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当千年送礼风遇上毛泽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26 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小兵2015 发表在 参考文摘
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2 | 只看该作者
又到年关送礼时。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当官的不打送礼的等等,都是中国的古训。可见中国的送礼文化源远流长。送礼行为在历朝历代都是痼疾,而且总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两袖清风的毛泽东对礼品的处理方式很独特也很感人,值得每一个手握权柄者好好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2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初期,地方上常常向北京送一些土特产,请中央领导同志品尝,以表达心中的敬意。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召集各省的书记、省长等负责人在小会议室开会。他说:“我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找你们来谈,各地向中央赠送土特产的做法是不好的,这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果实,我们白吃,这种风气要不得。以后你们谁送东西来,我们一定原封不动退回,而且要批评。”可见毛泽东在建国伊始就狠刹送礼之风,使共和国的开局荡漾着习习清风。
4#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2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江南北巡视时,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早有指示:“我们每到一地,要尊重地方的领导和同志,不要搞特殊。”他首先从自己做起,盖的、铺的、穿的、用的——包括牙膏、牙刷、肥皂、吃的、喝的,包括油盐酱醋茶,统统带上。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2 | 只看该作者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得知身边工作人员收受了地方送的水果、茶叶、丝绸等物,毛泽东回到中南海立即进行整风:“我的话你们就是不听,遇到暂时困难都过不去,脱离了群众。你们统统给我滚蛋,还是回到人民群众中去!……”毛泽东大发雷霆,并大刀阔斧地作了人员调整。接着他又根据统计情况,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三万多元,代工作人员向有关省市作了经济退赔。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2 | 只看该作者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在保存两份礼品清单。一份清单上记载了巴基斯坦总统佐勒非卡尔-阿里-布托送给毛泽东五箱橘子共九十斤,中南海供应科从外交部礼宾司取回,登记时间为1972年2月5日。第二份清单登记了1958年至1959年中外人士送给毛泽东的部分礼品,抄自中央秘书室,上面有汪东兴的签字和批示:“请张仙朋同志阅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3 | 只看该作者
从第二份清单上看,有广播收音机、摄影软片、立体幻灯机、兔毛背心、雨衣、地毯、枕席、龙须草席、海产标本、人参、鹿茸、酒杯等物品,共计四十余种。这些礼品大部分是单位送的,也有个人送的,如1958年12月10日,唐山杨庆俭送人参两棵;1958年12月29日,甘肃谢成德送熊掌、鹿茸五斤;1959年10月17日,上海的黄正和送刻有八届八中全会公报的永久牌钢笔一支;1959年10月15日,西安的谢芝镜送象牙筷一双;1959年11月25日,香港太古船坞的杨慎德送仿古玉鲁两件,玉扁笄一件,等等。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送来的礼品,只有极少数几件,如西哈努克亲王送的公文包、齐白石送的砚台、郭沫若送的手表等被毛泽东留下外,其余的都造表交公。毛泽东留下这极少的几件,是由于与送礼人有较浓厚的私人情谊,比如和着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因为同是湘潭人,所以交往较密切,二人多次互赠礼物。1953年春,齐白石老人九十大寿,毛泽东特意送上四件寿礼;一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支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齐白石先生给毛泽东送过图章、自己珍爱的书法、绘画精品、砚台等,毛泽东也仅留下砚台,其余的均上交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3 | 只看该作者
不少外国领导人给毛泽东送过很珍贵的礼物。比如1964年非洲一个国家的总统送了一个大象牙,两个人都抬不动;瑞士总统送了全金表两块。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把这两块金表给毛泽东看,问他是否留下,毛泽东说:“这种礼品不能要,谁当主席他送给谁,你当主席也会送给你。我是代表人民的,这种礼品不能收,一定要送仓库。”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3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到杭州龙井茶产地梅家坞参观制茶。黄炎培要买一罐龙井茶送给毛泽东,茶场的同志听说非常高兴,精选了上等的好茶,并且坚决不肯收钱。黄炎培只好带回北京,送给毛泽东,并写了一封信说明情由。后来,毛泽东委托别人把这罐茶叶送还了梅家坞茶场,并且表示感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湖南人对毛泽东有更深一层的浓浓乡情,尽管中央不允许地方送礼,但湖南人认为送点自己种的时鲜蔬菜、熏的腊鱼、腊肉、山上采的寒菌总是可以的吧,而且这些东西都是毛泽东最爱吃的。毛泽东对故乡也有一种浓浓的眷念之情,对从小吃惯了的食物时常回味,所以,对湖南捎东西的行为没有予以批评,但他坚持原则,总得算清价钱,分文不少地把钱寄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据陪伴毛泽东十二年的管家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月四百零四点八元工资生活,常入不敷出。因此,吴连登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您吃了用了都应该的。不料,毛泽东毛泽东耐心解释:“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党有纪律。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我个人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比如说,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会送给你的。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处置这些没法保存的土特产礼品既有原则又有分寸:是水果,送幼儿园;是茶叶,送身边工作人员。管家吴连登从来没听毛泽东说过将水果、茶叶送给江青,送给自己的孩子们。每逢送来的土特产量大时,毛泽东就让工作人员拿到中南海食堂去卖掉,然后附上一封说明党关于不准送礼的规定和纪律的信,将钱寄给送礼的单位和个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5 | 只看该作者
 1964年,印度尼西亚掀起了迫害我侨胞的浪潮,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了这些海外同胞。有侨胞出于感激之情,送了重达31.5公斤的燕窝给毛泽东,燕窝之珍贵人所共知,且不说今日每500克需1万元以上,就是在当时也得四五百元一斤,相当于毛泽东一个月的工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8:15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指示:“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秘书徐业夫试探地说:“主席,是不是家里留……”毛泽东摆摆手,打断道:“不用留,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于是,这31.5公斤燕窝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19:05 , Processed in 0.05075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