论!
8#
发表于 2016-4-25 09:36 | 只看该作者
世态、世相,人情冷暖,各中滋味通过平实的叙述在娓娓道来中宣扬,呈现出个人的认知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2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6-4-24 17:55
一个病室几个病人及家属演绎了一场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情景剧,通过对比彰显了各自不同的人性特征,揭示 ...

谢谢清风一直的鼓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2 | 只看该作者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4-24 18:51
以病室为容器,演绎出了几个病友及其家庭的悲欢离合、人性人情展露无遗。不错的小说。问好风铃老师!

谢谢荟蓉,还要向你学习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3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6-4-24 19:46
同一病房内家属和病人的经历,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实则非常细致的刻画出各自不同的境遇和世态炎凉冷暖,人 ...

九宫总是这么鼓励人,谢谢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3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6-4-24 20:07
这样的白描手法很写实,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缺点是太过平淡,用力稍平。

欧阳说得是,谢谢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7 | 只看该作者
林晓妮 发表于 2016-4-24 21:55
亲生女儿们都这么冷血,上门女婿更不能指望了,这个吴发现的老伴也够呛。
一家人凑活全了,才会让吴发现多 ...

有时候世态就是从自家人身上开始凉的。谢谢晓妮。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8 | 只看该作者
笨马 发表于 2016-4-24 22:37
手机欣赏,打字不便。暂不评论!

辛苦了,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25 09:36
世态、世相,人情冷暖,各中滋味通过平实的叙述在娓娓道来中宣扬,呈现出个人的认知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木门过誉了,我是瞎起烘。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21:35 , Processed in 0.0654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