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袁作军小小说《借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30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言:看到“淡淡不如风”的同名小说,有兴而发!
借钱(2000字)

  文/袁作军

  腊月二十八,一场无名大火把穷鬼张三的三间破烂得千疮百孔的房子化为灰烬。张三的身体大面积烧伤。村、镇政府有限的一点点救济对于这场没顶之灾无异于杯水车薪。正月初三,张三四岁的儿子又在这万家欢乐的日子里遭遇病魔,高烧不退,妻子小雪四处借钱不着,只好去庙宇庵堂求神拜佛,祈求上苍大发慈悲,保佑儿子平安无事。据小道消息说,而今的鬼域神界也是金钱挂帅,公然的认钱不认人。因此她儿子的病在祖宗菩萨的冷眼漠视之下一日重似一日。村里的卫生员实在是看不过去,动了侧隐之心,免费给孩子一查,顿时大吃一惊:急性肺炎,非同小可,快送大医院救治,否则性命难保!

  正月初六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张三、小雪这对贫贱夫妻蜷缩在用几根烧焦的木棍搭起的棚子里,守着奄奄一息的儿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有抱头痛哭。死神在棚子外的泥泞里徘徊良久,早已做好了行凶杀人的准备。可怜张三小雪连买一包老鼠药的钱都没有了!张三把一根麻绳套进儿子的颈项,一点点用力收拢。忽然一声惊雷随着闪电打下来,顿时山摇地动,天地变色。张三被愤怒的雷声震醒了,嘶声哭道:“不!不!小雪,你死我死都是活该,谁叫咱们无智无能呢?!可儿子无罪,他才四岁,日出东方才做人啦!我们要救他,要救他!……小雪,你,你,你去向陈九借钱吧,啊?!……”

  财大气粗,年过半百的陈九乃是何许人也?村里的饴糖酿制大王!他酿制的饴糖,糖稀远销天津、上海各大食品加工厂。厂房占地二十亩,手下工人一百多。不要说在村里,就是在全镇全县都是举足轻重,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可惜,此人在民间的口碑不那么好。例如好色就是他授人以柄的是罪状之一。张三叫小雪去向陈九借钱,言外之意再明白不过了。小雪年轻美貌,也算得上小家碧玉,可她是正经女人,死活不肯。张三哭道:“就算我求你了还不行吗?为了儿子,你我就是拿命去换那也应该!再说那又不是要你去死……”

  小雪终于冒雨摸黑去了陈九的工厂。二十多分钟后她就回来了,一脸激动地说:“有钱了!儿子有救了!天一亮我们就去县城医院!”她就着昏暗的烛光数了三遍,不多不少两千块。张三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没让你那样?”小雪说“我找到他说要借钱救儿子的命。他二话不说就拿钱给我。我说我不能白借你的钱。他把手一挥说救人要紧!我就回来了。”

  两人正说着,陈九的司机小王开着小车停在棚子外边,雪白的车灯光柱划破了夜空。小王一下来,说了声:“上车!”不容分说把他们的儿子弄上去,回头又来背张三。张三急了,说:“王师傅,我不去,我不去,救我儿子就够了……”小王力大,也不多说,把张三弄上车,让小雪坐好,一踩油门,小车在泥泞中飞也似的向县城方向开去。

  小雪只交了三百元押金,张三父子俩就住进了县人民医院急诊部的特护病房。不仅他们的儿子得到了全力的抢救,而且张三也有专家小组前来会诊。光阴似箭,张三父子在医院转眼就住了半个多月。小雪几次去交医药费,财务室的人都说你们的账上还有钱。张三不信,三百元无论如何也不够父子俩医治半个月。趁护士小姐来换药时,张三试探着问:“我们父子俩住了半个多月的院,没有千儿八百的恐怕结不了账吧?”女护士先是一楞,接着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张大哥你可真会开国际玩笑!一切的费用先不说,仅你儿子入院的前一个星期,每天至少都用一千五百块钱的进口药物……”张三和小雪都傻眼了,仔细一算,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难道陈九……

  陈九终于来到了病房,承认张家父子的医疗费是他支付的,接着便王顾左右而言他了:“文革动乱期间,我才九岁,就成了孤儿。加上我是富农份子的后代,因此整天生活在惶恐和饥饿之中。有一天,我实在是饿急了,就想到一死了之。我在房梁上系好了绳圈,拿了个碗去借米。我要从村头借到村尾,如果借不着,回来就上吊。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开始我每到一家,都遭到拒绝,甚至嘲骂。我忍耐着要借完全村,直至第一百八十一户,女主人给了我满满一碗白米和一块烧熟的糍巴,男主人还摸了摸我的头,给了我一角钱!那时钱很珍贵,做一天工才两角钱。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陈九说着说着眼就红了,眼里盈满了泪花。他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包得很紧的手绢,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老版一角面值人民币:“这是我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笔钱,它可是不可估量的无价之宝啊!”

  陈九说:“就是那一碗米燃起的希望留下了我这条小命;就是这一角钱引发的思考撑起了我的饴糖厂。张三小雪,你们知道那第一百八十一户是谁家吗?那就是你们家呀!”

  张三小雪听得面面相觑。

  陈九一抹眼泪说:“兄弟,弟妹,我这条命是你们家给的,理应报恩,可这些年我只顾自己发财,真是惭愧!俗话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我计划年内搞一个饴糖加工合作社,在本村及周边村扶持二十家农户搞饴糖加工。你们来报名吧。资金和设备由我先垫付,等你们赚了钱再还我。如果不赚钱那就不用还!”

  张三、小雪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内心的感激:谢谢陈哥!

  作者:袁作军

  电话:13397210129

2#
发表于 2016-12-30 09:52 | 只看该作者
陈九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立体且较为丰满。欣赏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0:19 | 只看该作者
天门牧夫 发表于 2016-12-30 09:52
陈九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立体且较为丰满。欣赏学习!

谢谢牧夫老师点赞!
4#
发表于 2016-12-30 10:53 | 只看该作者
故事第次展开,层层剥笋,由远及近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陈九,彰显了知恩图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爱传递,因果必然,我信。
5#
发表于 2016-12-30 10:57 | 只看该作者
知恩图报的陈九,好人好报的张家,催人泪下的故事。学习。
6#
发表于 2016-12-30 12:0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感恩篇,作者用反衬的笔法,来衬托陈九的知恩图报,这个人有有点也有缺点,个性鲜明。只是觉得结尾应该是    张三、小雪同时瞪大了眼睛。个见!
7#
发表于 2016-12-30 13:1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袁老师。
8#
发表于 2016-12-30 14:14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生活中太缺少这种人了!
9#
发表于 2016-12-31 18:3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清风、18版主和九月盛菊先生本周每帖必复的雅评,甚为感同感慨。感同点是三位精准解析精炼点评,感叹的是自己往往啰嗦半天却经常词不达意。就此分享交流文章,更有此感觉,直接附议就是!
感谢袁老师分享交流赐稿,学习欣赏,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17:57 , Processed in 0.0525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