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沙漠中很困苦,工作生活都不易。拜读了。 |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2-27 20:35 昙花版的评论非常中肯。我也觉得大气从容,平和深沉。内涵丰富深厚,不同于一般伤春悲秋之作。 |
欣赏于版主大漠风情,学习了! |
柯英 发表于 2017-3-7 20:09 谢谢柯英版主的再次提读欣赏及指导……我再揣摩揣摩,若不走进大漠压沙,就不会发现那户人家,况且他们也是一种治沙的象征与标志,只是两者的融合需要好好过度……问好! |
再读于版这个写风沙治理的文字,修改得很彻底,艺术感染力增强了。 但结构失衡的问题还存在,大漠深处这一户人家与前面写大漠和风沙治理仍没有融合好,有点隔裂感,分成两篇文字似乎也能读下去。 挑刺了,于版见谅。 |
米抗战 发表于 2017-3-6 17:39 谢谢抗战文友的提读欣赏,好久不来论坛了……问好! |
赏读于老师大作,学习,问好老师! |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3-5 17:09 难怪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着对那里的人深厚情感呢。想起您那个词“设身处地”了。很惭愧,其实我没那么设身处地的理解到您那份独立苍茫的心境。 问候于老师。 |
恩和 发表于 2017-3-5 17:06 就是,压沙是在离我们居住的县城几十公里以外,一天压沙回来,不要说干活,满脸的沙子,连嘴里都是细细的沙子,得赶紧洗澡……我们去年从正月初八开始,连续压沙一周多。现在大漠深处依然干枯而毫无生机,根本没有一点点绿色。太单调与荒芜了……多谢。 |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3-5 16:57 老师,压草是这样的呀,那会很辛苦的。您和劳动的人们是在做功德事呢。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02:11 , Processed in 0.0573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