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青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里下了雨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17-8-22 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8-22 17:59 编辑

   昙昙,青衫:
   嗯,这次恩和会讲个什么故事呢?
   一想到你俩,不管此刻在哪里,在做什么,闲暇的一瞬,可能都会闪过这一念。心里就又温暖,又不安哦。
   远远的地方,有儿时同伴一样的人,在想着听你说话。
   哦,在这个生命断片式的破碎时代,是何其温情的事。温暖得有似悲伤。
   哎,不安呢,恩和从小到大,时间上步步错过和同龄人的交集。要说同伴,伸出一只手,竟连一指也没。
   就常常不知,哪些话说出来,是不是合适。
   不伤于人于世;和所有无辜的事物同名。对恩和,不是一个概念和名词哎。
   你俩知道的嘛。

   读书伊始,就有个隐约的意识,觉得有一天,在心里独自奔跑过关山三千后,自然有阔朗也必然有些苍寂的自己,会停在某个刹那,像久别的归客一样,顿然知道:噢,你终于到家喽。
   嗯,就是这个。
   就是想讲一个和心和灵魂相关的故事。恩和保证,这个你俩不会像小孩子似的,再有分歧哦。O(_)O哈哈~

     06年的都柏林,遇见艾娥妮,后来才明白多少命定。
   如若不是偶然听了风笛就痴迷上爱尔兰,如若母亲不同意我离家,如若没有远亲在那,如若我的口语适合住学院宿舍。
   任何一个因素,都会错过和艾娥妮相遇。
   艾娥妮和阿尔伯特的感情故事,其实有着比我简略过的,更复杂的原因,更大的背景,更深的涵容。
   经过了那场异国相逢,我万分欣慰地确认,物质的世界,肉身的语言,不是所有民族都深陷其中,而无力望向天空星辰哦。

   艾娥妮,出身爱尔兰古老的旧族:欧·莎莉文。
   古老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爱尔兰最早有部族,这个家族就是其一,后来也是最先被英国封贵的。
   艾娥妮,毕业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一生没有公职,自费整理凯尔特人的历史和传说。
   就是有亚瑟王、大法师梅林的凯尔特。艾娥妮为此几乎占用了一生光阴。
   几乎而不是全部的,是有另一个酷爱:威廉·布莱克。
   神秘主义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

   住进不到两个月,艾娥妮让我陪她下午茶。桑妮和雪莉姐,惊异而无措。
   英国人的下午茶,是一个贵族范式:优雅。
   早晚餐,都是她亲手做给我们。我从小素食,培根煎蛋都是不吃的。
   一开始,桑妮姐以为艾娥妮的殊待,是我在饮食上让她轻省。她俩要学绘画四年,和这里有三年的租约呢。私下里,两个姐姐还有另一层意思,她们很难结业的艺术史,在艾娥妮,小菜一碟。
   桑妮和雪莉,家境富裕,成熟美丽。对艾娥妮,恭敬有加。
   可艾娥妮,就是没允许她俩一起下午茶。

   那次偶然和阿尔伯特的相逢,并半听半猜的知道了两位老人的情殇,就像所有女孩一样,满是悲情的想象,以至于69岁本来高大肥满的艾娥妮,在我心里,成了一个堪怜的小女子。
   就更频繁地去小巷,陪着阿尔伯特坐着,有时说话,多数时候只是坐着。他苍苍白发,让我想起我故去的外公啊。
   而在家里,就总是不由自主地看艾娥妮的眼睛。总是一看见她若有所思陷在沙发里,就有心疼,甚至想跑过去,拥抱一下下。
   艾娥妮会让我一起下午茶,我知道起因,却是很久后,才真的懂于我的意味。

