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700|回复: 1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7【投稿】东坡美食遍天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6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1-19 15:59 编辑

      有人说,苏东坡是一枚响当当的大吃货。我是苏词的忠实拥趸,也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对于“吃货”这样的称谓,我表示抗议。因为“吃货”,似乎带有贬义,给人不庄重的感觉。苏东坡的一生,随遇而安,超然物外。他的诗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校园学子,他创造的美食“品牌”和他的诗词水乳交融,让舌尖上的中国流光溢彩。 鉴于苏东坡对美食界的无私奉献,我更乐意称呼他为“食神”。我的闺蜜也是位美食爱好者,她对苏东坡简直是顶礼膜拜,直言宋朝美食界的扛把子,非苏东坡莫属。

       民以食为天,满足口腹之欲是我们世人的生存需要。一日三餐,七荤八素,食物对于普通人来说,仅仅是食物。苏东坡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但他首先是位大诗人,他有惊人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苏东坡存世的诗词有将近三千首,其中,与美食有关的诗词多达千首,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苏东坡把食物吃成了一种文化。他在饱腹的同时,力求吃出一种高境界,一种高层次。他真的做到了!

      东坡美食遍天下,鼎鼎大名谁不知!让我们翻开历史,去追寻苏东坡那些魅力无穷的美食经历吧!

      宋熙宁八年,苏东坡升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家人随同。途经颜神店(今博山一带),苏东坡和家人在此地休息。博山人喜欢用砂锅炖菜吃,家门口炉子上都坐着小砂锅,香味四溢。苏东坡一家人吃了一次砂锅菜,虽然是些白菜、海带、豆腐之类,味道还真不错。启程的时候,他们买了砂锅带回密州。

      苏东坡在密州当太守,苏小妹来探亲。苏东坡让苏小妹帮忙改进一下砂锅菜。苏小妹在哥哥的指点下,创造了荤素搭配、层层摆放的砂锅菜新工艺。离开密州的时候,苏东坡把新的砂锅菜制作方法告诉了颜神店居民。吃过之后,人人赞扬,自此,砂锅菜被人们称呼为“苏锅”。因为改良后的菜品又酥又软,也叫“酥锅”。博山酥锅传到济南后,深受老济南人追捧。济南的过年菜——老济南酥锅就是博山酥锅的翻版。

      苏东坡在密州所吃的砂锅菜,那是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他自己并不常吃。他在密州的生活其实不好过。苏东坡是个清官,做官多年,吃穿用度,朝不保夕。这太守是名副其实的“太瘦”。
      在密州,有一段时期,苏东坡靠吃杞和菊填饱肚子。“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这是《后杞菊赋》中的原文,枸杞和菊的枝叶偶尔吃上点,那叫打牙祭。那要当饭吃,实在难以下咽。但是,为了生存,苏东坡不得不吃。吃完之后,他写文以记之,并认为食用杞和菊能延年益寿。简直太乐观!枸杞和菊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好的保健食材。《后杞菊赋》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后杞菊赋》成了苏东坡仕途路上随时将他绊倒的一颗石子。尽管份量不足,就算是轻轻咯一下脚,也够苏东坡喝一壶的。果然,“乌台诗案”来了,此文因内容有发牢骚的嫌疑,成了一项定案的罪证。因乌台诗案的牵连,元丰三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他刚到黄州,写了《初到黄州》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然而,这只是苏东坡的美好愿望。鱼和鲜笋他几乎很少见到,更别说美美吃上一顿。

      苏东坡在黄州,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城东的山坡上,朋友帮忙要来十亩荒田。这块地并非良田,种上庄稼,时常颗粒无收。偶有收获,苏东坡便乐呵呵制作一道菜羹: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 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在这篇《东坡羹颂》中,苏东坡首次号称东坡居士,从此,原名苏轼很少被朋友称呼,大家习惯叫他苏东坡。有一次,苏东坡在地边上发现了野芹,他采取芹芽与春鸠切碎了合在一起,做出了一道野味集锦,叫“芹芽春鸠脍”。作诗如下:“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在宋朝,人们爱吃羊肉,猪肉不被人喜欢。黄州的猪肉价格低廉,这对于苏东坡是好事。别人不吃,好嘛,交给俺来研究研究吧!苏东坡研制了猪肉的新做法,并写了一篇《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侯足时它自美。”这道“东坡肉”肥而不腻,吃了满口余香。很快,声名远播,天下皆知。

      苏东坡官运真不好,绍圣元年,他再贬惠州。惠州不惠,比黄州条件更差,甚至连猪肉也吃不到,苏东坡和家人终年只能吃菜。这里的羊肉贵,吃不起。苏东坡买一些羊脊骨,撒上盐烤焦,剔食骨间碎肉,味道居然特别好。受苏东坡的影响,羊脊骨也跃上了富贵人家的餐桌。羊脊骨,现代餐馆里所卖“羊蝎子”是也!

