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蘖 发表于 2019-4-9 20:22 可以买通县令,有钱即可以,不必强权啊。在《梅女》中,三百钱就可以诬奸,而导致一个少女含恨而死。根本用不了多么强权。而实际上复仇几乎不可能。聊斋中,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
an安 发表于 2019-4-4 12:10 这篇其实不是站在复仇角度来写的,而是站在男人不犯错或犯错后补过的角度来说的。女人复仇,或男人被报仇,都是作者理想化的结果,现实中的窦女只有悲剧结果,怎么可能复得了仇? |
鲜然 发表于 2019-4-4 08:52 赶快找两篇回味一下吧……回味无穷啊。 |
奉洁 发表于 2019-4-3 14:18 鬼故事,只是民间传说。而聊斋,经过文人加工再创作,就有了更多的寓义。聊斋中不乏善恶报应的作品,但更多的都不是…… |
秋实 发表于 2019-4-2 20:46 其实我倒认为根本没有“遇人不淑”这一说。过去婚姻不能自主,可能会遇人不淑。如今自己做主,为什么会“不淑”?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选择标准有问题。又想找个社会精英,又想找个天天下班就在家陪自己——哪有两全的好事?有人说:每天下班都准时回家的男人都是没出息的男人。多少有些道理。全世界都有很多女警爱上犯人的例子。为什么?还是他们身上有吸引女人魅力。事实上,似乎越“坏”的男人身边女人越多…… |
只是这个南三复,似乎不是个强权主义者。他的恶行,容易复仇吧? |
读后没太想什么斯言之玷,可为不可为的,只是想到某国的水果摊上用中文写着:“不许摸。”买不买,都惦记上手摸摸,你说不让摸,我就说摸完我买,但我摸完没买,你也得受着。和言不言关系不大,主要是想摸。 |
久不读聊斋。突然,怀念起读聊斋的时光。 |
没读过完整的《聊斋》,小时候倒是没少听大人讲的鬼故事,多是“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教育人们行好事。 |
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无疑是弱势群体。所以当“痴情女子”遇到“负心汉”时,除了借助第三方力量报仇申冤,就几乎无计可施。 现实中,不少女性仍是弱势群体,因为“三从四德”的观念根深蒂固,越是传统女性,越容易被禁锢。 |
水如空 发表于 2019-4-2 15:09 确实。 正因如此,现实中不少优秀女性恐婚,因为她们能力出众、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工作中得心应手,事业上春风得意,有没有男人的庇护、帮衬根本无所谓,婚姻于她们而言只是一个形式与陪衬罢了。反而,她们更担心的是,若是遇人不淑,岂不悲哀? |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9-4-2 16:14 多谢阳光老师留评! 聊斋,是从小喜欢,读了二十几年,仍然不足。 不知道您是怎样看“不带真实”的,小说往往比现实更真实,至少比新闻更真实,中外皆是如此。马克思说,他从巴尔扎克小说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同时代政治家经济学家们的著作中得到的更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聊斋远比那些“现实主义”作品更加真实。 |
很多年不看聊斋了,不喜欢不带真实性的东西。如空老师倒是读得有滋有味的,还写出了这么长的书评,看来还是年轻好啊,能接收来自多方面的信息 |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4-2 12:47 这是基于女人是弱势。但也不尽然,《庚娘》《武孝廉》《向杲》都是活着报仇的。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4:04 , Processed in 0.05235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