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育导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孩子的梦若在,心就在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5:4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一个美国人教子的故事


一位父亲带着5岁大的儿子在公园里玩,不一会儿,儿子拿了一辆做工精致的玩具小汽车回来,父亲大吃一惊,儿子很自豪地说那是他用纸飞机跟朋友交换来的。他不敢相信,疑心儿子说谎,因为两者的价值差40倍。于是带着儿子去找那个小“慈善家”。不远处,一个美国的小孩子正兴高采烈的玩着纸飞机,年轻的母亲坐在旁边。交谈中得知这两个孩子的交易是在这位母亲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

他问这位母亲为什么不干预,她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应该由他做主,他决定交换就交换。”这位父亲大惑不解的又问道:“这不是明摆着吃大亏的买卖吗?”然而这位母亲却坦然地说:“不要紧,既然你孩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你儿子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儿子去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架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种蠢事了。”

上述事例中的这位母亲十分聪明,也十分懂得教子之道,她亲眼看到却并没有干预、阻止这桩交易,而是把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比较、思考和吸取教训,这显然比家长直接干预、直接教训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般来讲,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天冷时少穿了衣服;在雨天里踩水或者和小伙伴争吵等等,不要给予过多地关注,让孩子自己去做、去想,或者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孩子碰了壁,吃了苦,有了心理体验,下一次就能避免再犯此类错误了。这种体验式教育是孩子未来驾驭人生的必修课,爱子心切的父母们你们能理解吗?
17#
发表于 2010-4-22 07:13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关注一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0:29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心海导航QQ949771208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探究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一) 在家庭教育的方式,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害怕让孩子干“杂活”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教辅,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
(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1、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上网吧、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2、浪费钱物
在学生群体中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3、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别人代背书包;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4、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长辈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们不爱自己的父母和长辈,或许他们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科学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家长信任并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宠物,更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要学会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及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2、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作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19#
发表于 2010-5-20 10:4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你发的文章对家长来说很有借鉴意义,有时间一定来好好学习,并谢谢楼主!
20#
发表于 2010-5-20 10:51 | 只看该作者
并友情提示楼主朋友:既然是原创作品,可以单独发帖子的!
21#
发表于 2010-5-29 19:15 | 只看该作者
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20:06 | 只看该作者

为孩子挖掘一眼快乐的泉

为孩子挖掘一眼快乐的泉
心海导航 QQ:949771208
刚发现了一篇育儿好文章,与各位分享。