   遇见阿尔伯特不久,那天下午我在楼上,忽然一阵风灌进来,想到艾娥妮在园子里,就赶紧跑下去,刚帮她收进来桌上的点心餐具,大雨就倾天而下。
   正想往楼上走,立在落地窗前的艾娥妮,忽然吟诵了两句诗,听不懂意思,听到了深深的咏叹!
   窗外是欧洲高远灰白的天,庭园雨中,枫树瑟瑟。艾娥妮独立的背影,分外孤单。我站在楼梯旁,热泪盈眶。怕冲撞到她,悄悄起步,她没回头,沉声问:知道威廉·布莱克吗?
   没等我回答,她已经转过身了。
   我没醒过神,心里想着的是孤独老人阿尔伯特。
   一刹那,我知道她截住了我的一段目光。
   她像是楞了一下,皱了皱眉,威严地对我摆了摆手。我赶紧跑上楼去,眼泪也给咽回去了。

   翌日,她就让我陪她下午茶。
   而关于威廉·布莱克,我想可能没有几个人,能从爱尔兰人那里,听到那么多:典故、经历、传说,和诗。
   第一次下午茶,艾娥妮告诉我,她吟诵的诗是《天真的预言》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以后陆陆续续,艾娥妮讲了众多的布莱克,真实而不是文学艺术史书的布莱克。
   某一天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艾娥妮和阿尔伯特,不是不能结婚,而是自愿的,在共守共信着一种近乎宗教的爱。就像他们热爱的威廉·布莱克。
   写出惊人的诗句“在荒原的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布莱克,一生疼爱花匠的女儿凯瑟琳。教会她绘画、装裱;为给她低微的身份以信心,出版一种特别的画册诗集:他的诗画,凯瑟琳装裱、刻印。
   一生不离不弃,深爱源于悲悯。
   而被疼惜一生的凯瑟琳,却在生命最后,后悔不迭。她的出身和家境,使布莱克半生潦倒,许多梦想都没实现。

   阿尔伯特出身小店员,曾是艾娥妮肖像画老师,写一手好诗文;艾娥妮一生敬爱天才布莱克,崇敬他的神秘慈悲,相信他的幻觉世界就是天堂的模样。
   阿尔伯特就倾尽一生收集布莱克诗稿、绘画,开办小型展馆。用自己一生的孤独和穷困,守护艾娥妮的梦想和高贵。

   离开都柏林前,两人联名发请柬,给小小恩和。
   母亲不在身边,艾娥妮给我准备了晚宴礼服。我也第一次看见,穿着燕尾服的阿尔伯特,原来那么风度翩翩。
   当两位七旬高龄的老人,在劳埃德餐馆的小型舞池,像少男少女般羞涩地拉起手,郑重地跳起优雅的华尔兹,一时热泪滚滚。
   我知道自己看见了爱的终极模样。
   悲伤,然而欣慰难言。
   回去的一路,北爱尔兰高远的夜空,繁星如钻。

     07年情人节。我向母亲要来钱,买了巧克力,还有带着茉莉花香的卡片,写上:
                             所谓我的灵魂无法言说
                             让我把那证据告诉你吧。
                                                             ——献给我敬爱的艾娥妮&阿尔伯特

   艾娥妮给了我一个英文名字:伊妮德。
   是古老的威尔斯英语,意为:生命或灵魂。

   故事讲完。
   昙昙青衫,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争论呢?O(_)O哈哈哈~
     远握你俩。:handshake

点评

威廉·布莱克,今天去省图了,看到他的名字,立即把书拿到手中。  发表于 2017-8-23 22:00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47#
发表于 2017-8-22 22:13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8-22 17:53
昙昙,青衫:   嗯,这次恩和会讲个什么故事呢?    一想到你俩,不管此刻在哪里,在做什么,闲暇的一瞬 ...

