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鱼坐井观天之四:失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5 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鱼坐井观天之四:失独

  这是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不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偶然看了一则新闻:题目叫做《我国失独家庭年增7.6万个部分人疯狂工作存钱养老》,这则新闻中说: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而据一些人口学家推算,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1000万。
  
  真为这1000万个破碎的家庭捏了一把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足以致命,而未来留下的岁月除了煎熬就是煎熬:精神崩溃、老无所依、生活潦倒困顿,有病无人带去医,生活起居困难无人照顾……。恐怕,其中滋味,不是一个“不敢老”所能囊括得了!
  
  疯狂存钱有什么用?钱能买得来过年时一家团聚的其乐融融吗?钱能买得来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吗?钱能买得来“子孝父心安”吗?钱能买得来“最美不过夕阳红”吗?……。但,不如是,又怎能度过寂寂的长夜,怎能忘记失独的痛苦,怎样确保自己老来的衣食无忧?
  
  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当成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均GDP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改善了,确实也达到了国家的“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既定目标。大学普及了,过去七八个、四五个考一个的,如今,只要想上大学,300分都能去念个野鸡大学的大本。但,我们看到计划生育政策成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环境污染到危及生命,资源过度消耗到触目惊心,铺张浪费到忍无可忍,诚信缺失到人人自危,食品安全到举箸迟疑……,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剧,而失独,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未来社会的严重问题。
  
  是谁给了那些严格执法的积极响应政府“只生一个好”的良民的失独之痛?当然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人口多、底子薄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缓慢、人均国民收入上不去的主因。这项政策执行之初,没有人去否认它的丰功伟绩。它快速地实现了人口的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的令整个世界都震惊。但震惊之余,人民还是发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的不公、比如老龄化社会的加速等等。
  
  有钱的明星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不行就改个国籍、打个少数民族的擦边球。有权的高官偷偷弄个名额,好孩假称残废,生得名正言顺,实在无法瞒天过海,找个小蜜睡睡,偷养几个,不费什么事,反正养得起!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一不怕扒墙、二不怕挑屋,三不怕蹲局子,“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加入“超生游击队”,不生出个带把的传承烟火、誓不罢休!罚钱没有,不给入户口就黑着,看谁比谁能靠等?下了岗、失了业的,正是偷生的大好机会,没钱还不准多有几个人吗?人丁兴旺比钱财滚滚更令人自豪……。如此,算来算去,好好的一个“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来执行去,不但有个体之间的差异,还有区域之间的差异。有些省份在严格地执行计划生育,有些省份却在执行,只要交足罚款,坐在家里想生几胎生几胎。如此的不公将在失独家庭中引起更大的心理失衡。
  
  忽然在某一天就发现:谁要是能偷生个孩子十分地了不起!当然了不起了,偷生了就不会像那1000万个倒霉的家庭一样去承受失独之痛的风险了,至少,有一个出了意外还有另外的一个或者数个来替它完成床前尽孝和养老送终的历史使命,就不至于被失独之痛打击的一蹶不振、结局凄惨了!
  
  但无论如何,独生子还是占据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未来,谁舍得让独生的子女去打仗?谁舍得让独生的子女去挖煤?谁舍得让独生的子女去抗洪救灾?即使去了,那些日夜悬心的父母又怎样能安寝?一旦失独,就无异于晴天霹雳、天塌地陷,整个家庭再难有生机,尤其是那些年过五十,再无法生育的失独群体,不得不在遗憾与悔恨中度过凄风苦雨的余生。有的,也许原本能长寿的,耐不过这沉痛的打击,呜呼哀哉了呢!其情着实惹人怜!
  
    虽然早有人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建立失独网大搞精神扶助,尽管有不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曾经给予过呼吁:关注失独家庭的幸福指数,尽管政府也为此做了种种努力,比如增加救济金的比例,由每年的一两千元,增加到四五千元。但单纯给予经济上的救济对于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要想彻底解决失独家庭的情感、经济和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现状还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吾,应该既指我们的政府,也指任何一名想要帮助失独家庭的人。

    中华民族是个十分注重烟火传承的民族,失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失去的是未来烟火传承的希望,那是健康、快乐、富足生活的希望,失去的是昨日一点一滴养育孩子的天伦之乐,失去的是跟骨肉亲情团聚的机会,失去的自然是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跟信心。金钱抚慰不了那受伤的心灵?补偿也弥补不了永远的伤痛,如何防止此类悲剧的再发生,当是政府和个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可以及时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比如可以加大程度治理环境,比如可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天灾人祸,比如想着法子地解决失独家庭的后顾之忧……

    由于失独家庭数额庞大,且每年都有新增,单靠民政部门照顾是照顾不过来的,我们目前的福利机制也无法达到让失独老人能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目的,去养老院又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去,政府供养,目前也承受不起。针对失独家庭成员的需要扶助的居家性、针对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笔者建议可以不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成立专门的失独家庭监督机构来做监督,对有近亲属的赡养义务由近亲属来完成;没有近亲属的,由政府花钱雇佣专职人员照顾。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老人的财产、赡养的执行情况,从而根据每一个失独家庭的实际确定政府补助的份额、处置老人的资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3-26 09:25 | 只看该作者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古人早就有言在先,小鱼不必担忧啊。
3#
发表于 2013-3-26 12:57 | 只看该作者
事实的确如此,失独家庭越来越多,最终会带来诸多的社会危机事件,是整个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文章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但是如何改变和拯救这些失独家庭的措施没有提及,有待再拓展一下主题。个见
4#
发表于 2013-3-26 20:32 | 只看该作者
非但失独,拿我目下所及的一些高知家庭,譬如某些院士教授等等,儿女们都出息得定居在大洋彼岸,老人们又适应不了海外的生活,耄耋之年凄凉空巢,有个病灾的全得靠保姆,享受不到一点天伦和亲情。小鱼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肃的社会问题,诸等,标本需要兼治。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3-3-26 09:25 发表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古人早就有言在先,小鱼不必担忧啊。

谢谢来读,能不担心吗?身边就有可怜的例子:两个老人不停地在广场跳舞,不敢在家呆着,那种凄惨很让人同情。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3-26 12:57 发表
事实的确如此,失独家庭越来越多,最终会带来诸多的社会危机事件,是整个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文章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但是如何改变和拯救这些失独家庭的措施没有提及,有待再拓展一下主题。个见

谢谢你了!你的建议很好,我又扩展了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3-26 20:32 发表
非但失独,拿我目下所及的一些高知家庭,譬如某些院士教授等等,儿女们都出息得定居在大洋彼岸,老人们又适应不了海外的生活,耄耋之年凄凉空巢,有个病灾的全得靠保姆,享受不到一点天伦和亲情。小鱼提出了一个亟待 ...

确实,生存和养老是目前两大难题!社会竞争的加剧,有太多的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失独、留守,养老都成了问题!
8#
发表于 2013-3-28 21:20 | 只看该作者
很实际的社会问题,笔锋锐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0 02:44 , Processed in 0.05222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