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8-4-10 18:14 编辑 an安 发表于 2018-4-10 18:04 是的,他的白描很简约,没有什么华丽的词汇,但也不是单讲述和叙述,也有描述。他告诉你的信息是浅表的,可是让你感受到的内涵是深厚的。安版主这次主题活动辛苦了,问声好。 |
喜欢这种白描式的作品,读着不累,直达心灵深处。 |
鲜然 发表于 2018-4-7 08:46 作为个体的自然的生物的人来说,活着就是活下去。 |
想起初读余华的感觉:惊艳、讶异。 《活着》是值得重读的书。 |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8-4-5 18:53 编辑 李立红 发表于 2018-4-5 17:56 它不是让你用移情发去跟着情节感动,或哭或笑,而是让你用间离效果站在一边,保持一定距离,冷静地看待一个个体的生物的人是如何对待生存的。也许我看的不对,见仁见智吧,只是个见。谢谢来读,祝安好。 |
《活着》读过,太苦难了,读着辛酸 |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4-1 20:27 是的,见仁见智,没有一部书是包罗万象的,谢谢,安好。 |
原著写得未免太悲惨了,所有的亲人都给写死了,就落他一个人活着。外国奖项就喜欢这样的情节,希望我们永远落后才好。呵呵,胡乱写的。是说余华原著,不喜欢。 |
槐安. 发表于 2018-4-1 16:52 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每一个写文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主观和偏爱的,我们看文也不免主观,如果顺应作者意图去看和逆着作者意图去看结果就不一样,这才叫见仁见智,谢谢探讨。 |
“活着”的状态,通过一个人的一辈子命运多舛,表达了无数耐人寻味又无法比较完整诠释的意念。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我以为,余华不仅着迷于徐富贵这个人物,更入神魂的是他自己对命运的感触。有点牵强附会的证据,余这个姓氏,加上双人旁为徐。 |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8-3-31 19:31 编辑 lvhq018 发表于 2018-3-31 18:38 他是说到了作为个体生物的人最原始的生存状态,而非现今物质世界里社会的人和精神的人,不是一概而论。所有作文者都是主观的,没有一部书能涵盖和包罗一切的。这篇是支持贴呀,我去加上,谢谢关注。 |
《活着》的诱惑性在于,余华圈定了一群人,并放大了他们以活着为目的的生存状态。 另外,这是读书活动的支持帖吗?如是,请在标题前加“2018书”字样。 |
臧克家说的,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又是精神层面的理解。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5:56 , Processed in 0.06005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