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敦煌情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27 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时光微雨 于 2023-10-29 19:26 编辑

敦煌情愫

  朋友说要去敦煌出差,我立刻和她说,方便的话帮我带两斤“达记驴肉”回来。

  提起敦煌,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莫高窟里的“飞天”、浓浓的西域风情、苍凉的戈壁,月牙泉鸣沙山等印象。

  也许是一种情愫,不管是谁要说起敦煌,我都倍感亲切。我会告诉他们,敦煌这座小城很干净,街上几乎见不到垃圾,天空总是蔚蓝的,天高云淡,小城里建筑古色古香,美食更是赞不绝口。这座边塞小城,虽然荒凉又偏僻,但美了上千年。对我而言,这座古城是个不一样的城市,她是大多数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城市,而我想说的只是对敦煌这座小城的一思一念,因为这里住着我的亲人。

   我去过敦煌很多次。去敦煌的火车都是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天麻麻亮,就到了。敦煌的天气温差比较大,无论什么季节,早晚都都会比较凉,到了中午温度升上来,就会很热。尤其到了秋天,更是明显,早上穿棉,中午穿单,“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是最真实的写照。我婆婆家在敦煌,在敦煌一中的隔壁。婆婆家的那个巷道很深。我能想象出她在家里阳台上望了又望,翘首以盼的等我们回来的样子。每次我们要回家,婆婆都会早早煮好一锅鸡汤,或者羊肉汤,等我们一进门,就喝上一碗,立刻温暖了全身,那一刻交织着婆婆疼爱的目光,是回到家的温馨。

  我每次回婆婆家,都会胖几斤。婆婆会做的美食太多了,做得太好吃了,要是出去开一个饭馆,一定生意兴隆。西北的各种面食婆婆都会做。她做的羊肉焖饼子、张掖小饭、酸菜炒肉拌拉条、搓鱼子、浆水面等等,我每次都会吃上两碗,在吃过的面食里,没有人能比过婆婆的手艺。有一次我很馋外面的凉皮,在街上买了两个回来,婆婆看我爱吃,第二天就给我做了一盆,调出的汁料味比街上买的好吃多了。

  婆婆说我每次回去时间短,好好休息、好好玩就行了。我想帮着做点家务,她都不让,更别说做饭洗碗了。现在想起来好惭愧,真的是没有帮婆婆公公他们干过什么活儿。记得后来她腰椎不好的时候,说想去看敦煌的党河,她坐在轮椅上,我们推她去的。

   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党河造就了敦煌盆地,滋养了敦煌绿洲,是敦煌人民须臾都离不开的“生命线”,哺育了敦煌文化!党河两边有好几公里的敦煌风情景观带,很大一片水域景观、生态湿地和很多的园林景观。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碧水、绿地相交融,景色很美!据说几十年前,无数建设者用双手双肩和简陋的机械设备建起了雄伟壮阔的党河水库,一股敬意之情油然而生。每一个敦煌人应该铭记这段光辉历史,铭记那些为修建党河水库而付出辛劳乃至生命的老一辈敦煌人。

  老敦煌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婆婆说她以前身体好的时候,常到党河边锻炼。婆婆坐在轮椅上,给我们讲述党河的历史,脸上充满了自豪,我作为一名敦煌的儿媳妇也感到非常骄傲!

   婆婆是张掖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她任劳任怨地跟着公公,带着一家人在这里渡过了那些苦难的日子,看着敦煌发展的越来越好,对敦煌的爱渗在骨子里。敦煌政府也是爱护这些老敦煌人,据说每个月都给他们发补贴,敦煌发展的这么好,离不开老一辈敦煌人的付出。

