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4|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两个“当家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8 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枫落吴江 于 2016-4-28 15:25 编辑

  两个“当家人”
  文/枫落吴江

  马上进入冬季,早晨,村里的太阳总是那么的鲜艳,从大海旅游回来,又来到了这个僻远的小乡村。鸡鸭鹅和垂暮的老人一样,已经没有多少困意,早早地就发出了咕咕嘎嘎的叫声,把陈兴桥吵得睡不着了,其实,陈兴桥是心里烦恼,这第一书记当得格外的憋屈。
  
  陈书记,睡醒了吗?俺想给你说点事。大队部的门被敲得咚咚响,就像老二年间的衙役来抓人一样,让本来就烦躁的陈兴和心里更像倒上了芥末油,那味道“妙”极了。
  
  陈兴桥一边喊着“等一下”,一边匆匆忙忙的穿衣服,下床,心里嘀咕着:这个李老汉,天天早晨给我当闹钟。能办的我能不给他办嘛,给他办是违反政策的,我也办不了啊。可是他是第一书记,不能和群众叫板,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脸也顾不上洗一把。
  
  李老汉右臂挎着一个筐子站在门口,筐子上面还披着一块蓝碎花布。看到陈兴桥开门,李老汉赶紧迎了上去,斜着身子凑着还没完全打开的门缝把陈兴桥挤进了屋里,这个动作让陈兴桥吓了一跳,他说,大爷,你怎么了,神神秘秘的。
  
  陈书记,这是我们家几只老母鸡下的笨鸡蛋,一个月攒了这么多,送给您的,我办低保的事情你多费心。说完这话,李老汉又从门缝里挤出去,一溜烟似的走了,这脚步还真够轻盈的,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陈兴桥醒过盹来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人影,他望着脚下的一筐子鸡蛋,跺了一下脚,长叹一声,然后摇摇头……
  
  说起办低保这事,陈兴桥就格外的恼火,李老汉、张老太、孟老太,都是儿女双全的主儿,就说这李老汉吧,还是小学退休教师,工资一个月四五千,工资留着给孙子,反而一直缠着他要低保,好不烦人,有时候,陈兴桥恨不得踢他一脚,可是不能啊。
  
  低保是村委会李主任负责的事情,没啥说的,老李为人厚道,有啥说啥,从不藏着掖着,确定的低保户都是说得过去的,闲杂人等去家里找他,都被他赶了出来,这不,看着陈书记年轻,好对付,就来这讨便宜。
  
  陈兴桥才从市交通局来桥头李村挂职第一书记的时候,心情和蓝天一样,瓦蓝瓦蓝的,想着凭借自己的努力能给朴实的乡亲们办一点事情,那笑容冷不丁的就从汗孔里挤出来了,来的路上都是哼着小曲儿的,但是理想遇到了现实,他觉得如坐针毡。
  
  陈兴桥吃完早饭去找李主任,怎么的也得给李老汉一个说法。小陈去李主任家的路上,他拎着那筐子鸡蛋,累得小胳膊酸疼酸疼的,他从小在城里长大,没干过啥力气活,特别是对于这筐子鸡蛋,他觉得像受贿的罪证一样,朴实的农民不是这样的啊,他再次叹了口气,觉得太阳越来越燥热了。
  
  我说陈书记啊,不用管他,也别解释,他们说啥咱听着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我这些年干啥凭得是良心,这些刁民,不值得可怜。李主任说这话的时候,像革命家,激情昂扬,信心满满,给陈兴桥无限的鼓励。小陈努力的点点头,说,那好吧,这鸡蛋你帮我还给李老汉吧。李主任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说,我知道你没办法,我有办法。
  
  这几天,很是消停,陈兴桥能拿出点时间忙活村南修桥的事情了,桥头李、陈兴桥,两个词放在一起,让陈兴桥觉得,这桥是必须要修好的,修好了乡亲们秋收的时候就能双车并行,安全多了。
  
