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们生的当下,弥足珍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尚塔尔•托马《被遮蔽的痛苦》
  
  尚塔尔•托马《被遮蔽的痛苦》,对我有开窗见月之功,不敢稍忘。可能,我对它的青睐跟这些年我所亲历的“哀痛”有关。不屑说我自己于2007年在百天内做了两个大手术,致命的打击不在手术本身,而在于后续波及而来的肉体残缺和精神打击。然后,我遮遮掩掩地写了大量的《哀痛日记》,连所读和观影都趋于伤痛文学。不惟此,还呈我的病体因这两个手术的迫于逼近而伤了元气,尚未完全复原的两年后,母亲日进消瘦的身体即被确诊为“甲亢”。按说,“甲亢”这种病在医学上不算什么难症,在我母亲的不同,却是因治疗它而必须常年坚持服的药致使血中的白细胞减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再两年后母亲因久咳不癒而被定诊肺癌的放射治疗。可以想见,这么多年于母于己抽丝般的疾病折磨,对我天性并不算乐观的精神又会是何等的摧残。从此后,痛苦的坚实性,几乎牢固地占据我所有的注意力,吞噬和绑架了我全部的剩余生活。当我可以在喘息的空挡拿起笔来,以为可以找些申述精神的“自由”,却才醒悟,自己因了不懈地疼着而不再会像从前那样去“抒情”。当我倾尽力气,积攒能量,要求自己在文字中去消化那些诸如困难、苦难乃至灾难的时候,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现,我同时鄙视某些个体因不曾体会的疼而矫情地借用它的名誉铺张放大出来的审美意识。痛苦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上它一点都不具美感。我亦偶有一丝自责,放大社会,为小我的痛苦遮蔽而惭愧。然而,生命中的每个细胞不能孤立存在,我是社会的一分子,有倾吐小我之痛的自由,再不济,我内心笃信的,是青灯下这些絮叨至少可以成为我个人潜在的心灵救赎。于是,我今日才放宽了心思,决定将积压内心多年关于“痛苦”的命题,记录在案。
  
  在宗教的世界观里,受苦是人类必然的命运,是活在世上的主要动机,是履行命运的唯一方式。——托马的不同,不只因她是十八世纪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学生,而因她对痛苦的阐述揭示得合情合理,而这种揭示的最大功效,大抵可以帮助我去释放那些植入骨髓深处的痛苦因子和宽容我对痛苦的理解,教会我缓减痛苦的方法。不惟此,简单到如她书中所提示的诸等名人对痛苦的稀释:如塞缪尔•贝克特在处境槽糕的时候就唱歌;卡夫卡假想来生实现此生没有实现去巴黎的愿望;犹太姑娘艾蒂•西勒申主张的我们有权利痛苦,但是没有权利向痛苦屈服……。不错,我们不会忘记《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以其为例,写随笔几乎是法国作家的传统和专长,托马自在其中。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读过的书”与“经历过的事”是最老套不过的写法,但我们却也不能不认可其叙述与读者的共鸣性。来自这方精神层面的教育,诚如我之前对美国作家安妮•法迪曼的《一本小书》的怀念;现在,尚塔尔•托马结合精神与肉体对痛苦的直面叙述,《被遮蔽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种老套写法的境界,更大程度地教会我们不惟享受书籍的精神指引,更教诲我们学会与痛苦和平共处。“当我们将书本打开一半,书背朝上,它们形成的小小的屋顶,也是最安全的藏身之处。”我是觉得,痛苦面前,若为遭遇理性教育,事实上没有其它更好的途径,在彼岸与此岸隔绝的孤独中,畅通无阻的疏导,只能在书本和写作中去辨认解决。罗兰•巴特在痛苦面前走这条路,当他终于成为法兰西大学教授,在进入法兰西学院的第一堂课时,首要的任务是将病中的母亲搀扶到第一排座位,让妈姆一同来亲临他大器晚成的辉煌!作为他的女弟子,尚塔尔•托马的贡献是将老师这条路无限延伸,她不仅平静叙述丧父之苦,更坦白给读者她父母之间因冷漠关系导致家庭气氛的凝重……感谢她在对个人生活经验和时代痛苦的关注同时,给我们写出一本意在解构痛苦的个人体会。
  
  形形色色的痛苦在我们的肉身、情感乃至精神世界里游荡,每个人都无以逃其藩篱,作为女性作者,尚塔尔•托马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日常经验有着极其敏感的触角,这是我倾心她叙述的又一个理由。我由是深刻于尚塔尔•托马提醒,并以此教育为解决自身痛苦的圭臬:“使尽全力去拒绝痛苦,只允许自己受一点点苦,其实这样做,是投入注定失败的战争,还会因此在情绪上、想象上、肉欲上衰弱下去,从而不能做出重大发现。世界因我们过度的痛苦避开我们,而我们也会因吝啬的眼泪而错过世界。”究竟什么样的世界能成为作为个体于承受痛苦和解下的奖励到来?正是在此框架下,这本书的各个散章具有了某种愈疗功效。对号自我实践,便是我能放肆我于痛苦下滂沱的眼泪,甚至有一天,我在极度痛苦之下与病重的母亲探讨安乐死下孝与不孝的问题。我现在回忆那一幕,无论如何,它都是我人生所遇最难、也最残酷的一个事件!我刚强一生的母亲,在无法忍受极端的癌痛下,要我帮助她来完成安——乐——死!我做不到!母亲就正色说我太不孝!我为母亲的痛苦、为我的委屈而哭成泪人!瞬间,我的思想里程里便苏醒复活了来自托马的指导,我才有勇气跟母亲把我孝与不孝的问题彻底谈开。接下来,我根据自身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书写下自己的痛苦,并在第一时间求得朋友来与我共同分担,虽然这种分担出于我个人自私的无理愿望。那一次经验过后,我终于明白,我对痛苦在书写的过程中,已然升华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毕竟,受苦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们大家其实都在受苦。
  
