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20 01:47 加油! 问早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21:38 同祝,愿你为复兴笔走龙蛇版块l效劳、共进! |
栋间塘 发表于 2022-9-19 22:06 整幅来说,还是贵在一个气息流动 |
篆书多字作品确实不好写。单个看着漂亮,整幅作品看就有可能又是另一感觉。问好李兄 |
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19 21:13 嗯,祝袁老老有所乐,健康长寿。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21:05 是呀,我自从天天写毛笔时起,感觉体质实在多了,77岁的我比60前要康健得多呢,那时我还夫天打杨式太极拳的,现在不打了,以写毛笔字替代。 |
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19 20:28 据说写书法是无形的打太极。全身血脉运气于一端。然后肯于自律,加之坚持,亦是养生之道。 ![]()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20:17 这就对了,路在自已的脚下,书道磨炼人,为养身修性乃根本,赵构、柳公权等足,在古代能活到80几,是我们要学他们的,我们的目标;追求书法,健康迈向百年! |
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19 20:09 说了只能借鉴。我说的创新是大师们怎么从古帖中汲取营养,自称面目。学的是这些,不是学他们的成品。每个人性情不一,风格不同,要想成为面目,必须学古人,专一再博取,总之,学书之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19:46 不是一棍子打死,近代创新的多的是,但各具个性,比如郑板桥的创新字,确实好,你能学会他吗?现代的刘鸿儒草书很棒,能去学他吗?看看就行了,模仿他们真没精力,还得老老实实学老祖宗的,也只能从其几几适合自己的了。 |
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19 19:42 可以借鉴,不能一棒子打死。学近代的创新之法,亦未尝不可。 ![]()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19:31 我认为,近代的不能去学,因为近代的也是学古代的,何必去学后者。 |
袁汉林 发表于 2022-9-19 19:17 也可以。这些也只是临临,知其用笔,强化笔力。要是自行创作就难了。好多符号记不住。这是一项工程。临原版好多不易辨认,临近代大师的是一个好方法。 |
李毅 发表于 2022-9-19 19:13 我临甲骨和毛公鼎是根据潘伯鹰编写的中国书法简论中的帖子临的。 |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7 18:45 , Processed in 0.23885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