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9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倡读经典】秋色老梧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9 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之飞扬 于 2020-8-29 20:18 编辑

  城市新陈代谢中,旧日的风景多难以为继,小城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谈不上喜,也谈不上悲。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挤进新一线,是它当下高光的时刻。身处狭缝,还能保留一块土著人的回忆,已经是开恩有加。

  小城的内城,当年的护城河一带,有这么一条古路,亲历城市的扩容而岿然不动。每日与城市喧闹的车辆为伍,与匆匆的人流为伴,不见它动辄愁容满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渐渐老去的华年里,依然自得其中。

  多少年来,古路依旧是那条古路,容颜依旧是当初的容颜。偶有路两旁的高楼大厦,长高了,扮靓了,在它的羽翼两侧装扮下自己,古路悠然地不以为意。

  这条古路从春到秋,乃至冬日,都是一副亭亭华盖的模样。一路浩然的梧桐树,枝枝交错,根根贯通,将古路护佑得严严实实,只有斑斓的日光,在密匝的梧桐叶里上下穿梭。

  古路,渐渐成了小城的根脉。

  前端是大宋王朝柱臣的一处故里,氤氲千年的时光,包孝肃公祠让这片时空古意盎然,朱红的墙垣围栏,黛色的覆顶瓦当。这位包公,在朝纲之上,名望赫赫,连当朝皇帝宋仁宗都礼让三分。在民间,包青天盛名,已如神话一般,无人不晓。他的故地,不偏不倚,就在小城这条古路上。有了这群硕大的梧桐树厚实荫佑,在大宋的官场上,包公怎不官运亨通,仕途平顺?

  之前看过一篇历史谏官命运沉浮的文章,颇有意味。“海瑞的悲剧在于,他处在了‘明朝最好的时代’而不自知,老是发出不合群的嘈杂之声,所以就被和谐掉了。而包拯的幸运在于,他身处的时代或多或少让人相信:批评,让世界更美好。”

  包公生在文治天下的大宋,是他的福分,可谓生逢其时。连皇帝也多崇文弃武,性格宽厚包容,宋仁宗就是这么一位主子,“天性仁孝宽裕”,对于臣子们时常来袭的犯颜直谏,有容乃大地宽裕对待,实属不易。就像贞观之治时期的唐太宗与魏征一样,宋仁宗与包公互相成就了对方。

  秋阳下的古路,包公祠清风阁凭高御风,秋风清朗,俯瞰脚下的梧桐长廊,秋色恰好。想起诗仙李白当年云游皖南境地,登上宣州城外的谢朓楼,诗兴一发不可收。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皖南的山水明净,江缓河晏,秋光无限。发思古之幽情,抒当下之豪迈,李白的心境无疑最为开阔朗照。

  登临清风阁,何尝不是?梧桐叶儿渐趋黄去,满地的锦缎,在古路上铺展开来,步入其间,去往中端的省图,古色古香的青绿琉璃瓦下,书香飘来。不知何时,省图悄悄走进了我的寻常生活,如今早已少不了,抹不去,如果一月不去换点纸书来,在文字里流连一番,让古老的文字好作沽酒下菜,怎能茶茗饭香?

  梧桐老去,有再青的时候。人生却是一张单程车票,一旦入秋,很难再有回春的可能,但在大宋王朝,就有这么一位,于人生暮年,心底依旧春风荡漾,春意回旋。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减字木兰花•立春》)。东坡先生写下这首词时,已是垂垂暮矣。身处天涯海角,常会凄然北望,但在生命的尽头,谪居南蛮儋州的他,依然有种春天般的激情,在心底涌动。

  东坡先生的人生际遇,跌宕流离,不是被外放,就是在外放的路上,南来北往,几无定迹。一个“乌台诗案”,将他沉沉地打入人生谷底,流放人迹罕至的南疆。一般心高气傲之人,早已心灰意懒,偏居海南的他,也曾喟然凄怆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偶然间的一回浩叹,纾解郁积在心中的断肠,再回望自己一生,宛如一场大梦,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中原。