  婆家是读书人家。我老公的爷爷、也就是我孩子的太爷,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兰州大学的前身),之前是政府法政科的科长,后来又开始中医研究,成了中医联合所的医生,曾经用精湛的医术救治好了当时患了瘟疫的解放张掖的革命军,在当地成为佳话,一直到现在还有人提起。我老公的父亲也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毕业后带着婆婆来到敦煌投身农业技术发展事业。王渊著的《敦煌轶事》,讲述了为敦煌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我公公是这本书里的其中一位。有年春节回去,公公拿出他所有的奖章,和当地政府颁于的证书,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表彰摆满了一桌子,我一个个仔细的看着,每一份表彰里都是公公曾经为这个小县城做出的贡献。在动荡不安的特殊年代,他曾经被打成右派,拉去上街游行,家人跟着去农村改造,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上学。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他依然把精力投入农业技术开发研究。后来被摘去右派的帽子,重新回到之前的单位,家里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公公带出的学生更是优秀,二姐夫是他的学生。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借助“神州四号”返回式宇宙飞船等航天载体先后将棉花种子、玉米种子等载入太空,开展太空育种研究。他的棉花新品种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喻树迅院士专门为他编著的《甘肃植棉业》写了序言,并指出这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甘肃棉花产业科研、生产的专著。
二姐夫退休后,仍然醉心农业方面的研究。家里有个园子,里面有他自己种的蔬菜水果,还养了羊和牛。去年我回去的时候,看见昔日的农业科学家戴着草帽,像个农民一样,在他喜欢的土地上每天忙忙碌碌的,他还在试验新的品种。我们在园子里吃的是没有打农药的新鲜蔬菜,还有自己种的李广杏。晚上赏月看星星,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好不惬意。以后我要是退休了,也来这里帮帮忙。远离城市的喧闹,脚踏实地感受一下真正的田园生活。

  家里的大哥是长子。下面弟妹多,经济条件有限,把上学的机会都给了他们,他读的书不多。但大哥很聪明,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他自己编织的《清明上河图》长达2~3米。他会用手工雕刻,会装潢,会裱画,书法也写得很好。即使一个塑料瓶子他也能玩出艺术感。家里客厅每一处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小小的惊喜和动人之处,那都是大哥的杰作。说起来惭愧,家里照顾公婆的事主要是他和嫂子,还有二姐和小姑子。我们一年回去一两次,成了贵客一样,每次回去全家人都像过节一样。

   小姑子其实年长我两岁,长得漂亮,遗传了公婆的好基因,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美女。小姑子勤快能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她操心的多。每次去敦煌,来回也是她开车接送我们,每年都会给我们快递姐夫园子里的李广杏。第一次去敦煌,小姑子就带我们去吃了当地最正宗的驴肉黄面,“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我记住了敦煌的“达记酱驴肉黄面”。驴肉被很多美食家奉为人间绝味。黄面在敦煌,可谓源远流长。据说莫高窟第156窟的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过漫长岁月烟火的熏陶,黄面走下敦煌壁画,走进现实生活,越拉越长,越拉越精,黄亮光滑,柔韧筋道,成为地道的民间美食。每次去敦煌,必须打卡这家驴肉黄面,走的时候还要带上两斤驴肉。

    二姐是我见过脾气最好,温柔贤惠的女人。她长得也好看,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她说喜欢干厨房里的活儿。其实哪有人喜欢一天做三顿饭呀。二姐夫口味清淡,二姐就变着花样给他做饭。二姐夫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有二姐一半的功劳,因为二姐夫离不开二姐的精心照料。公婆在的时候,二姐退休后每年都会抽出几个月的时间回家陪伴公婆,每天买菜做饭照顾老人。我在二姐的身上看到了婆婆当年的影子。前些年,我们好几次遇到用钱的时候,二姐和二姐夫总是无私的支援我们。都说人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到人的真情,更何况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给别人借钱呀!

    我这个儿媳妇,除了公婆来兰州看病的时候照顾过,为他们做的事情真不多。善良的婆婆从来不挑我的理,而且还和我很亲,总把她存着的宝贝都给我。她的宝贝可能就是她平时舍不得用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几把新雨伞,一些窗帘布,还有她亲手做的鞋垫。对我来说拿着嫌累赘,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但又不忍拒绝婆婆的心意,就全拿回来了。有好几次婆婆还在鞋垫里偷偷放上一些钱,她是怕我们不要。她又没有工作,那些钱都是她平时生活里抠出来的。我们平时给她的钱,她总是想着法子又给我们。婆婆是信佛的,以前身体好的时候,她年年都去敦煌的雷音寺求平安符,等我们来的时候,亲自给我们戴在手上。后来腿脚不方便了,就在家里念经,保佑她的孩子们健康平安。每次我们要离开家的时候,她总悄悄地抹眼泪,我都会主动去拥抱她一下再走。