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爸爸妈妈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孩子教育方面往往会不遗余力,让孩子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恨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十项全能的小神童。可是,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智力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了另一种教育——情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有成就的人、幸福的人,情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近几来,博士生、硕士生因压力大而跳楼、虐待动物甚至杀人的新闻屡见报端,甚至小学生因完不成作业或考试不理想而自杀的报道也不新鲜。这些都是情商教育失败而在遇到挫折时不能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从而导致心理扭曲、走向极端的案例,令人触目惊心。
      究竟何谓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通俗点讲,情商教育也就是培养孩子有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向上的性格,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百折不挠,健康快乐的成长。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的生命更加灿烂?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育儿中的一些心得,与爸爸妈妈们一起探讨。
      一、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位老教育学家颇为深刻地说:"只要有一个欢乐和谐的家庭气氛,我可以断言子女没有一个不成才的。"有一位教育先行者的见解十分精辟:"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气氛是促使子女学业进步,升学顺利的重要条件。"
      生活在一个欢乐祥和的家庭里的孩子,每日感受爱的氛围,他眼里的世界自然是快乐安全的,他所认知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充满爱的。相反一个整日生活在充满吵骂、暴力或冷战的家庭的孩子,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恐惧和冷漠的,这样的生活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0家教0幼儿0教育 平心而论,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家庭气氛和谐欢乐,心平气和地与子女相处,但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常常我们会将工作中的一些压力与不快带到家中来,稍稍不注意就会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作,甚至拿孩子撒气。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我与老公大吵,盛怒中忘了睡梦中的孩子,两个人的嗓门越来越高。事后发现孩子早就被吵醒了,一动不动地倦在被下,惊恐的眼睛里满是泪水。看着被吓坏的孩子,我和老公一下子就后悔了,发誓以后再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孩子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前两年一直在外出差,炮炮习惯了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日子。今年爸爸工作调回来了,炮炮开始很是高兴。可后来发现爸爸是比较严厉的,老爱批评他,而且老和他"抢妈妈",他于是就有点排斥爸爸,开始盼着爸爸出差,常常抱怨:爸爸在家就没个好天。我和老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边爸爸努力改正自己较粗暴的教育方法,一边加紧培养爸爸跟孩子的感情,比如爸爸常买点小东西给孩子以奖励啦,带孩子出去玩啦,让孩子和他站在一起说我们都是男子汉要照顾妈妈,等等。同时,我还要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回来了妈妈对他的爱一点也没有少,而且是爸爸妈妈两个人都爱他,大家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渐渐的,炮炮再也不提让爸爸出差的话了。前两天,我发现爷俩儿在床上叽叽咕咕,就好奇地问你们在说什么啊?炮炮冲爸爸挤挤眼,说:这是我们的秘密!
      二、 以身作则好榜样
      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没有一定的课程。然而,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父母的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都深刻地影响孩子。父母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从家庭中受品德的陶冶。
      孩子学习、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其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试想,你成天打麻将成瘾,却要求孩子勤奋努力;你对人脾气粗暴,老爱训人、打人,却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你虐待老人,却要求孩子孝敬你,这可能吗?所以,父母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孩子的良好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由家长做起。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我们家里,大人从不胡乱许些诺言来哄骗孩子,说到就得做到,这样一来,孩子也就学会以诚实守信要求自己。
      三、 坚强自主不溺爱
      其实不能溺爱孩子,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放在自己身上,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一位妈妈说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我们小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
