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体制内外的作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5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省里某文学学会来我们这里开年会,然后每人写了一篇文章,弄了个合集,由省里某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合集是要我们的领导来写序的。当然了,领导有秘书之类的御用文人代笔,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虽然名义上还是他写的。
  
  一位记者朋友就接了这样一个任务,但他声称自己静不下心来写东西,于是打电话给我。来到他办公室,我拿到三本书和一些材料。就这样我就成了枪手中的枪手,代人捉刀的代人捉刀。
  
  我这个连县级作协都没加入的人,让我替大领导为一群至少是省级以上的作协会员的合集写序,压力很大。
  
  那天我又重感冒,头痛欲裂,人家要得又比较急,我就加班加点地看。
  
  因为我看的合集属于校订版的,里面用红笔划得乱七八糟,错误百出。这本没什么好惊奇的,但是再仔细看这些人的作品,我联想到韩寒曾经说矛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差这件事。
  
  那本合集我用了两三个小时翻看了一遍,几乎傻了脸,只有一个小短文的标题挺有意境外,几乎一无是处。我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加入的中国作协,也不明白某某怎么当上的省报的总编。
  
  我叙述几段给大家看,不大段引用,不百分百摘抄,免得引起注意,但尽量保持原汁原味:
  
  “我一共来到某某地两次。第一次呆了两天,第二次呆了六天。都干了些什么?我就不具体说了。”
  
  “我下了火车后,接我的车晚了半小时。这半小时里我就不停地看,看什么呢?看人。还看什么呢?看车。”
  
  “我抬头看天,具体讲,是看某某处的天,再具体讲,是看某某处的怎样怎样的天。”
  
  “某某(我们这的一位文化名人)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男人或者女人,再其次是……”
  
  “与‘天’有关的词组出现了几十次……(于是,该作者真的列举出了几十个词)。”
  
  还有几位作者思想比较偏激的,我看他们的文章题目被打了差,估计出版的时候是不会用了。譬如有个作者谈庄子的逍遥,认为你没有一掷千金的本事,何来逍遥?
  
  明显违背了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忽略物质生活的理念。
  
  再有一个牢骚满腹的,说,某文化名人本来就存在争议,但是来到人家的地盘,人家车接车送,管吃管住,吃人家的嘴短,只能说些好话。每人一篇文章,是必须的政治任务。
  
  有了体制内的保障,物质、发文、出版都不再成问题的时候,作家就开始变得自说自话,加重了个人情绪的宣泄,而忽略了读者的感受。他们已经忘了他们的牢骚是要被大家看到的,或许他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不过是个政治任务,压根都没有本质意义上的读者去看吧。
  
  记得和几位朋友吃饭的时候,他们谈到给别人写序的事就头疼,最终一致决定这样办:书写得好就夸书,人好就夸人。
  
  我的头本来就疼,这下更疼了。因为我觉得书不好,人也不好,最终我就使劲夸我们这个地方好。序,近乎让我变成了我们这个地方的宣传文。为了看着不跟此书偏离过大,开头和结尾又礼貌性的肉麻地夸夸他们,欢迎他们再次光临什么的。出版的时候,不知道我写的序会不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这件事让我有两个感觉——失望和兴奋。
  
  他们字里行间里,能够看出深受公文之害,就像学术为主的大学已经被行政化一样。自己没有被戕害如此,甚至觉得自己都比他们写得好,又让我看到了希望。
  
  然而,在二十年都没有涨稿费的中国,在出书又赚钱难于上青天的中国。我真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能弥补一个体制外的作家,因为要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而丧失的生活保障,以及发文出书的方便渠道。
  
  一朝入体制,终身不由己。
  
  我不知道将来自己是否能够抵制住诱惑,或挨得过生活的困苦,而变得不得不“吃人家的嘴短”。
  
  我需要有多圆滑才能在享受体制的保障下游刃有余,不变得连自己都恶心。
  
  身为一个作家,不管是体制内外,当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该炫耀自身职位的高低,不该说自己是哪级会员,而应该拿自己的作品说事。就像几个作家聚会,曹雪芹说,我写过《红楼梦》,这就足够了。
  