恩和,先说一个:有这样的遇见,就没有不合适的话。
看到那么多的如若,想笑,因心下温暖。我也时常会这样想,如果那时没有怎样怎样,就错过了。记得当年我随木华回家,那个遥远,吓得我发慌。对他说:如果你不出来,我们绝对遇不上。他却说:命中注定的事,不在这里遇上,就在那里遇上。想来,正因为恩和是这样的,所以有的遇见是必然的。如果不是恩和,纵是千帆过尽,也不会让目光有片刻的停驻。
看到恩和去陪阿尔伯特坐着,想起外公,有泪。
那时,莹漾也是这样,天桥上有位老者卖些零碎,莹漾对我说:好冷的天,想给他钱,又怕唐突。莹漾只好走过时,买双鞋垫。那时我父亲离世不久。我只当莹漾是天性善良,没有多想。有天,在回家路上,我去买刷子,与卖刷子的老人家聊得数小时。当时那条街要拆迁,就是景星花鸟市场这一带(猜想恩和可能来过),老人家与我聊,哪一户人家怎么成了钉子户,哪一户人家的两个女儿又如何,还有那位时时在酒座墙壁上写字的老人,结局如何……像听了一部大书,我回家后,与莹漾说起。莹漾特别兴奋,让我带她说看看那位老爷爷。等我们过去,店门已关。莹漾有些遗憾,对我说:我特别喜欢这些懂得好多事的老爷爷。我恍然,其实她只是想起了我父亲。

恩和的这个故事,我深深感动,为人世还有这样的坚守与这样的情感。

不与青衫争了,嗯,尽管我不赞成他,但我努力捍卫他说话的权力。
抱抱恩和。:hu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48#
发表于 2017-8-23 0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8-23 07:39 编辑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8-22 22:13
恩和,先说一个:有这样的遇见,就没有不合适的话。
看到那么多的如若,想笑,因心下温暖。我也时常会这 ...

    昙昙,本来只是想給你和青衫与大家講故事,才想起了艾娥妮和阿尔伯特。不料昨晚有难过。
    其实我见到的艾娥妮,已然非常穷困,才出租房屋并亲自做饭给我们,赚取佣金。69岁的老人了呀。
    她请小小的恩和下午茶,一请九个月,不要恩和出钱。
    如果她肯少顾及她的本心和尊严,请富有的桑妮和雪莉姐,不用说将增加不菲的收入,起码下午茶点,不用她花钱。
    可是她只请了恩和。
    最后,她和阿尔伯特,第一次一起出现在公开场合,为了宴请一个小女孩,表示一种对懂得和珍惜的感谢。
    昙昙,那就是爱尔兰或者说英国文化的厚度。这就是何以从国家的角度,英国现在不如中国,而英国人以致欧洲人,仍然瞧不起中国人啊。
    在他们的认知里,中国和中国人,我们太实用主义太物欲,生命中只有一点点精神的寄望,而没有绝对的超然。
    艾娥妮的房子最后拆掉,为了交税。至死,艾娥妮的心仍然是贵族的范儿。
    高贵的,一直都不是物质吧;就像明亮的,始终是智慧。

    昙昙、青衫,并所有这里的遇见。郑重说一次感谢。
    昙昙,给你讲了故事,午间方便的贴上。你可以给莹漾看,我知道她会最喜欢。嗯,阿尔伯特一开始还没让我想起外公。那次之后,恩和可笑的心疼起老个外国老人。桑妮姐她俩暗地里特别讨厌他俩的。的确,英国教育的关系,他们非常傲慢的。
    唉,世间人,如不细看,谁能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伤痕,也都有一个地方高贵如钻石呢。
    像你,像你肯花几小时时间听一个老人说话,那安慰不只有多大,人老了嘛。小莹漾更是,她爱外公的那个心,星光一样,照得见所有苍老的人。
   
    反正昨晚有难过了。别惦记,早晨做粥吃了。今天还是去协作单位。中午见。
    一天安。:hu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07:43 | 只看该作者
在外出差,上网不畅,手机回复不方便操作。一并谢过。待回去后再一一回复。秋安。
50#
发表于 2017-8-23 09:58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8-23 07:36
昙昙,本来只是想給你和青衫与大家講故事,才想起了艾娥妮和阿尔伯特。不料昨晚有难过。    其实我见 ...