      其实往往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另一方面缺乏民主意识。溺爱表现为对孩子特别细致敏感、胆颤心惊 、生怕出事的态度,如: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这本是平常小事,可是做母亲的赶紧上去,又吹又拍 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这种态度恰恰给了孩子弱情商的教育,给了他们脆弱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专制表现为告诉孩子应该这样那样,这个不许、那个不要,很多具体的规定,幼儿思想、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家庭里 的"小皇帝",实质是受父母禁锢的"小奴隶",孩子的性格也因而被扭曲。溺爱与专制带给孩子的只有懦弱 和无能!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世界,等待孩子的只能是失败!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掌握一个原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能够做主的事情,一定让他自己做主;孩子现在还不能做或不能做 主的事情,要用启发、帮助的方式使他自己想办法去做。这种教育才体现了对孩子真正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
      害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委屈、受挫折,是现在家长有另一个通病。常常有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家长去找为孩子出头这样的事。其实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坚强的意志力,坦然地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体谅和宽容他人的博大胸襟,往往都是在失意的经历中产生的。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作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我们只有让他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才能在苦难中得到磨练。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必要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而且还应设法创造一些让孩子体验痛苦的机会。比如,每次到节假日时,我就带会孩子去爬山,让孩子体验劳累,培养他坚强的意志;有时当他到超市看上比较贵重的玩具要我买时,我会告诉他,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过来的,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当然如果对他是真的有用处的,还是要义不容辞地买下来,这样适当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他才懂得生活中还会有不如意;平时在家里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他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
      四、 尊重孩子常倾听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但又具有敏感的自尊心。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在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后,家长再随机应变采取适当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说得上是衔在嘴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
       其实,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要说的话说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二是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至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三是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表现出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人,更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炮炮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我都要问问他有什么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让他谈谈在幼儿园的见闻,而无论孩子讲什么,我都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样子,让他感觉到我很喜欢听他说话,耐心地当好他的听众,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我们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父母不要只注重自己怎样说,更要注重怎样听孩子说。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做父母的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话,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合理的亲子关系。
      五、广交朋友快乐多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我们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让他在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同时还应有意识地正面引导,教育他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别人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让幼儿的心灵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欢乐美好情操。在交往中,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心。
