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4|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梦里桃源在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0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不如风 于 2019-6-21 07:09 编辑

  “一条大河波浪宽……两岸青山相对出……”

  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出现在我的思维空间里。彼时的我倒坐在三轮车的车厢里,世界上最精致的电动三轮,被一个168斤的光头大叔横亘了所有的空间,前面开车的哥们儿说:“只有这样慢慢地开,才能感受到别样滋味,坐别的车来不行,嗖一下到地方了,你什么也看不到。”

  是的,我正在感受到。道边紧邻着那条河,那条被当地人称为“北大河”的河水正在波澜不惊地流动着,河水清冽而寒凉,不到七月份阳光最足的时候难以下河。小时候我们都在这条河边长大,这条河就是我们的乐园,夏天来捉鱼和蛤蜊;冬天来滑冰,看大汽车在冰面上轰隆隆开过;春节的时候也有热闹可看,很多商家会找人把冻得一米厚的冰层凿开,用大锯锯出城砖似的冰块,做出龙飞凤舞的冰灯。人到中年后,鲜有机会回乡,也鲜有机会上河,而迁居在县城里,那里的河是北大河的下游,本属同一水脉,不知道为何,却从来也不觉得县里的河是条河。

  河对岸全部是山——东北的林区,青山连绵不绝,此起彼伏,层峦叠障。此时正值五月下旬,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绿意葱茏。而我眼前的这道河岸边,却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树木,绿叶中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不出门,哪能见到绿树上开出白花来,绿树上结出红果来。一阵风吹过,暖暖的,情不自禁想解开最上面的两粒扣子,让微风吹进来,暖暖心肺。

  面对如此自然美景,夫复何求。然而,我辈凡夫俗子,因多读了几本书,便向往着有这一片桃源而不得。却何尝想过,某一天某一个人,能长久地生活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环境中,那他该有多幸福。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会有人能拥有这样的福分吗?

  有!这个人就住在二十公里外,这也是电动车载我去的目的地。他叫张老三,是我们从小玩到不惑之年的朋友,中年以后,很少与他见面——虽然知道他就在本地。

  张三的履历没有传奇性,但有古怪性,也可以说变态,不是偶然,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必然。

  从小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在“配给制”年代,母亲是小镇上唯一的国企食品管理员,在很多人没吃过水果罐头时,张三家的罐头都是成箱成箱的。

  父亲从小嗜赌,经常挂牌子游街,我们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指着告示牌上的字,念给张三听,赌博犯张……那就是他爹。

  小学时,张三一直是班干部,学习不好,人也不坏,就是爱玩,什么都玩,什么都玩不够,什么也玩不长。

  初中时,改革开放了,市场搞活了,食品管理员的优势没那么明显了。张三的副班长被拿掉了,从此更加放肆,以搞恶作剧、拿小虫吓唬女生、影响课堂为乐事。

  高一时,母亲退休,父亲天天在家组织麻将局,张三的大哥有了新权势,花钱如流水,成了小镇上第一批住供热楼的人。张三曾言,他不用努力,大哥的楼就是给他结婚用的。

  高二时,曾用武力威胁兼以雪糕诱惑我帮他写情书,未果。张三竟
领着一群逃课的学生爬上后山,拿着高倍军用望远镜“观察”室外女厕所,被学校劝退,允诺给他毕业证。

  到了高三,张三没有离开过校园一天,一天玩十几个小时,骑在同学脑袋上放屁,在班级里放火烧课本,把本班级和邻班的墙壁打穿,把告状的女生书包扔厕所里,还参与了几次与在校同学的斗殴事件。毕业证停发,张三用一箱苹果加上父母的老关系,如愿以偿。

  毕业后,张三参军到部队,仍然惹是生非,几次被体罚,后来都是以送烟送酒摆平。

  转业后,张三的大哥入狱八年,老婆离婚,楼房被查封——挪用了上百户农民的信用储蓄,全部用于挥霍。全家人全力以赴堵欠款,张三四处告借,同学、邻居、亲属……保证了大哥在里面没挨过打,有小酒喝,还能抽中华烟。

  而立之年,大哥出狱,很快再婚。张三带着一身债,四处打工,挣的钱不去还债,全部买彩票,成了彩票站的“富人”。

  三十以后,有张三的局子不能打扑克,不能大声乐,不能提孩子,不能互相敬酒。张三赢了就跑,输了见钱就抢,往同学的酒杯里吐唾沫还逼人家喝下去,手抓麻婆豆腐连油带汤地要洒在同学身上……

  三十五岁,张三手揣“划炮”,往女人多的地方扔,然后背转身听尖叫,在怒骂声中偷偷地乐。

    翌年的本命年,张三和打工处的老板娘私奔,老板娘大他十岁,因走得匆忙,分文未带。张三挣命供养半年,独自返乡。
                                                                           
                                                                                                    .
  四十岁,张三上同学家玩,在门口往狗窝里扔炮仗,把狗炸得连声惨叫,把屋里老人气得犯了心脏病……

  四十八岁,我来看他了。

  张三住在一个大院中,几间宽敞的平房。前院子种着茄子辣椒,另有一溜仓房,他说里面养了几十只笨鸡、笨鸭,就是不是饲料催大的,是用粮食一天天喂大的。后院是北大河的分支,张三在这里下了网,又圈了一个小鱼池,堵住些野生鱼就分开饲养,养大些拿到市场上卖。