英国人、德国人,还有俄国人的傲慢,是骨子里的吧。
其实很多中国人出去,也是让人惊讶的,可能在一样的土壤下,我们已司空见惯,不觉奇怪。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好像是哪一国要求,中国人去吃早餐时,不许带包进去。只看了标题,内容都没有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次办培训班,早餐不是自助餐,桌上的鸡蛋是按人头摆放的,一桌十个人,十个鸡蛋。我坐下时,发现对面先来的一女子拿出袋子,把盘里的鸡蛋一个一个放进去。当时很惊讶:明摆着的,她收走了,别人就没有了,包括刚刚坐下来的我也没有了。于是提醒一声:要收鸡蛋可以,反正是桌餐,咱们都是出过钱的,但要等大家吃过后,收剩下的。她脸红了,却也不把鸡蛋放回去。我也没辙,大家都好个脸面,而且就是我们下属单位的职工,我也不便逼着她把鸡蛋拿出来。只得特别问她:你是哪的?
可想而知,因为她收这个鸡蛋,每次提起她的家乡,我都会想起她来。
而酒店和餐厅,却不知道她是哪的,却会在提起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时,想起她的行为。
如果说这是因为贫穷,那有的事就是因为文化了。
早年间,同事出国考察,回来说太丢人了。有几个人无论去到哪里:机场、游轮,又或景区,都要斗地主,并不顾及他人,在公共场所大呼小叫。阻止不了。当地人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唯一知道的,他们是中国人。好在现在这种事卡得比较严,轻易不可公费出国了。
这个题材,我其实在酝酿一篇,就是与恩和说的,在外时就想好要写的,但迟迟没有下笔,因为还没有想好切入点。 
记得有谁说过,中国没有贵族,只有暴发户,因为没有源自于内心、骨子里的高贵。

呵,不想说这个话题的。
说着说着就控制不了了。
本意要安慰恩和的……
抱抱恩和,只望恩和天天都开心,天天都快乐。:hug:
51#
发表于 2017-8-23 10:09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8-19 06:54
哎呀,您写得如此安静如此绵密,雕刻般的画了一段丰满的心路。郑重得如同布道。     尽管这一次,您的 ...

      恩和厉害,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学习学习。

点评

哈哈,被表扬了。虽不敢当,还是高兴了一下下。谢谢,问好您。  发表于 2017-9-3 07:07
52#
发表于 2017-8-23 10:19 | 只看该作者
     青衫老师的场面好壮观啊,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经了世面了。
53#
发表于 2017-8-23 1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8-23 15:07 编辑

青衫这篇文章,相对而言,是近期散文版比较难读懂的一篇,因而出现了诸多的讨论。每一个讨论都不是无的放矢,都是基于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个人理解,与作者进行探讨。从这些讨论中,也可以看出,每一位读者通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表达出的个人写作观点和鉴赏喜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帖中许多高质量、高水准的回帖,比如恩和、湘江往北、李立红、柯英、于文华等等文友的回帖,为了鼓励这样的讨论,高亮此文。

点评

谢谢版主高亮鼓励。  发表于 2017-8-30 16:47
一篇文章写的好坏,从文友的评论中就能看出端倪。虽说我在此篇中说得少,在默默聆听中,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遇见与认领往往都是用心去感受的。  发表于 2017-8-24 10:21
54#
发表于 2017-8-23 11:01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没细读,就匆匆浏览一下。感觉,雨一直滴答滴答着。
我这里,雨从前天夜里下起,一直到昨个儿满满一天。手边没有雨伞,身体状态也不好,就没出去溜达去。但是人虽在室内,雨声一直在耳。