      天气晴好的时候,我会约上一些同样有孩子的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去海边,去公园。上周末,我带炮炮参加了青岛新闻网早教论坛组织的十梅庵亲子活动,炮炮看了梅花,爬了山,认识了好多小朋友。每一次的游玩,炮炮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在比他小的小朋友面前,也表现得很懂事。当夸奖他象个大哥哥时,他会很骄傲,并会努力做得更好。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活泼开朗的性格源自于快乐,怎样才能让孩子经常快乐呢?我认为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等。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受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健康的人格,使孩子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波折,无疑是为孩子挖掘了一眼幸福的泉,有了这眼泉,幸福快乐才能源源不断地围绕在孩子身边。让我们都来做这个挖泉人吧!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08:43 | 只看该作者

儿子沉迷网游5年不归 父亲背干粮寻找

儿子沉迷网游5年不归 父亲背干粮寻找

没有回家,没有给亲人打电话,没有交朋友  5年“失踪”竟只是为了网游
  山东父亲背干粮寻儿结果令人唏嘘:老父慈爱依然,儿子有点木然
  激动的父亲见到儿子,老泪纵横;儿子见到父亲,却只是平静地站着……这是山东栖霞小伙冯明飞与父亲冯礼轼5年后重逢的场景。
  4月27日,本报《冯明飞,你为什么5年都不回家一稿见报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帮助冯礼轼寻找儿子。也许听到了父亲的呼唤,故事的主人公冯明飞在网上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他鼓起勇气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重逢]
  望着流泪的父亲
  儿子没有任何表情
  27日下午3时左右,冯礼轼像前几天一样,在大学城里找儿子。突然,电话响了,显示的是0731的区号,他接通电话,想可能是有人给他提供儿子的消息。电话那头开始没有声音,几秒钟后,传来一声:“爸爸!”
  冯礼轼愣住了,这熟悉的声音正是自己千辛万苦寻找的儿子。老人家哽咽地应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冯明飞告诉他,自己在王家湾一家网吧上班,等下班后就来见面,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嘟嘟”的断线声,冯礼轼还有点不敢相信。顿了几分钟,他先打电话把这消息告诉家人,然后决定去王家湾找儿子。中南大学到王家湾只有不到500米的路程,冯礼轼走起来却像500公里那么长。到了儿子上班的地方,冯礼轼远远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年瘦瘦的大学生,现在已经是一个留着短胡子的29岁男子,身材也有发福。冯礼轼不敢走上前去,他只是佝偻着身子站着看着,任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冯明飞望着老泪纵横的父亲,没有任何表情,也不安慰,只是走近了几步。
  [失踪]
  沉迷网络,山东学子流浪异乡
  冯明飞带着父亲上了公交车,准备到冯礼轼租住的小房子里去。记者让他扶着父亲过马路,他不肯;父亲想牵牵儿子的手,冯明飞也不愿意,只是冷冷地背着行李独自往前走。
  在冯礼轼租的房子里,记者每问冯明飞一句话,他都沉默良久,然后小声地回答。
  自2002年迷上网络游戏,冯明飞开始无法自拔。被学校开除后,冯明飞没敢回家,开始在网吧当网管。网吧给的工资只有500元钱一个月,但提供食宿,足够满足冯明飞只上网的生活。在网络世界“醉生梦死”的他,似乎忘记了真实世界里每天为他担忧的亲人。5·12汶川地震后,他才在QQ上给哥哥留下“我在长沙,很好”这短短几个字。
  冯明飞说,5年时间里,偶尔也想家。被开除的他当时想的不是无脸回家,而是无法从网络世界抽身。等到他现在渐渐清醒,却是几年之后了。最亲的奶奶还健在吗?爸爸妈妈还好吧?他已经不敢想,更不敢回家了。
  [回家]
  领着儿子回家,一切重新开始
  “领着他赶紧回家,一切重新开始。”正如冯礼轼之前说的,他不责怪儿子退学,也不责怪儿子“失踪”5年,他准备领着儿子今天回山东老家。见到冯明飞之后,他眼里没有一丝责怪,而是慈爱地看着依然内向的儿子。
  “那时候他上学,我都是送他过了马路再回去的,每次他都一步一回头,很舍不得我。”牵儿子的手,儿子却婉拒,这小细节很伤冯礼轼的心。他只能在记忆里描述小时候孩子依赖自己的场景。
  大冯明飞2岁的哥哥冯春源,为了寻找弟弟也是想尽了办法。听说弟弟沉迷于网络,2008年他来到长沙,几乎将大学城里所有的网吧翻了个遍,却空手而归。2009年,他再次和长沙110联系,希望能找到弟弟,也只是徒劳一场。
  “男人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等他回来了,给他找个工作,一家人好好在一起。”接到爸爸电话后,冯春源第一时间和弟弟通了话,也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只是反复交代他赶紧和爸爸一起回家。
  [对话]
  记者:5年来你都在干什么呢?
  冯:上班。
  记者:在哪里上班啊?
  冯:网吧。
  记者:为什么没打电话回家呢?
  冯:打了也不知道说什么。
  记者:想过家人会来找你吗?
  冯:想过。
  记者:想家人么?
  冯:……想。
  记者:那你为什么不回去?
  冯:……
  记者:5年后见面,想对爸爸说什么吗?
  冯:没。
  记者:以后打算怎么办?
  冯:没有想过。
  [记者手记]
  网络与亲情的博弈
  没有回家,没有给亲人打电话,没有交朋友,没有用过手机,没有存下一分钱,这就是冯明飞的5年。24岁—29岁,一个男人最美好的时光,他都给了网络虚拟的游戏世界。
  得知“失踪”5年的冯明飞找到了,记者欣喜不已。5年里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回家?知道家里的变故么?尽管心里一连串的问号,但最好奇的是这个儿子,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和父亲重逢。拥抱?还是抱头痛哭?然而,记者目睹的这一场冰冷重逢,太出乎意料,所有预想的温情镜头都在瞬间冰裂。
  当年一步一回头不肯离开爸爸的孩子,是什么让他现在连手都不愿意给爸爸牵一下?5年的时间,冯明飞当年的同学都已经事业家庭双丰收,而他却只换到了一个行李袋。网络,到底给了他什么?它为何有如此魔力让人漠视亲情、浪费青春?