  桥梁设计专业毕业的陈兴桥正在村南考察桥改造的事情,姜老太背着柴火从村南地里走了过来,老远就和陈兴桥打招呼,和看见自己孩子一样,热情极了。
  
  陈书记,谢谢你,给我买了那么多的鸡蛋,我老伴身子不好,有这一筐子鸡蛋,也能补一补了。说这话的是村西的姜老太,李主任的后邻居,村里的低保户,老伴脑萎缩,自己严重类风湿,有一个儿子还因为偷盗进了监狱,小陈没少给她家买些米面之类的东西。
  
  陈兴桥想起来了,这鸡蛋莫非是……
  
  大娘,鸡蛋筐是不是盖个一个蓝碎花布?
  
  对啊,满满一筐子呢,得二十多斤吧,咋了,不是你送的?李主任说你给俺留下的啊。
  
  陈兴桥一下子明白了,他心里嘀咕着:这个老李同志,拿着别人的东西替我送人情,这不坏我名声吗?显得我素质这么低。他一边应承着姜老太,一边接过老太肩膀上的柴火,向村西走去。
  
  老弟啊,我不仅把鸡蛋送给了姜老太,而且我还给李老汉打电话了,我跟他说了,如果他有钱可以继续送,送多少我就给咱村这低保户送过去,你猜他说我什么,说我是村霸、流氓。
      李主任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像洪钟,表情像孩子,他为自己的管理艺术自豪着呢,那笑声,让陈兴桥觉得,这家伙不像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更像一个痞子。小陈勉强的笑一笑,因为他看不惯李主任的做事方式。
  
  岁月的脚步匆匆的从小陈身边溜走了,没有一丝的声响,村南的那座桥终于是改头换面,桥面成为了七米宽,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在桥面交叉而过,陈兴桥觉得算是给乡亲们办了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来来往往的乡亲们都对着小陈竖起了大拇指,小陈的自豪感像沸腾了的开水,呼呼的冒着热气。
  
  怪了,怎么也没有人来我这申请低保了呢,一个月了,怎么回事?闲下来的小陈心里空落落的,那个李老汉呢,好长时间没见了啊。他纳着闷再次向村主任家走去,这一去,可是把小陈吓得目瞪口呆。
  
  才进院门,就听见李主任高嗓门的发言,还是如洪钟般响亮,听动静好像正在给村里的群众开会,小陈把着窗户,把脸凑近玻璃,使劲的往里面瞅着,就像探监一样,鼻子尖被玻璃冰的飒凉。李老汉、孟老太、张老太、宋老汉……十来个人,都是曾经申请低保的富裕户呐。李主任似乎没有注意到窗外的窥视,嗓门依然充满将军训斥士兵的味道。
  
  你们都是村里的老人了,论辈分,有的我得叫一声爷爷奶奶,可是你们有当爷爷奶奶的样子吗?李主任这话说出来,屋里人都低下了头。
  
  你家儿子在城里做生意,他家是退休教师,你们家三个儿子都在城里当官,你们能穷到哪儿去?训话继续着,这帮人把头埋得更低了,小陈在窗外已经看不清他们的脸。
  
  你们都想争是吧,那好,我今天就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讨论一下,比比谁最穷,我就把一个低保的名额给谁?真不要脸!说完这话,李主任把一个杯子狠狠的摔在地上,双手掐腰,像看管,像家长,也像严厉的教师。
  
  屋里的李老汉身子哆嗦起来,孟老太的小脚在地面画着弧线,张老太双手抱着头活生生的是一个罪犯……这时候的陈兴桥觉得,眼前的这个李主任反而不那么可恶了,他觉得老李身上多了一些英雄气概。
  
  屋里三四分钟的沉默之后,想起了凳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和轻的都要听不到的脚步声,训话结束了。
  