  肝肠寸裂,心绪摇落,秋声岂可闻?面对这番秋况,常人怎能抵挡得住?东坡先生的可敬可仰,就在于暮年的他,不为孤寒秋凉所扰,面对晚秋飘零的落叶,依然豁达疏旷。

  非同寻常的人生格局,置身潦倒,如沐春风。且不论文学成就,仅此一项,东坡先生堪称唯一。

  走在秋阳包裹下的梧桐路上,思接千载,与大贤之人交会,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此时此刻,心中会有一股暖意升腾。不免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城。一个人,一座城,济南城因此而幸运。

  老舍先生对济南这座城,有着满腹的欢喜,尤其是济南的秋天。在他《济南的秋天》里写下这么一句深情的话,“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权当向老舍先生赊个账——请你秋天来。这小城,这古路,这梧桐,终年为你而备。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8-29 16:34 | 只看该作者
奉旨掉一掉书袋哈。
包拯的政声在民间传说中是显赫非常的,单看刻有包拯名字的碑文,“包拯”二字千年来几乎被人们的手指磨平,即可见一斑。但在正史中,不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那么有名。
海瑞与王安石的性格相像,为人处世鲁直操切,往往具备成名而不成事的气象。
宋仁宗的仁,史载和流传都差不多。但在他的陵墓里却发现了人殉。这种殉葬制度当时早已绝迹了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0-8-29 16:44 | 只看该作者
哇!飞云老师又发一篇哦,拜读欣赏点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20-8-29 17:03 | 只看该作者
语言优美,思绪飞扬,将古路与历史名人无缝连接,他们的故事他们人生轨迹在秋色老梧桐的光阴里流转,带着灵动的声息令我们后辈感动,更让我们踏着文字踏响古路的落叶!欣赏,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0-8-29 17:16 | 只看该作者
你。你。你这咋又整一篇出来?真个是疯狂之人。
6#
发表于 2020-8-29 17:17 | 只看该作者
允我喘口气,歇一会再说。
7#
发表于 2020-8-29 18:42 | 只看该作者
谈古论今说秋色,这本事,俺叹服。
梧桐 这个树种,想来我们西部现在的马路绿化上应该也有,就是不认识是哪个?所以一直好奇着。想象中是大叶子,刚才百度却发现叶子好小,跟白杨树没多少差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20-8-29 19:17 | 只看该作者
飞扬此篇借古说今,流畅的文笔,激情满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秋天,读来悦心。赞一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20-8-29 20:02 | 只看该作者
小城,古路,梧桐,在飞扬的笔下,氤氲成浓郁的秋色,满溢着纷杂的心绪,名曰不悲不喜,实则惆怅暗涌,真实的人生况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20-8-29 20:07 | 只看该作者
这古路,我曾独自走过。记得当年回杭后写了一篇随记,你说离你那儿不到千米。

曾追随李白游安徽,到过谢脁楼。那时早啊,门票2元。曾经晒图,现在都找不到那照片了。

游济南不是在冬天,大明湖没有夏雨荷。

11#
发表于 2020-8-29 20:10 | 只看该作者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般采用这个版本:
江城如画里,山望晴空。
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20-8-29 20:59 | 只看该作者
秋思
与古贤共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20-8-29 21:45 | 只看该作者
飞扬的勤奋,令人叹服;
飞扬的博学,令人心服;
飞扬的文笔,令人折服!
啊哟喂,怎么会有如此勤勉之人,你让别人情何以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20-8-29 21:47 | 只看该作者
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读了飞扬的文章,膜拜之余,心虚,不敢再信笔涂鸦了哎
这可如何是好
功底,那可不是朝夕之事呐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22:4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8-29 20:10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般采用这个版本: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显然,我引用的是low版。
月牙姐的及时纠偏,才明了诗歌的内涵与外延。
不唯书,深读才是精要。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11:23 , Processed in 0.09249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