  还在游戏中迷茫的人啊,赶紧醒醒吧。
24#
发表于 2010-6-29 08:28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0:26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原创)心海导航[ QQ:949771208
前不久,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他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小男孩,放学后他拿起我为他买的香蕉就往嘴里放,旁边坐着70多岁的奶奶,可他视而不见,出于本能,我温和地提醒他说:“宝贝儿,给奶奶一个。”小男孩理直气壮的说:“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吃。”旁边的奶奶急忙辩解:“奶奶不吃、奶奶不吃、奶奶刚才吃过了!”奶奶的话刚说完,小男孩突然把手里的香蕉摔在了地上,并且把嘴里的香蕉也吐在了地上,冲进自己的屋里,闭门哭泣起来,这时的奶奶,爸爸、妈妈急急忙忙尾随过去劝,我尴尬地呆站在客厅里不知如何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愉快、顺利,能“健康”成长,故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受挫、受委屈。于是,许多孩子在家经常发脾气,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向家长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达到自己膨胀的私欲,直到爸爸妈妈“投降”为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抚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件小事,在我与家长们的接触中,发现不少父母只重视孩子的生理和智力开发,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人格教育却不重视。有的家长对孩子是无原则的爱,事事越俎代庖,造成子女只知接受“爱”,而不知“爱人”的心理缺陷。他们讲吃讲穿,不爱劳动;任性固执,爱发脾气;惟我独尊,娇气十足;意志脆弱,怕苦怕累。毋庸置疑,如果不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健全人格,即使有了知识将来在复杂社会中也难以有所作为,甚至会由于心理、精神上的重负而半途而废。孩子吵闹往往是要挟大人的手段,为了防止这种尴尬的场面,平时家长要学会“委屈”孩子,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从而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分享自己的爱心。 我的女儿小时侯特别喜欢吃蛋糕,吃独食惯了,她也表现出不愿分享自己的美味,于是,妻子每次给她蛋糕时总要掰下一块吃,刚开始和上面的小男孩一样耍性子,我们不理她,干脆不再让她吃了。后来她学乖了,不论妈妈掰下多么大一块,她都会赶紧伸手去接,和我们一起分享。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欲望和要求要学会拒绝,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无论想实现任何一种愿望,都会遇到挫折或者失败,孩子在5岁以前所养成的习惯,所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他一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科学地节制他的欲望,随着年龄的长大,他的欲望将越来越高,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旦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也就无法禁得住诱惑。我们让孩子克服困难、经历挫折、是取得成功的自然结果,就象一棵小苗只有在经历风雨中,根才能扎的深,枝叶才能长的壮,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具备生存的本能,小鸟之所以学会飞翔,是因为父母给它的呵护是短暂的,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往往扼杀了这种本能。 我们的家长,从小对孩子保护过分,只要读好书,一切该自己去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劳。许多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学生考分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代少年儿童没有经受过父辈劳动的艰苦,更没有经历过祖辈残酷战争的考验。所以,一些青少年虽然学了不少书本知识,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高的台阶上跃上跌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追本溯源,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取胆量不值得。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体育教育,因为学校也怕孩子受伤,一旦受伤,轻者会受到家长的责怨,重者会被推上被告席。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对某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因为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在日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他们要求孩子赤身在寒冷的天气中跑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在英国有一所著名的伊顿中学,那里的学生几乎都能考入名牌大学,其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该中学不设暖气,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也只让学生盖一条毛毯睡觉,洗冷水澡,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学生得到磨炼;在法国,做父母的绝不让孩子乱花钱,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用钱,只有去打工,他们的的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而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劳累、何为困难、何为贫穷……孩子中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所以,家长越保护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赖越无能,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最大隐患。。也许,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他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他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他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所以,我们从小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世上没有事事如意的好事情,想得到任何一种愿望,都要用自己的无私、大度、真诚、勇敢去分享,从而培养孩子勇敢者的气魄,无论遇到何种不快和不如意都要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令孩子在逆境中,在经历风雨后的人生显得更加灿烂。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原创)心海导航wsjwwq@163.com


