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张照片的解读能读出这么深的意味,不容易。写得流畅自如,背景处理得不错。大概读者想了解的还有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一节文字有点简化了。 |
这篇文写得洗练,语言内敛沉静,却不乏力度与厚度。尤其最后一句,有点睛之感。 期待更多佳作! |
如果从看图写文的角度,这篇文章观察仔细,想像丰富合情理。后面部分的补充说明,揭示文章主题的写法起了更加温暖明亮的效果。 |
他的去管,——得去管吧? |
像那些棉絮要把贮存的阳光,捂住,——这个基本句式有问题。中间不应该出现逗号的。 |
拜读,文章叙述了毛泽东主席的朴素作风和关心人民群众的史事,不错。“他的去管”是不是应为“他得去管”? |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10 17:52 感谢戏笑九宫老师阅读、排版、评议,还给做了副标题,由衷感谢!!! |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1-10 17:46 老师你好,谢谢你的支持,照片文字是用倒叙的手法写的,最后点的主要人物,图片放在文上,感觉就没有了悬念感。阅读完文字或看着图片阅读,比较好理解,或是多少有些回味,个见,再次谢谢言默然老师意见及支持了! |
1958年1月5日,在作者一生中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与一位神秘客人亲切温馨的会面,改变了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环境面貌,更是影响作者人生的里程碑,因为这位客人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品构思布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层次脉络清晰,文笔语言平实舒畅,情景交融倍感温馨,因此赋予了作品特殊的历史、社会等价值,主题立意寓意暗合时潮积极正能量,读后令人久久回味。好作品! 感谢赐稿参赛,辛苦、致敬! |
![]() 拜读学习了,好,喜欢,点赞 朋友,拜托版主帮重排时,将图片挪置文题上面如何?或更醒目一些 |
没编辑好,请管理员老师帮忙,谢谢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13:59 , Processed in 0.13632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