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9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繁英待芳暖春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6 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毕竟也是老祖宗们的经验之谈,如今对于一场漫天大雪的真情期待,仿佛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盼雪雪自来。元宵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令对雪失望已久的人们,多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正月十五下午,正在忙于工作的我,听到刚进门的同事讲天阴得厉害,天上飘散的冰雨将脸面刺得生疼,当我抬眼从办公室外望的时候,天阴沉得愈发暗下来,隆隆的撼天春雷也在震荡着即将苏醒的春之大地。而这春天里极少听到的阵阵春雷,伴随着撕裂长空的耀眼闪电,给人一种急切的期待,震耳欲聋的雷声,又给人以期待中的的感奋和莫名的力量。随之而来的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蔚然大观,人们在欣喜地传递着关于春雪的信息。在这春燕即将含泥衔枝的季节,这些因风而舞的片片雪花呀,应是我童年记忆中的故乡之雪吧?她既静穆安祥,却又韵味浓郁,短短的一瞬间,大地洁白得铺满了山野田园,楼宇街道,连行人的身上也撒满了晶莹的雪花。
  
  我的思绪随着飘飞的雪花,飘回了我的乡下童年。下雪的那些日子,总是一梦醒来,窗外映来洁白的亮色,首先是母亲告诉我们:快起来,外面下雪了。揉揉醒忪的睡眼,从窗口望外一望,树上、柴上已是白茫茫,丰满莹润的春雪待立春枝,臃肿的枝条经风一吹,纷纷落下,而父母早已用扫帚扫出了一条条弯弯的小径,门外满是欢喜的孩子们,他们沉浸在雪的意境里。村外皑皑白雪,皓皓原野,日出日升,妖娆无比。这是人们冬闲赏雪的好时机,嘎吱嘎吱的踩雪声,在雪中追逐的欢笑声,那才是江山一笼统的景象呢!最是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他们在枯燥的生活里,制造一些关于雪的乐趣;他们在寒风的凛冽里,燃烧一些关于雪的温暖。他们喜欢冰雪匝地的单纯。


  下班了,雪还在不停地下着。单位的楼上,店铺的满前,红彤彤的灯笼在雪风中摇曳着,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景象,真实在呈现在我的眼前。乡下人常说的是,本来春雪就预兆着丰收年景,雪打灯更是预示着一年来的好兆头。皎洁青莲客,焚香对雪朝,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飘。人们互相打着招呼,都说雪好大呀,真的好大呀!眉眼之间掩饰不住的便是对这场春雪的愈加喜爱了。记得诗人们偏重于对于春雪的喜好,而风雪夜归人的雅意,我自然是无缘体会到的。只是文人笔下的雪,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是因事而异,飞鸿雪泥中,不外乎清丽淡雅,寄托隐逸情趣;超凡脱俗,意喻与世无争。真正的赏雪人,喜爱的既是一种不凡的景致,更是一种高雅的情致。


  元宵节的晚上,因为风雪太大,加之气温偏低,原本赏焰火观花灯的计划被迫取消,便翻了唐诗宋词,从历代诗词里寻找千百年前的雪景、雪境。白居易这样写道:大似鹅毛落,密如飘玉屑,寒销春苍茫,气变风凛冽。他将春雪风韵娇柔,不输美人的景致刻画得令人如临其境,心神俱醉;而韩愈的“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更是将春雪婀娜多姿,飘飘欲仙的盛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唐彦谦的“霁景明如练,繁英杏正芳,姮娥应无语,悔与雪争光”,却反其意而用之,将雪的仙姿卓绰的形容得无以复加。所以人们总爱用阳春白雪,比喻清雅素洁的内在美,孤高寂寞的春雪,雪表现出的多是文人雅士的操守和傲骨。


