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之航 发表于 2016-11-16 09:22 你又错了个字,是年级,不是“年纪”哈 看来你有点小粗疏 祝好~不过硬要说年纪也没错,是我多事了 |
糖葫芦 发表于 2016-11-15 21:29 那个课本上是“兰兰的天”,“寨”字是宝盖头下面一个“在”。 正是我当年的课本。不过这期课本是七十年代末期的,我们下一年纪就改掉了。 |
小小的公案,主题说的明白,有心的人 |
意识形态需要吧,教学过程中灌输国家需要 |
刚发现,毕兄把课本里的也给改了一下,课本里是“兰兰的天”,毕兄追随原著写成“蓝蓝的天”了,没什么事挑了小毛病,可见政治需求的时候,不仅仅官方公开说,中国的媒体就是为政府服务的,课本肯定也是呀!╭( ′• o •′ )╭☞ |
类似现象太多啦。那有名的《社员都是向阳花》 ,也是多个版本歌词的。想来有原创后改之分吧。迫于社会环境。 |
夜莺 发表于 2016-11-15 20:54 ![]() |
原作与改编与否不怎么重要。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下油井,开出大寨式的田地,是一代人的伟大创举,是一种由衷的自豪和赞美。 |
有心人! |
糖葫芦 发表于 2016-11-15 16:45 同意葫芦看法! |
今人随意篡改前人的作品也不是这几年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几十年前的事情,篡改得最过分最彻底的算是四库全书了,所以叶老的作品被改一改,改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看看现代人创作的音乐也好,战斗机也罢,哪里没透着抄袭篡改的习惯呢,这都不是事儿 |
冰峰雪鹰 发表于 2016-11-15 13:31 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被改成歌功颂德的文字,可见当年的景象。 |
画蛇添足哇! |
这个其中的意境是很好的,我的赶脚是,当初修大寨田的社会环境,如果拿到现在来说,那指定是行不通的。因此为了方便流传,把那句与政治有关的改为自然的,这很不符合童话色彩么?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02:30 , Processed in 0.1559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