   我公公2019年秋天因病去世,第二天早上我们到家的时候,看见婆婆哭红的眼睛,心里万般难过。走过去抱了她很久,我能感觉到她的颤抖。千言万语安慰的话儿说不出来,只有轻轻抱着她,拍拍她的后背,用心给她一些慰藉。婆婆那时候在本地认了一个干女儿,婆婆说和我长得像,后来我还见过,真的有几分相似。

    2022年6月份,我婆婆也因病去世,我们赶回去送了她最后一程。敦煌这边是土葬,墓碑园林就在戈壁滩上。那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坐在车上,看见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心中倒是很平静。公公和婆婆合葬在一起。公公走之后,婆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公公一定是太孤单了,叫婆婆去陪他了。对我们来说又失去了一位亲人。对他们来说,又团聚了。

    两位老人去世以后,家里的房子也没有卖,谁回去了谁就去住,老宅还在,家就不会散。

    敦煌的一街一景,城市中心的“反弹琵琶”雕像,“党河”风情线,都是曾经走过的地方。敦煌所有的一切,包括那些美食,都在我的脑海里。有时候听说谁是敦煌人,我也立刻充满好感。敦煌人朴实、善良、实在。就算你是一位普通的游客,也会感受到敦煌人的热情好客。我的亲人虽然都是普通的人,却为这座小城都做出了贡献,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有一句话,你热爱一座城市,是因为那里住着你爱着的人,我对敦煌的浓浓情愫大概就是这样吧。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10-29 18:57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拜读 学习关于敦煌的点点滴滴,以及对于婆婆一家人的点滴人生写照,寥寥数笔却有些功力!为何没有在文末加上版权声明?不是首发吗?
问好甘肃老乡!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微雨 于 2023-10-30 10:03 编辑
于文华 发表于 2023-10-29 18:57
坐沙发拜读 学习关于敦煌的点点滴滴,以及对于婆婆一家人的点滴人生写照,寥寥数笔却有些功力!为何没有在 ...

是首发,忘了标注,我补上。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0:0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3-10-29 18:57
坐沙发拜读 学习关于敦煌的点点滴滴,以及对于婆婆一家人的点滴人生写照,寥寥数笔却有些功力!为何没有在 ...

问好于老师,您在甘肃什么地方呀?
5#
发表于 2023-10-30 18:5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微雨 发表于 2023-10-30 10:04
问好于老师,您在甘肃什么地方呀?

甘肃武威的,前一阵子刚刚去过敦煌,去敦煌夜市转了转……
6#
发表于 2023-10-31 11:16 | 只看该作者
暖暖的一篇文章,文章以敦煌为背景,记述了一个家庭的成长历史,尤其是对老公家的四代家人做以详尽的描述,突出了他们聪慧的才智和充满爱意的内心。文章语言朴实生动,人物鲜活,文笔细腻,充满情愫。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6:34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3-10-30 18:58
甘肃武威的,前一阵子刚刚去过敦煌,去敦煌夜市转了转……

敦煌夜市挺热闹的。武威我去过很多次,喜欢武威的凉皮,厚厚的好吃的很。我们单位在那里建了个医院,经常出差过去。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6:35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3-10-31 11:16
暖暖的一篇文章,文章以敦煌为背景,记述了一个家庭的成长历史,尤其是对老公家的四代家人做以详尽的描述, ...

谢谢老师点评,很久想写写家里人,这次也是积攒了很久的话一下子写出来了,但还是觉得不够满意。
9#
发表于 2023-11-3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一家人。朴素的叙事,温暖的人间真情,良好的家风。娓娓道来的,都是美好和感动。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1:29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3-11-3 16:11
一座城,一家人。朴素的叙事,温暖的人间真情,良好的家风。娓娓道来的,都是美好和感动。问好。

感谢文珺老师提读,人间亲情最可贵!问好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20:42 , Processed in 0.06395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