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析理白居易《长相思》的情境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0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18-10-26 07:46 编辑

析理白居易《长相思》的情境结构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是一首白居易的“闺怨”名作,写一位思妇月夜独自倚楼盼望离家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情境,思念之情不断深化,结尾点睛,人物境界全出,抒情之细微,筑境之巧妙,不亏为大家手笔。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正印证了这样的特点。


       本文论情境,本来源于王昌龄“物境”“情境”“意境”之说,因为本词以抒情为主构筑境界,而白居易谈诗又讲究“根情”,所以重点谈“情境”。所谓情境简而言之就是充盈了词人和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感的境界。因为,古人除了像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女性名词家极少,所以“闺怨词”多数是男性词人以第一人称写思妇的第三人称。从深层挖掘包含两方面的情感,所以所构筑的境界就具有复合性,析理其情境结构就十分必要!


      情境结构就是情感世界与词的环境的巧妙结合的艺术构建,它往往是一种多元的、复合的充盈感情的艺术境界,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更多是一个抒情与造景结合的产物。下面具体分析白居易《长相思》的情境结构:


       时间定格在一个月夜的晚上,月光清如水,照射这楼上的这位思念丈夫的女人,目光亦如水,清冷的眸子放射的是绵绵的情意——盼归的思念之情谊。“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丈夫离家去他乡,经年不归——随汴水顺流而下,入泗水;又随泗水顺流而下,入运河,直到长江口的瓜州古渡头,进入吴地——这就是丈夫今日的所在地。“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念的人目光随着这月光也随汴水、随泗水、随运河到吴地,清冷的月辉也似乎洒满了思念之情。一句单线的写景句却景情随流水双线奔流,把盼归之情已经写得入木三分!


       紧接着词人仍未抒情,而毅然写景——“吴山点点愁”——月光笼罩下的吴山朦朦朦胧,若影若幻,点点魆影也好像这盼归之人满含愁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紧接着该到抒情了,下阙深化情感,直接抒情——“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由愁到思到恨到休,情感不断深化,愁思凝结,不归不休!“何处是归程?”“君问归期未有期!”“月明人倚楼”。又是一个纯写景句,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还是独自一人翘首暇观,月辉依旧清寒,“愿逐月华流照君!”,可月亮无情人有情,在时间和空间奔流的情感,最后只剩下无奈的相思和无言的结局!


       综上所析,情感的结构是“盼-思-盼”的构建,境界的结构是“景-情-景”的构建,共同形成一个多元复合的情境结构,并在时间-空间-情感世界上呈三维结构,好似一座建筑物有着三维的构建一般,有音、有韵、有光、有影,更有人,充满美感——形成阅读情感与抒情情感的二维不和谐体验,引人心醉,也叫人心碎!


       这种情与境高度统一的复合结构,构筑的完美的艺术境界,正是词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的理想追求的主观情志的体现。因而,复合结构不仅仅是情与境的高度融合,更是词人的人生理想与创作理想和抒情主人公情感世界的完美统一。因为,词人就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艺术创作的,其艺术价值之一也在于此!







2#
发表于 2018-11-6 18: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会写的老师。赞一个!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6:29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8-11-6 18:38
欣赏会写的老师。赞一个!

谢谢点赞!多提意见才是好读者、好文友!
4#
发表于 2022-5-28 22:3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点个赞!
5#
发表于 2022-5-28 22: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提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05 , Processed in 0.05753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