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发表于 2017-10-29 17:36 分地区的,有些地方没有那么贫穷过,就像曾经饿死人的那段岁月,我们这里一个社一年饿死十多个(专业农场没有种粮食),全国也有很多地方一个人也没有饿死。 |
我们这里,无论当年还是如今,大人们捡吃孩子们剩饭是有的,客人们故意留下碗底子却是没有的。 |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3 23:56 谢谢阅读支持!欢迎常来指点。 |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习俗,挺感人的。文章立意深刻,语言细腻情感丰富,勾起了对遥远往事的回忆……欣赏。问好。祝节日快乐。 |
秋實 发表于 2017-10-3 15:31 没理解错啊。第一句是说我自己从来不会剩饭。第二句才是对文中内容的回应。 文中原句”在六七十年代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出门做客“剩碗底子”却是懂事的表现。“所以我说的是东北没有这样的风俗…… |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7-10-3 15:33 编辑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0-3 15:21 我以为你理解错了,“捡碗底子”不是指平常人家吃剩的碗底子 ,是指街头乞丐去各饭馆儿捡顾客吃剩的碗底子,或剩饭剩菜,或汤水,当场吃掉,或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内带走。旧时,冀东一代就有,我小时候跟父亲去县城,经常发现这样的乞丐。 |
我倒是没经过过那段吃不饱饭的岁月,却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从来不会剩饭,甚至一粒都会吃干净。 我们东北也没有捡碗底子的风俗,真是第一次听到。许是各地文化不同的缘故吧!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东北土壤肥沃,粮食高产,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很少有成年挨饿的,只是”青黄不接“时艰苦个八月而已。而且据向老人了解,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没有几个被饿死的情况……彼时地里,各种野菜疯长,如今难得一吃的苣荬菜满垄都是……东北黑土地,真是上天的恩赐。 |
an安 发表于 2017-10-3 12:56 不要怪她们了,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比起他们来我们捡碗底子都还算好的了。他们那时候更要饿肚皮。 |
我小时候最害怕家里来客人,一来客人,妈妈确实会做很多好吃的菜,但我们姐弟三人必须等到客人走后才能吃饭,而客人们端起酒盅总有说不完的话,等他们走了,弟弟空着肚子睡着了,妹妹胃肠最弱,饿得迷糊恶心,蹲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想吃,我也饿得胃不舒服。长大后(上中学时),我们还责怪过我妈妈,就算好吃的不够,做不好吃的先让我们添饱肚子啊…… |
沈盼盼 发表于 2017-10-2 23:58 :loveliness::loveliness:太谢谢你的关注了。家乡人就是热情 |
看见名字就知道是我们南充有名的作家,家乡人不得不进来学习学习。 |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9-27 15:06 谢谢版主的鼓励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7-9-27 22:41 编辑 加精理由:难忘的岁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随着时光流逝,锅底子这种曾经的方言也许会渐渐消失,今天的90后00后们可能已经不再了解这个词汇,这才是加精的价值所在——忆苦思甜,永远不会过时。 |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9-27 08:52 跟着出门去吃,我们这那叫“好吃狗”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6:08 , Processed in 0.0548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