  我顺着低矮的堤坝下去了。水流纤细,河水很浅,不用说清可见底,因为一目了然。一群又一群黑乎乎的小鱼快活地游着,它们比蝌蚪还小,似乎触手可及,但当你的手伸进去,它们倏地不见了,迅速而敏捷地躲开了你的“觊觎”,又跑到别处游玩去了。在这时必然要脱鞋下河的,河水凉了些,但刺激着脚底板,顺着神经往上游动,直接把思绪带回了童年。童年的河边,可不就是这样坐在一块青石头上,脚底板荡着水面,感受着水的温柔,沐浴着时光的流动……

  有山有水有河流,还有一根树干搭建的“独木桥”,前院有蔬菜、有鸡鸭、后院有芦苇、有游鱼,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河,春暖花开……

  张三就生活在这里。飘泊的半生的张三、顽劣到半生的张三、不知底线、没有三观的张三,就生活在这个雅致的地方,这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所在。

  同来的哥们儿买了排骨,我亲自掌勺,给大家做了道大铁锅焖排骨。张三则收拾了刚刚网住的“山鲇鱼”,让我再来一道“酱焖河鱼”。午饭我们三个人一致同意在室外吃,守在并不灼热的阳光下,喝着烈性的小烧酒,吹着风,我们敞开了胸膛,豪情满怀。

  我知道这种鱼塘不投鱼苗,是很难有什么收入的,单靠野生鱼连粥都喝不上。但张三说,前几年大哥投了资,结果当年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鱼苗一点没剩。

  也许这就是命。他说,这些年经历了很多女人,也曾经付出过所有,但钱花没了,女人也没了。还不如守着这条小河,河水给了他多少鱼,他就吃多少,没有多余想法了,也就没有多余的烦恼了。

  我不信命。但我信因果——不是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而是事有“前因”才有“后果”。我们都要从小经历到长大,再经历到老迈。有时候,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活得很正确,但实际上,他们眼中的“正确”,就是“错误”。只是他们无法分辨正确与错误,所以总是鼓励着自己继续这么活下去。活到老了,也不觉得活错了,只把一切归结到不存在的“命运”身上,算是逃避的借口,也算是让自己心安的理由吧。

  那天喝了一斤酒,算是自斟自饮。回去的路是张三带着我下山的,仍然是电动三轮,只是比来的那辆大很多。我坐在车斗上,看两岸青山不断倒退着,听北大河水哗啦啦的,一路上说得最多的话,是叮嘱张三开慢点,这个岁数了,该稳当了。

  张三哼哈地应着,车速慢了些,却说了一句,最近遇到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太,两个人交往得也挺有趣的。

  我似乎没听到,或者说没听清,但我回了一下头,看张三脑袋上白发丛生——四十八岁的他,已经找不到几根黑头发了。

  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里桃源在何方——身在“桃源”中的张三,却没有找到一颗桃源心。而我们拥有桃源心的人,却常常找不到桃源在哪。也许,这也是命吧。







2#
发表于 2019-6-20 09:25 | 只看该作者
匪性去后见佛性,这中间的苦乐值得张三用后半生来回味。六十岁老太太一出,亮了
3#
发表于 2019-6-20 10:08 | 只看该作者
读着像是孙猴子的经历,呵呵。
可以写长篇传记小说。
4#
发表于 2019-6-20 12:1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多余想法了,也就没有多余的烦恼了。——如风老师写张三的人生故事,是动了真情的,很多话可以成为经典的如风语录的!比如——身在“桃源”中的张三,却没有找到一颗桃源心。而我们拥有桃源心的人,却常常找不到桃源在哪。再比如——有时候,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活得很正确,但实际上,他们眼中的“正确”,就是“错误”。只是他们无法分辨正确与错误,所以总是鼓励着自己继续这么活下去。读如风老师的文章,好像另一个自己一直在感叹说:不服不行!
5#
发表于 2019-6-20 13:4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张三的传记,也曾叱咤风云,也曾落魄潦倒,如今倒也是该稳当了,这句话最有深意
6#
发表于 2019-6-20 14:53 | 只看该作者
这题目特别亮。或许梦里桃园,就该在梦里才会永远美好。俗世吗,就是容纳所有的地方。
张三这一生可谓品尝百味,都经历过了,最后的苏醒,也是留给读者的思考。
7#
发表于 2019-6-20 21:39 | 只看该作者
品尝百味人生,梦里才会永远美好。
8#
发表于 2019-6-20 21:39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晚上好朋友~@
9#
发表于 2019-6-20 22:04 | 只看该作者
起伏跌宕的命途,前半截可以怪天怨地说他人,后半截却只能归咎为自己了。
10#
发表于 2019-6-20 22:09 | 只看该作者
字体实在有点大,眼晕,不好意思影响读文。
改天再来吧
11#
发表于 2019-6-20 22: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矛盾的世界里,谁不是这么矛盾的生活着?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7:05 | 只看该作者
孙姜 发表于 2019-6-20 09:25
匪性去后见佛性,这中间的苦乐值得张三用后半生来回味。六十岁老太太一出,亮了

亮了,就是博爱了。
博爱了,就是佛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7:0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6-20 10:08
读着像是孙猴子的经历,呵呵。
可以写长篇传记小说。

这只是冰山一脚,还有好多故事,都不太符合常理,所以小说极难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7:06 | 只看该作者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9-6-20 12:17
没有多余想法了,也就没有多余的烦恼了。——如风老师写张三的人生故事,是动了真情的,很多话可以成为经典 ...

评价太高,脸皮虽厚,一时竟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07:07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9-6-20 13:41
关于张三的传记,也曾叱咤风云,也曾落魄潦倒,如今倒也是该稳当了,这句话最有深意

稳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人要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18:55 , Processed in 0.0539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