  看着弓腰驼背的老头老太太们从屋里走出来,陈兴桥从心底笑了出来,他转过身去,双手捂着嘴,恐怕别人看到他的得意,其实,他哪是得意,而是觉得滑稽而已。
  
  老弟,我知道,你们这些市里的干部瞧不上俺们这些土豹子的粗鲁,但是有的时候,不这样不行,理解吧。说完这话,李主任重重地拍打了一下陈兴桥的肩膀,小陈觉得这大手格外的温暖、有力、厚重。
  
  晚上,陈兴桥在李主任家的饭桌旁,和老李对影成三人,他由衷的称呼了一声“师傅”。
  
  两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完成驻村任务的小陈回到局里当上了办公室主任,想起这段往事,他都会禁不住的淡然一笑,这桥头李啊,得常回去看看。




2#
发表于 2016-4-28 13:2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精彩,从生活中来的活泼生香的口头语,为人喜闻乐见。不用小说老师推荐的小说结构模式,更自然,更贴近生活,没有做作感。揭示了农村基层管理中的问题,不讳饰现实,深入病灶,大胆抒写,很有担当。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6-4-28 13:4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两个“当家人”,不管处理事情方式一样不一样,都是好村官。可惜,现实中这样的村官太少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4:33 | 只看该作者
孙憨憨 发表于 2016-4-28 13:24
语言精彩,从生活中来的活泼生香的口头语,为人喜闻乐见。不用小说老师推荐的小说结构模式,更自然,更贴近 ...

感谢孙老师第一时间到访,这是我驻村工作的一点点体悟,其实村里的工作就是这样,不一定要按照所谓的章程,一个好的农村当家人,是可以凝聚正气的,这样的干部比随和但是没原则的强多了,也是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需要学习的,问候!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袅袅 发表于 2016-4-28 13:44
这样的两个“当家人”,不管处理事情方式一样不一样,都是好村官。可惜,现实中这样的村官太少了

弘扬正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带动人吧。
其实,很多这样的优秀干部,只是需要我们慢慢挖掘罢了。
问候老师,感谢
#@
6#
发表于 2016-4-28 14:51 | 只看该作者
陈兴桥和陈兴河是两个人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23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6-4-28 14:51
陈兴桥和陈兴河是两个人吗?

我仔细看看哈,可能是打字的原因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27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6-4-28 14:51
陈兴桥和陈兴河是两个人吗?

已经改正。
9#
发表于 2016-4-28 15:33 | 只看该作者
宣扬正能量的文字都是好文字,学习并欣赏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人到中年 发表于 2016-4-28 15:33
宣扬正能量的文字都是好文字,学习并欣赏了。

感谢人到中年先生,祝贺您桃李满天下!
11#
发表于 2016-4-28 16:47 | 只看该作者
农村的很多事情,就得有李主任那“风范”才能“镇得住”。不过,陈书记也是好样的。很正能量的两个当家人!拜读枫落吴江老师佳作!
12#
发表于 2016-4-28 17:0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现在农村只认鼓眼睛将军,不认笑面菩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7:34 | 只看该作者
刘晓斌 发表于 2016-4-28 16:47
农村的很多事情,就得有李主任那“风范”才能“镇得住”。不过,陈书记也是好样的。很正能量的两个当家人! ...


我的这篇小说只是想表达一种观点,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靠文质彬彬的讲理就能解决的,李主任是正能量的,第一书记作为市值干部,得多向基层群众学习,这是农村工作艺术。感谢刘老师理解,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7:35 | 只看该作者
遥远的紫微星 发表于 2016-4-28 17:06
确实,现在农村只认鼓眼睛将军,不认笑面菩萨。

是啊,确实如此,太老实了未必能适应这样的工作。
15#
发表于 2016-4-28 18: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接地气贴近农村生活的一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叙述平稳婉转,以书记和主任两条线索揭示着农村的现实问题,各自有不同的方式,书记重理重情,主任不走寻常路,巧妙的化解着农村的低保问题,结局圆满,给人以启发,给农村现实诸多问题解决途径以启示,好文!
问好枫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21:05 , Processed in 0.05351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