   前不久,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他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小男孩,放学后他拿起我为他买的香蕉就往嘴里放,旁边坐着70多岁的奶奶,可他视而不见,出于本能,我温和地提醒他说:“宝贝儿,给奶奶一个。”小男孩理直气壮的说:“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吃。”旁边的奶奶急忙辩解:“奶奶不吃、奶奶不吃、奶奶刚才吃过了!”奶奶的话刚说完,小男孩突然把手里的香蕉摔在了地上,并且把嘴里的香蕉也吐在了地上,冲进自己的屋里,闭门哭泣起来,这时的奶奶,爸爸、妈妈急急忙忙尾随过去劝,我尴尬地呆站在客厅里不知如何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愉快、顺利,能“健康”成长,故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受挫、受委屈。于是,许多孩子在家经常发脾气,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向家长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达到自己膨胀的私欲,直到爸爸妈妈“投降”为止。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抚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件小事,在我与家长们的接触中,发现不少父母只重视孩子的生理和智力开发,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人格教育却不重视。有的家长对孩子是无原则的爱,事事越俎代庖,造成子女只知接受“爱”,而不知“爱人”的心理缺陷。他们讲吃讲穿,不爱劳动;任性固执,爱发脾气;惟我独尊,娇气十足;意志脆弱,怕苦怕累。毋庸置疑,如果不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健全人格,即使有了知识将来在复杂社会中也难以有所作为,甚至会由于心理、精神上的重负而半途而废。孩子吵闹往往是要挟大人的手段,为了防止这种尴尬的场面,平时家长要学会“委屈”孩子,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从而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分享自己的爱心。
我的女儿小时侯特别喜欢吃蛋糕,吃独食惯了,她也表现出不愿分享自己的美味,于是,妻子每次给她蛋糕时总要掰下一块吃,刚开始和上面的小男孩一样耍性子,我们不理她,干脆不再让她吃了。后来她学乖了,不论妈妈掰下多么大一块,她都会赶紧伸手去接,和我们一起分享。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欲望和要求要学会拒绝,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无论想实现任何一种愿望,都会遇到挫折或者失败,孩子在5岁以前所养成的习惯,所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他一生,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没有科学地节制他的欲望,随着年龄的长大,他的欲望将越来越高,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旦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也就无法禁得住诱惑。我们让孩子克服困难、经历挫折、是取得成功的自然结果,就象一棵小苗只有在经历风雨中,根才能扎的深,枝叶才能长的壮,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具备生存的本能,小鸟之所以学会飞翔,是因为父母给它的呵护是短暂的,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往往扼杀了这种本能。
我们的家长,从小对孩子保护过分,只要读好书,一切该自己去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劳。许多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学生考分的高低而忽视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代少年儿童没有经受过父辈劳动的艰苦,更没有经历过祖辈残酷战争的考验。所以,一些青少年虽然学了不少书本知识,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游戏,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美国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高的台阶上跃上跌下,令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有趣的是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追本溯源,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家长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取胆量不值得。家长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体育教育,因为学校也怕孩子受伤,一旦受伤,轻者会受到家长的责怨,重者会被推上被告席。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对某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抑制,这种对身体的过度保护而带来的性格上的胆怯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因为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在日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中小学,他们要求孩子赤身在寒冷的天气中跑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在英国有一所著名的伊顿中学,那里的学生几乎都能考入名牌大学,其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该中学不设暖气,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也只让学生盖一条毛毯睡觉,洗冷水澡,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学生得到磨炼;在法国,做父母的绝不让孩子乱花钱,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易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用钱,只有去打工,他们的的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而在中国,少年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饥饿、何为劳累、何为困难、何为贫穷……孩子中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所以,家长越保护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赖越无能,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孩子们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最大隐患。。也许,他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他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他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他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所以,我们从小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世上没有事事如意的好事情,想得到任何一种愿望,都要用自己的无私、大度、真诚、勇敢去分享,从而培养孩子勇敢者的气魄,无论遇到何种不快和不如意都要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许多体育运动都具有培养孩子勇气、信心及冒险精神的特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令孩子在逆境中,在经历风雨后的人生显得更加灿烂。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26#
发表于 2011-5-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梦想就是好成绩,好成绩就等于优秀。其实,成绩优秀并不代表做人优秀,更不代表做人的成功和将来事业的成功,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看待孩子的成绩,只是一味极端的追求成绩的优秀而忽视孩子梦想的绚烂,对有些孩子就是一种悲哀,他的成长就像一株小苗从此丧失了阳光!所以,孩子的成长总存在不擅长的某些东西,但总有孩子擅长的,只不过没有被我们发现罢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孩子,如何去发掘和欣赏孩子存在的优点,对有些孩子不妨来个曲线救国,因势利导,只要达致孩子的梦若在,自然心就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7-3 14:50 , Processed in 0.05229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