  在最为“不合时宜”的某个午夜,我在病中的母亲身边完成复习了一个关于疾病和死亡的阅读和一个观影实践。并非于刻意,这种阅读和观影的自觉性,完全出于无所目的驱使,即或有所想法支配,也是为了缓解伺母带来的痛苦压力,抑或是我提示自己去理解母亲提出安乐死的另一个途径。关于这个阅读,我坦白即是重新理解罗瑞卿大将的女儿罗点点和她的朋友于2006年成立的“选择与尊严网站”、提倡“尊严死”、以及对希望人们在意识清醒时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的关注,我甚至赞成罗点点提出拒绝无效ICU、死亡的权利由本人做主以及“尊严死”的主张;一个观影的实践,是我被法国电影《Amour》(爱)中埃玛妞•丽娃的眼神所牵引蛊惑。《爱》讲述的是一对相伴多年的老夫妻,在妻子遭遇疾病之时,二人面临的终极考验,我甚至因此来观察父亲对母亲的日常护理。无论如何,我不能理解影片结尾时特兰蒂尼昂(丽娃的丈夫)将瘫痪在床的妻子(丽娃)用枕头捂死的“举动”,这是影片带给我的“小我”遗憾,大抵也是我自身传统文化根植太深,使得如上这种阅读和观影的最后结果,是我在重病的母亲面前,仍然是在中国人“孝道的传统观念”上打转,乃至无果我想郑重跟小云对某些“不治之病”的解脱讨论。听说,四月起,“法国电影展映”将为中国观众放映这部2012戛纳金棕榈作品《爱》,我建议大家都能去看一看。在法国文学以及电影史上,《爱》中女主角玛妞•丽娃,正是当年根据我们熟悉的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广岛之恋》里的女主角,而《爱》在本届奥斯卡评奖中也喜获外语片大奖。听说丽娃这位风度老奶奶比奥斯卡还大一岁。尚塔尔•托马《被遮蔽的痛苦》后,集中于电影《爱》的正面导引,我欣然接受人生必然的“痛苦”经历跟洗礼,并了然生命必然以死亡作底,终于明白:我们生的当下,弥足珍贵!(2013.3.2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3:36 | 只看该作者
问吴版和陀版辛苦!因最近家事繁多,疏于时间来论坛交流。也一并感谢江天各位会员的支持。
3#
发表于 2013-3-3 16:26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中国孝道与外国的《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审视角度不同,存在的合理性与感受当然有着天壤之别。前阵子看过中国儿子用鼠药为母亲送行,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媒体效应与法律现实。好在这样的事没有摊在一水身上,不然也许会背负后半生更疾病更深的痛苦。
久不见,问候!
4#
发表于 2013-3-4 08:15 | 只看该作者
厚重丰沛的文字,读书,感悟,审视自我。
这是一种理性的文字,是深刻的文字。
问好一水版。
5#
发表于 2013-3-4 16:5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知道庄子何以在亡妻坟前鼓盆而歌?
我也想知道藏民何以在天葬时要把亲人的部分肉体带回去食用?
我是俗人,很多东西我都看不开,想不透,放不下。
6#
发表于 2013-3-4 17:4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问候一水版主,遥祝幸福如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2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3-3 16:26 发表
看过。中国孝道与外国的《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审视角度不同,存在的合理性与感受当然有着天壤之别。 ...


问候安然。这阵子一直忙于家事,疾病面前,痛苦不堪,谢谢你。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2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荷吴霜 于 2013-3-4 17:45 发表
好久不见,问候一水版主,遥祝幸福如意


谢霜霜。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20: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3-3-4 08:15 发表
厚重丰沛的文字,读书,感悟,审视自我。
这是一种理性的文字,是深刻的文字。
问好一水版。


问好,谢谢你的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2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3-4 16:53 发表
我想知道庄子何以在亡妻坟前鼓盆而歌?
我也想知道藏民何以在天葬时要把亲人的部分肉体带回去食用?
我是俗人,很多东西我都看不开,想不透,放不下。


苦痛面前,我亦在宗教信仰里左右打转。
11#
发表于 2013-3-4 20:45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切身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厚重的文字!生老病死虽是生命的常态,但等到亲身经历才知其惨烈和无助!学习一水的好文,思想总是受洗礼和感化!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2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鲁小鱼 于 2013-3-4 20:45 发表
只有切身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厚重的文字!生老病死虽是生命的常态,但等到亲身经历才知其惨烈和无助!学习一水的好文,思想总是受洗礼和感化!


问好小鱼,感谢你的安慰。于所读领域,我一直觉得,在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面前,不惟罗兰•巴特,斯蒂芬•金,尚塔尔•托马确是一本女性绕不过的教科书。:handshake
13#
发表于 2013-3-4 21:50 | 只看该作者
保重,保重!
当下,确实须珍惜。放眼看去,我们应该念阿弥陀佛的理由多多。尽管现实给予我们的病痛和折磨千千万万,层出不穷,意料不到。
14#
发表于 2013-3-5 10:26 | 只看该作者
读之沉重。精神的痛苦远比肉体之痛来的有力而持久,使人久年抑或终生不忘。饱含情感而厚重的文字,阐述着深刻的思想及情感,触动心灵,叫人思考,叫人难以忘记。问好一水!多保重!我常想,要是大脑空白一段停止思考,人是否会轻松些许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09:44 | 只看该作者
谢夏冰和吴版。祝愿你们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9 21:08 , Processed in 0.08220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