      苏东坡在惠州的境遇还不是最差的。六十多岁那年,他又被流放了。这次去了海南儋州,幸亏儿子苏过陪在身边。在当地艰苦的条件下,食物短缺,儿子苏过逮来老鼠和蝙蝠,又是烧又是薰,闻着还行,吃下去却狂呕不止。学当地人吃蛤蟆,勉强合口味。苏轼写了这么一首诗:“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薯芋,就是山药的别称。顿顿薯芋,这是把山药当主食。儿子苏过孝顺,不忍心父亲的饮食太过单一,想着法儿让父亲吃得舒服点。有一天,苏过把山药切碎了,加上些谷物熬成了山药羹。苏轼喝下去,胃部温暖,心情舒畅,立刻吟诗一首,把山药羹命名为“东坡玉糁羹”。

      密州、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这辈子足迹算是踏遍了“四大州”。苏东坡是乐天派,身处逆境也能不卑不亢,从容淡定,这是一种大胸怀,大气魄。他每到一处,都有饮食新发现。他发明的美食不胜枚举,至今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东坡美食多数以诗句的形式保存下来,内涵丰富,绵泽后世。用东坡诗句给菜品命名,也是雅事一桩。在一家酒店里,我见过这样的叫法:橘子果盘叫“香雾噀人惊半破”,荔枝果盘叫“日啖荔枝三百颗”,黄瓜蘸酱叫“牛衣古柳卖黄瓜”,枣花蜜汁藕叫“簌簌衣巾落枣花”,酱鸭脖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139#
发表于 2021-7-13 10:09 | 只看该作者
王排 发表于 2021-7-5 15:44
谢谢桃桃记得俺 ,俺 又来了。请多多关照指导哟。

今再品全文,亦感觉精彩纷呈,苏东坡这舌尖上的味道,既是生活食粮,也是精神食粮,更是我们当今舌尖上的味道,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饮食珍品。
138#
发表于 2021-7-5 15:44 | 只看该作者
王排 发表于 2018-12-5 12:02
其实从楼主文中看来,东坡是一个想得开会生活的人,不论到哪里就在哪里好好的生活,真是随遇而安的典范呀, ...

谢谢桃桃记得俺 ,俺 又来了。请多多关照指导哟。:handshake
137#
发表于 2019-1-12 11:4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欣赏支持佳作!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50 | 只看该作者
苏粉 发表于 2019-1-8 16:54
言之有物,不错,好文章。

谢谢夸奖,问好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09:4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1-3 12:27
继续添砖加瓦,问好怡然!

谢谢幻烟
134#
发表于 2019-1-8 16:54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有物,不错,好文章。
133#
发表于 2019-1-3 12:2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添砖加瓦,问好怡然!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21: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所有的文友们,元旦快乐,万事如意!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8:04 | 只看该作者
一袖芬芳 发表于 2018-12-23 15:41
楼层这么高,羡慕啊

好文章太多了,我的淹没在海洋里了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8:04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12-21 16:53
于东坡的美食、做法、来历,如数家珍。因为定位准确,倒也丰腴肥美。

谢谢点评,问好文友
129#
发表于 2018-12-23 15:41 | 只看该作者
楼层这么高,羡慕啊
128#
发表于 2018-12-23 15:4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很想吃酥锅啦
127#
发表于 2018-12-21 16:53 | 只看该作者
于东坡的美食、做法、来历,如数家珍。因为定位准确,倒也丰腴肥美。
126#
发表于 2018-12-21 13:31 | 只看该作者
我心怡然 发表于 2018-12-19 17:11
排排姐经常获奖,这次没参加可惜了

向你学习,再则俺不平不行,没有妹子的才气,写不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14:55 , Processed in 0.05628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