今晨大雾。想要外面溜达一圈,感受一下残存的雨意。可是又有答应朋友的一篇稿子要赶,只好乖乖守在电脑前。
此刻,任务完毕,窗外的雾也散了。

于雨,要说什么好呢。终是无言。
于青衫子的夜雨,说点什么好呢,还是无言。

昨夜朋友发来的诗,有一句:何处何人夜同心。
对于对文字有相同爱惜的人,希望同心。期望同一刻。

问好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55#
发表于 2017-8-23 18:20 | 只看该作者
夜里下了雨,故事依旧清晰。要写的故事,过去的故事,正在发生的故事,都是一样的美好而令人向往!
56#
发表于 2017-8-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8-23 09:58
英国人、德国人,还有俄国人的傲慢,是骨子里的吧。
其实很多中国人出去,也是让人惊讶的,可能在一样的 ...

昙昙,你这次出国,是不是感受更深?唉,我们被人瞧不上的,十年前可能人家还猜想只是一时;十年后,几乎全西方世界都共识如此。
我们难堪的日子在后面呢。
你慢慢写。你这么宽和的人如果都觉得有话说,一定是触动太强烈。
晚上好。
57#
发表于 2017-8-23 20:15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8-21 21:05
昙花说得真好!说出了很多感受。
青衫这篇文我读了好几遍,最初时候是读不下去,我又不想敷衍i评论,就 ...

  给红姐姐点赞。
  还是您一而贯之的坦荡和纯粹。明白的就明明白白,不明白的,也把自己的不明白说的明明白白。  这不止是表达功力,而是一种心质。这种心质非常重要,它保证了一个人,有短时间里看见即清晰,长时间后的蓦然而知。
  好比是一片清水。投影来的花,认识的当即相认,不认识的,也知道自己陌生;但清清水面就在这里,容得下一切照来。如此,也就自然有日后的顿然清晰。
  恩和为此,认真而郑重点赞的。红姐您知道的。久未问候,抱抱。O(∩_∩)O哈哈哈~:hug:
   秋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8#
发表于 2017-8-23 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8-23 22:15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8-23 19:09
昙昙,你这次出国,是不是感受更深?唉,我们被人瞧不上的,十年前可能人家还猜想只是一时;十年后,几乎 ...

嗯。我慢慢想,慢慢写。其实我想写的不是这些行为习惯,而是对文化的漠视感。
这些行为习惯,我觉得已经无话可说了。
就说今早上班时的事,我看到一男子把包早餐的纸塞进绿化带,垃圾桶就离他不远。他丢地上都还好些,还非要塞进那些灌木里面。环卫工人是很难捡出来的。后来又看到一老人,他坐在盘龙江边,站起来去把烟头丢垃圾筒里,我心里正想:老人就是不一样。结果他一口痰就吐在了路上……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爬山的这群人,因为他们是带着袋子的,把所有垃圾带走,谁要在山上采了野花,都要被批评。
我觉得这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是主人翁感觉缺失与否的问题。这个,要我来写,难度太大,太容易教条了。

恩和晚安。:hug:


59#
发表于 2017-8-24 10:58 | 只看该作者
我突然就想起《六月的雨》的歌词了:一场雨 把我困在这里 你冷漠的表情 会让我伤心
60#
发表于 2017-8-24 19:44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8-23 20:15
给红姐姐点赞。
  还是您一而贯之的坦荡和纯粹。明白的就明明白白,不明白的,也把自己的不明白说的明 ...

谢谢小恩和的明明白白。历来喜欢坦荡,不躲藏,尤其对于文字,尤其对于自己敬重的文友的文字,更是不掩藏自己的观点。我比较笨,对一些文章的理解欠缺,这是我的短板,会逐渐追赶上。还有最近忙,没有那么多耐心去读难的文章,心绪浮躁。

点评

红姐坦荡,也谦逊。姐姐,写字有这个,才不负字。恩和最敬重您这个。我们封闭了十天,昨晚才回家。问候姐姐。  发表于 2017-9-3 07: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1:10 , Processed in 0.0601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