  街市已静,阗无人声,我的思绪仍然长久地在雪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我也在扪心自问,我等待的仅仅是一场春雪吗?等待只是童年深处的那些记忆吗?等待的只是书中那些关于雪的具象吗?或许是,或许不完全是。即地为雪,水浅沙平,铺银散玉,山舞银蛇,当年陈毅元帅在其《沁园春·莱芜战役》中写道: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将春雪比作摧枯拉朽的巨大能量,并将胜利在望的这种豪迈之情尽情地加以抒发。赋予雪以政治意义的,当属政治家毛泽东了,其《沁园春·雪》一词,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一贯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纷纷扬扬的春雪落地无声,寓巧于朴,给人以大美无言的遐思,她铺陈了远山,装扮了大地,盛世如花之时代,营造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枕边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我的酣然睡梦中,那些飘飘洒洒的春雪,从我的童年记忆深处飘来,又向我的童年记忆深处飘去!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3-6 17:2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6 13:1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再抢沙发!赶紧排版吧!俺等着呢!
3#
发表于 2010-3-6 13:19 | 只看该作者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您也对雪情有独钟吧!
我们这里此刻整下着呢!
很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笔触。
对乡下往事描述的那段实在很亲切!尤其喜欢。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0-3-6 13:14 发表
呵呵!再抢沙发!赶紧排版吧!俺等着呢!

总是没有一次性编辑成功的时候。谢谢您的首先阅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3: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0-3-6 13:19 发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您也对雪情有独钟吧!
我们这里此刻整下着呢!
很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笔触。
对乡下往事描述的那段实在很亲切!尤其喜欢。

雪,让我们思索的更多!谢谢您的鼓励!问好您!
6#
发表于 2010-3-6 14:16 | 只看该作者
  繁英待芳暖春雪——以正月十五的红火节日为主线,一路陈述下去,散点一般的景与情凝聚一体,淋漓再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由表入里的美和热烈气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一境越于一境,甚是生动。动处尤现思想沉浸中的静谧之痕,无处不闪烁光芒。生机之外,眷眷于怀;情趣之外,神韵之内;回顾生活,更是意味深长,时光的前行,无可消磨的正是我们怀揣着的那颗感恩的心,致于自然,致于生活,致于爱。叙述中那一路铺就下来的横纵场景,无一不尽见出婉约的笔触和意境。另,其中赋景色的句子勾勒得线条很美,有古典之色彩,可谓人间万物融于境,字缕行处见缘情。欣赏并聆读,问好朋友,周末愉快。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5: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6 14:16 发表
  繁英待芳暖春雪——以正月十五的红火节日为主线,一路陈述下去,散点一般的景与情凝聚一体,淋漓再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由表入里的美和热烈气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一境越于一境,甚是生动。动处尤现思想沉浸中的 ...

您鞭辟入里的分析,精到诗意的点评,令人感奋,令人上进。我相信这是一种无言的力量!非常感激您!
8#
发表于 2010-3-6 16:10 | 只看该作者
正月十五下大雪。这又是元宵节里一道别致的景致。我们这里可是下大雨呢,街上鲜有人在赏花灯,只是那些霓虹灯将节日装扮的分外粲然。触景生怀,情景交融。既有对现境的详细记述,也有对畴昔的再次回望。从而,雪景的生动,雪趣的抒发,雪夜的感悟都氤氲在字里行间。轻松练达而又弃躁存质的文字。好文。精华支持!
9#
发表于 2010-3-6 17:00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与历史的交融,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交织,诗词歌赋与陈毅元帅诗歌的点缀,勾勒出一幅春雪飘洒图。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3-6 17:00 发表
现实与历史的交融,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交织,诗词歌赋与陈毅元帅诗歌的点缀,勾勒出一幅春雪飘洒图。问好朋友!

谢谢于老师的悉心点评!
11#
发表于 2010-3-6 17:25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十分欣赏。
12#
发表于 2010-3-6 19:12 | 只看该作者
一场春雪引来一篇好文,迎春为你鼓掌!
13#
发表于 2010-3-6 21:54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喜欢雪  也一直喜欢写关于雪的文字 读了倍感亲切
14#
发表于 2010-3-6 22: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6 14:16 发表
  繁英待芳暖春雪——以正月十五的红火节日为主线,一路陈述下去,散点一般的景与情凝聚一体,淋漓再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由表入里的美和热烈气质,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一境越于一境,甚是生动。动处尤现思想沉浸中的 ...


小暖点评得细腻、全面,借用此评回复,支持精华!
15#
发表于 2010-3-7 00:4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干净,文风清新质朴,现实与童年两个雪景的叠加,突出了雪的美好以及人们的喜爱之情。后面引用精妙的诗文为文章增色不少,支持精华,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14:08 , Processed in 0.0565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