  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自己又多了一个光圈,多了一个渠道。韩寒拒绝加入作协,保持了遗世独立的身姿和心理的顺畅。
  
  体制内外,有好有坏,不管如何,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才是硬道理,说其他的都是对这一身份的玷污,都让自己的脸上贴满了颓废与腐化的标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5-15 19:25 | 只看该作者
“体制内外,有好有坏,不管如何,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才是硬道理,说其他的都是对这一身份的玷污,都让自己的脸上贴满了颓废与腐化的标签。”所言是也。我记着鲁迅曾在文章中写过“园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还是枣树”的句子。作家要凭作品说话,而非头衔,无论体制内外。

[ 本帖最后由 吴墨 于 2013-5-15 20:00 编辑 ]
3#
发表于 2013-5-16 09:04 | 只看该作者
我从2009年开始在空间里写字,一位网友看了我的文章后直言我的文章缺乏文学性,心里不服气,到中财论坛试水,没想到有几篇文章还混了稿酬。心里面有了一点自信,一些文章走出空间,陆续在一些文学论坛或者个人博客里发表。在中财认识了邻县的几位文友,和他们交流时,有文友问我是否认识本县文联的某某或者作者某某,我很惭愧的说不认识。我没有在文联主办刊物发表文章,也不看本地文联刊物。文友们好意提醒我应该试着在本地文联刊物投稿,加强和本地文联的联系。听了朋友们的话,我觉得有道理。试着投了几篇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如泥牛入海。此后,再也不想着向本地文坛进军这事。也许是出于鼓励,也许是文字还有可取之处,一篇小说被邻县一位眼光比较挑剔的编辑看好,发在邻县文联主办的刊物上。瞧我唠叨什么呀!
4#
发表于 2013-5-16 15:22 | 只看该作者
一朝入体制,终身不由己。
  
值得认可,很有道理哦
5#
发表于 2013-5-16 23:05 | 只看该作者
“身为一个作家,不管是体制内外,当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该炫耀自身职位的高低,不该说自己是哪级会员,而应该拿自己的作品说事。”
“体制内外,有好有坏,不管如何,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才是硬道理,说其他的都是对这一身份的玷污,都让自己的脸上贴满了颓废与腐化的标签。”
——百川归海,万法归宗,这些才是最有意义的!
强烈支持有想法和看法的人!
6#
发表于 2013-5-16 2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5-16 09:04 发表
我从2009年开始在空间里写字,一位网友看了我的文章后直言我的文章缺乏文学性,心里不服气,到中财论坛试水,没想到有几篇文章还混了稿酬。心里面有了一点自信,一些文章走出空间,陆续在一些文学论坛或者个人博客里 ...

为灵魂的需要好好读书、写作才是最终出路。
7#
发表于 2013-5-17 13:08 | 只看该作者
我一遇到拿自己是几级作家、享受什么津贴的人就头疼。可惜他们不但要说,还要拿出名片来让你看,还要送给你。上面写满了各种名头。估计作者能理解。
不管如何,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才是硬道理。这个是真的。
8#
发表于 2013-5-17 1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5-16 09:04 发表
我从2009年开始在空间里写字,一位网友看了我的文章后直言我的文章缺乏文学性,心里不服气,到中财论坛试水,没想到有几篇文章还混了稿酬。心里面有了一点自信,一些文章走出空间,陆续在一些文学论坛或者个人博客里 ...

是啊,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嘛。还有,墙内花开墙外香。都是说这个的。
关键是不要理睬那些说说道道,管自己写就是。总有识货的。呵呵。
9#
发表于 2013-5-17 14:27 | 只看该作者
之前,看刘小枫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一文有过深刻的揭示:中国不仅从来没有过文艺复兴,也从来没有过启蒙运动;不仅没有过雅典,也没有过耶路撒冷。

清风文中若是局于小团体现象,做这个抢手也就罢了,这文当事后所思,于将来的方向也有警示作用。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0 07:09 , Processed in 0.0550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